王美鑫
(遼寧大學體育教研部,遼寧 沈陽 110136)
校園體育運動與中國體育發展的關系
王美鑫
(遼寧大學體育教研部,遼寧 沈陽 110136)
學校體育運動在整個體育事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校園體育不同于國家體育發展,也不同于社會體育,它是在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大背景下的一種體育形式。受國家體育發展方向的影響,校園體育對有發展條件的學生進行系統地訓練,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良好的增強作用,為國家發現和培養優秀的體育人才,是中國體育事業源源不斷的后備軍。
校園體育;國家體育;體育發展;體育大國
近年來,中國體育事業飛速發展,中國已然成為一個體育大國,校園體育運動也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校園作為中國青年的聚集地,可以說校園體育運動是中國體育發展的基礎,是廣大中國體育運動員的培養園地。同時,中國體育也對校園體育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是校園體育發展的最終方向。因此,校園體育運動與中國體育有著相互影響的緊密關系。
體育即對學生進行身體方面的教育,是鍛煉和開發身體體魄的各種運動過程,這是世界范圍內對體育的公認理解。但隨著體育事業和體育教育的不斷的發展,體育教育和體育運動關系逐漸密不可分,體育一詞也有新的含義。廣義上來講,體育已經遠遠超出了原來體育教育的含義,其是囊括體育教育、運動鍛煉、競技比賽和觀看比賽的綜合性詞語。而狹義上的體育仍然與寫在學生課程表上的體育科目相同,但生活中對這一詞語的含義已經遠不止教育的內容。從歷史角度來看,中國的學校體育運動發展經歷了從萌芽到輕視、從引進到改革、從重視到邊緣化的過程。西周時期的六藝教學內容中射、御、樂就具有體育教學的本質;而封建社會則受儒家四書、五經的影響,教育思想嚴重的重文輕武。洋務運動興辦西學,把西方體育引入課堂,成為新式體育課的開端,特別是清政府1903年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規定各級各類學堂設立體操科,結束了封建社會兩千多年中國傳統教育僅重視文化教育的歷史,進入現代講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新歷史階段。周所周知,目前中國的體育教育是以在校集體全面教育為主,運動隊集中訓練和比賽為輔。集體全面教育包括學校體育教學安排(其中有理論部分和身體運動實踐部分),課間操(包括早操,間操和下午操)和課余時間內學校和學生組織舉辦的以娛樂性質為主的體育運動。集體體育教育對所有學生身體素質的綜合性的教育,也是學體運動隊培養和選拔人才的手段。而校內運動隊是校內各項目優秀學生運動員組成的團體,在校內是學院班級間競技比拼的運動隊,在校外是代表學校參加校級以致更高層次的代表隊,其一般會在校內引起廣泛地關注。顯而易見,全面體育教育和運動隊訓練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全面體育鍛煉是進行選拔和再訓練的基礎,而校級選拔又是鼓舞、促進學生積極參加日常鍛煉的關鍵因素。由此可以看出,體育因其競技性而有很強的觀賞性與榜樣作用,競技體育對日常體育鍛煉有很強的帶動作用。這正與本課題有著相同的辯證思路,即在團體中全面進行體育教育、體育運動員的培養和整體的體育發展有必然的聯系。也就是說將校內體育發展的關系應用于社會的大背景下,進而探究校園體育運動與中國體育發展的主要聯系和原因。體育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加強學生運動鍛煉,增強學生體魄,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提高我國下一代的綜合素質。同時,校園體育運動還有著活躍校園氛圍,改善學校風氣,磨煉學生意志品質的突出作用,特別是一些團體項目,還有助于提高班級、學校的凝聚力,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從而達到帶動其他課程學習的作用。我國有3.67億青少年,他們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在校學生的體育運動積極地推進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豐富了校園生活,對提高學生的競技體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校園體育運動包括以下具體任務:(1)養成學生坐、立、行等正確的姿勢,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如快走、跑、跳躍、投擲、攀援等,同時促進了學生力量、速度、靈敏度、耐力等身體素質。體育運動大多在室外進行,學生能適應自然環境,有頑強的身體素質對抗嚴寒與酷暑。(2)教授學生基本的體育知識、方法和技能,使學生了解各項體育運動,養成愛參與運動的好習慣。培養健康的體魄是保證青少年更好地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也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應積極鼓勵和動員學生參加體育運動,增強體質,磨煉意志。
國運盛則體育興。新中國成立以來,伴隨著我國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我國體育事業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績。北京奧運會與殘奧會的成功舉辦,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體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極大地激發了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我國的體育健兒為祖國和人民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是祖國和人民的驕傲。體育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體育戰線的健兒們一直肩負著歷史使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特別是青少年,需要不斷地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努力推動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正如習近平強調的:“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體育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總書記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求是》雜志刊文指出,國運盛,體育興。從東亞病夫刻骨銘心的屈辱,到笑傲世界體壇的揚眉吐氣,中國體育的發展壯大見證了人民共和國繁榮富強的歷程,見證了改革開放給中國社會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預見的是,我國體育產業仍將呈現較快的發展趨勢。體育市場體系越來越成熟。例如,北京奧運會等重大的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國家體育事業及其相關項目的發展,形成了以體育為核心的具有娛樂、旅游、交通等綜合性質的產業鏈,并在一定范圍內形成了良性循環,這正是其重大影響力的重要體現。雖然中國體育發展較其他發達國家起步較晚,但卻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無限的潛力。中國近年來在不斷加大對體育事業的投入,2011年4月,國家體育總局首次在《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量化指標,即中國體育事業在“十二五”期間以每年15%的增長速度飛速發展,其中體育事業所帶來的產值增加已然達到4千億人民幣,對中國整體經濟來說,體育事業成為了新的增長點。
競技體育因其很高的觀賞度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愛,因此是一個國家體育運動發展的重要體現之一。而對國家級體育健兒的培養必然要從青年和校園抓起,也可以說,校園體育運動的發展是中國體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3.1 校園體育運動為中國體育發展起到宣傳作用
校園是中國青年成長學習的集聚地,而校園體育運動由校園內師生共同努力發展,讓師生在平時生活中能主動接近體育,并關心中國體育的發展。可以說,校園體育運動對中國體育的發展起著及其重要的宣傳作用。
3.2 校園體育運動對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作用
近年來,中國的體育產業飛速發展,資本迅速向體育IP的創造和購買聚集,但是想要體育產業真正的做大、做強,就需要大量的體育愛好者的參與和投入。培養這些體育愛好者則需要校園體育運動的助力作用,因此需要校園體育運動培養未來體育產業的參與者。姚明曾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提出,對體育市場的教育和培育,應改變學校體育教學重體能、輕技能的情況,鼓勵學校開展專項體育教學,使學生至少掌握一項專項技能,進而熟悉專業術語,了解裁判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最終成為有興趣、懂門道、會欣賞、能參與的忠實體育消費者。
3.3 校園體育運動是中國體育發展的后盾
校園體育對有發展條件的學生進行系統地訓練,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良好的增強作用,對有發展潛力的學生進行系統的業余運動訓練,可為國家發現和培養優秀的體育人才,是中國體育事業源源不斷的后備軍。
近幾十年來,新中國體育發展速度與取得的體育成績令世界矚目。黨的十六大提出,要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推動社會主義的文化繁榮。在當代中國,體育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體育的發展可以樹立青少年追求完美的意識和在奮斗中尋找快樂的競技精神,以及身體勻稱、動作協調、舉止優雅、談吐自然、穩健得體、敢于冒險和挑戰自我的堅強性格,并且對校園體育運動起促進作用。校園體育是中國體育的一部分,也是其重要的根基。因此,想要繼續快速發展中國體育事業,重視校園體育事業是關鍵的一環。學校體育運動在整個體育事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校園體育不同于國家體育發展,也不同于社會體育,它是在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大背景下的一種體育形式,是國家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體現。伴隨著國家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校園對其影響性已愈加明顯。學校體育運動利用學生對理想的追求,對國家尊嚴的崇敬與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來感染著學生的心靈,這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很好的方式。與此同時,中國體育的發展也給廣大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成功案例,激勵著廣大學生參與到校園體育運動中。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促進了全民健身運動的廣泛開展,提高了人民的體育和健康意識,這標志著中國體育事業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有著新的發展起點,并且重大體育賽事的承辦對我國的校園體育運動的建設產生了重要的作用,促進了中國體育運動的發展與校園體育運動的融合與互動。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兩者的關系加以重視,通過對中國體育運動發展的認識來促進校園體育運動的良性發展。
體育的發展程度是和平時期各國家國力和文明程度的體現,在我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發展的新時期,為實現體育強國必然要從發展中國家的青少年體育運動開始,即從注重校園體育運動發展開始,為培養優秀的國家運動員提供優良的土壤,同時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和在國際上取得的新成就又會擴大中國體育在校園的影響力,形成良性循環,進而促進校園體育運動和中國體育運動的共同發展。
[ 1 ] 劉鵬.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 N ].人民日報,2014-03-31.
[ 2 ] 陳鑫,李斌.試論現代競技體育運動的發展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影響[ 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13).
G807.0
A
1674-151X(2017)12-07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3.038
投稿日期:2017-05-13
王美鑫(1979—),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課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