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洋
(遼寧大學體育教研部,遼寧 沈陽 110036)
翻轉課堂引入體育教學的價值及實施策略研究
于 洋
(遼寧大學體育教研部,遼寧 沈陽 110036)
翻轉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推動教學改革的發展。但是,在體育課堂中,翻轉教學的研究較少。所以,這種教學模式在體育課堂中的引入是一種新鮮的嘗試,它可以明顯提升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的興趣。翻轉課堂的引入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運用全新的教學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技能。本文闡釋了翻轉課堂引入體育教學的價值,并研究了實施的策略。
翻轉課堂;體育教學;價值;實施策略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國家對體育事業越來越重視,體育事業成為一項重要的產業。但是在學校體育教學上,我國很多學校的教授方式仍然比較傳統,在課堂上,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這種方式不利于人才的培養,也難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基于這種發展現狀,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模式發展起來,其可以逐漸引入到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1.1 翻轉課堂的內涵
翻轉課堂又可以稱為顛倒課堂,它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而存在,主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傳授知識,然后在師生交流通道之間展開充分的交流,使知識逐漸內化,這種教學和學習流程翻轉的形式就是翻轉課堂的策略。在翻轉課堂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體育教學內容,制作出教學視頻,并且上傳到網絡上,然后學生可以實現共享,并且可以反復觀看,在教師提出的問題引導下,學生合理安排內容,并且可以開展相互討論。在課堂中,教師再按照學生掌握的情況,對知識進行總結,進而幫助學生內化知識。
1.2 翻轉課堂的特征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得到了一定的發展。這種模式主要是借助現代科學技術,使其可以對教學課堂進行一定的處理。通常來說,教師可以借助視頻進行內容的整合,突出重點,省去了教師的重復式教學,從而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藩籬,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這種翻轉式的教學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它可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發掘出沒有關注到的點,而且課后學生可以繼續鞏固并進行練習。所以,這表明這種教學模式簡化了教學的流程,學生不再局限在課堂中,可以延伸課堂學習的內容,并且能夠深化理解,增強教學的效果。
2.1 教學指導思想混亂
目前,很多體育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比較混亂,它直接對體育教學方法、教學主題、手段等產生了影響,最終影響到教學的成果。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出現了很多體育指導思想,如健康第一、快樂體育等,它們的出現,為我國體育教學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也有助于體育教學的革新。但是,這也給體育教師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他們往往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選擇教學的主旨,因此,在選擇體育指導思想時,通常會依據個人的理解并一直采用,但是,這就形成了一種混亂的指導模式,體育教師缺乏對體育教育的正確理解,從而不利于體育教學得到持續發展。
2.2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失衡
教學目標強調3個維度,其中一個是知識和技能目標,這個目標展現了體育的工具性,工具性主要講求實踐,重視體育教學的實踐應用。另一個是情感、價值目標,這個目標展現了體育的人文性,人文性主要重視人的精神和人的情感。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體育教學過度重視工具性,而相對忽視人文性,體育教師只是循規蹈矩,一味重視如何教授、學生怎樣學、是否學會等,但是卻忽視了學生在情感、態度上的需求,很少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這種模式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體育知識,也獲得了一定的體育技能,但是卻未能增強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學生與體育教師的互動性不強,對體育教師表現出一種淡漠的態度,若沒有體育教師的指導和約束,學生便沒有自覺鍛煉的體育精神和意識。
2.3 個性和人本化的缺失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從自身出發,統籌全局,忽略了學生個體的差異,對全體學生采取相同的教學策略。所以,在課堂上,教師的教授和講解占據了絕大部分時間,學生在課堂中缺乏積極性,打擊了學習的主動性,因此,難以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而且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面臨著不同的個體,他們的接受能力、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存在諸多的差異,所以,這就需要體育教師了解每個個體的情況,采取個性化教學的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個性化往往難以凸顯,這與當前人才培養的目標相違背。
3.1 翻轉課程實現了體育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的學習和生活融入了很多技術性的因素,借助電腦、手機進行日常工作和學習已經成為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因此,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教學信息化成為一項重要的發展趨勢。翻轉課堂伴隨著信息化社會而產生,它實現了體育教學和信息技術之間的有效融合,其符合學生日常的習慣,滲入了教學的新思想,轉變傳統課堂的固定模式,從而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體育教師可以制作視頻、動畫等形式,將其上傳到網絡,學生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而且學生和教師可以在網絡上實現豐富的交流和互動,這有利于推進教學活動的良性發展,也有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會大大增強,增強了教學的效果。
3.2 翻轉課堂有利于簡化教學流程、增加練習
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受到時間的限制,學生在課堂中難以實現知識的內化。而且,教師每堂課基本都會講授新知識,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因此這就大大縮減了體育練習的時間,課堂效率不高。體育課程的一個重要的要求是精講多練。在翻轉課堂的模式中,首先,在上課之前,學生觀看視頻了解了課程的基本內容,并對重點和難點有了初步的了解,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可以在線與體育教師溝通和交流,體育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反饋,所以,體育教師就可以大致了解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其次,在課堂中,體育教師會針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講授,重點講授一些容易出錯的問題,還可以進行個別指導,這就節省了教學的時間,學生可以有更多練習的機會。
3.3 翻轉課堂推動了各種要素的優化組合
翻轉課堂和傳統體育教學基本具有相同的教學要求,通過它們來取得教學效能。翻轉課堂是一種發展的新模式,它可以準確定位教學的各個要素,并且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角色定位,教師與學生的位置實現了有效的轉換,豐富了課程資源,教師可以隨時對學生反饋,有利于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而且,在翻轉課堂中,體育教學要素之間的組合是動態的,不像傳統教學模式那樣保持固定,它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隨時對各種要素進行調整,從而有利于實現特定的教學目的。
3.4 翻轉課堂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受教育者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重視培養人的個性發展。對于素質教育來說,它的價值理念是促進個性的發展。在翻轉課堂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為他們量身定制個體的目標,并為整體的學習目標而服務,以便可以激發學生的斗志。在問題的反饋上,學生可以實現和教師的在線互動,及時獲得教師的有利指導,增加和教師之間的感情交流。而在學習評價上,教師主要依據學生的進步程度進行評價,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使他們不斷提高知識水平和技能。因此,翻轉課堂的這種模式有利于明確學習的目標,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4.1 構建有效的在線虛擬教學平臺
翻轉課堂要想獲得良好的運行,就要構建有效的在線虛擬教學平臺。在這個平臺中,其可以包括很多模塊內容,如教學內容上傳模塊、師生問答模塊、測試模塊、評價模塊等。在這個平臺中,學生與體育教師互動的機會大大增加,增強了學習的效果。
4.2 創新評價機制
在翻轉課堂模式中,體育教學評價需要進行創新,傳統的教學評價的方法主要是通過試卷測試,方式比較單一,學生淪為考試的工具。所以,在翻轉課堂模式中,評價機制的主要指標是學生的進步程度,然后再配合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從而保證評價效果的客觀性和全面性,多元化評價可以表現在諸多的方面,比如評價內容、評價階段等。
4.3 切實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
在體育教學工作中,體育教師是改革創新的核心。翻轉課堂模式的提出對體育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要實現角色和身份的良好轉換,他們既是虛擬網絡信息的發布者,又是實體課堂知識的組織者,還是測試學生的評價者,所以,要做好各種身份的角色轉換,保證給予學生最恰當的指導。同時,翻轉課堂會應用到多媒體技術等,這就需要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熟練計算機操作,制作出更加具有人性化的視頻,保證體育教學的效果。
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體育教學表現出了新的發展形勢。傳統體育教育模式存在很多的不足,指導思想混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失衡等。翻轉課堂的引入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成果,教師可以借助視頻進行內容的整合,突出重點,省去了教師的重復式教學,從而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藩籬,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想更好地強化翻轉課堂的引入效果,就要構建有效的在線虛擬教學平臺,切實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創新評價機制,以便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1 ] 王國亮.翻轉課堂在體育教學中的價值及實施策略[ J ].教學與管理,2015(36):117-121.
[ 2 ] 王國亮,詹建國.翻轉課堂引入體育教學的價值及實施策略研究[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2):104-110.
[ 3 ] 楊曉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價值追求與實施策略[ J ].教育評論,2016(3):20-24.
[ 4 ] 史敏.翻轉課堂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J ].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5(2):100-103.
G807.0
A
1674-151X(2017)12-08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3.043
投稿日期:2017-04-23
于洋(1978—),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