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冬
(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學東校區,安徽 合肥 230000)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 提高學生健康水平
陳冬冬
(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學東校區,安徽 合肥 230000)
本文主要探討了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現狀及其原因,并研究了陽光體育運動對進一步提升廣大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意義及建議。
陽光體育運動;學生健康水平;下降;原因;意義
“陽光體育運動”是國家積極號召和倡導的一項全民健身運動,其目的是“達標爭優,強健體魄”。2004年,教育部提出“讓每個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2006年,國務委員陳至立宣布“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全面啟動;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決定于2007年4月29日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啟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達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少年體質的意見》,并把“陽光體育運動”作為落實青少年體育鍛煉、增強青少年體質的主要措施。這一系列的政策說明我國非常重視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學校以此作為貫徹陽光體育精神的突破口,吸引廣大青少年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踴躍參與體育鍛煉,進一步提高廣大學生的體質健康。
為了系統地掌握我國全民體質現狀和變化規律,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廣泛開展,進一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促進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的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全民健身條例》原則,按照《國民體質監測工作規定》要求,2014年,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門聯合全國31個省(區、市)進行了第四次全民體質監測工作。其結果顯示,國民健康體質水平繼續穩中向好趨勢。我國城鄉學生身體形態發育程度,即身高、體重和胸圍等發育程度持續提高,然而其體重、皮褶厚度等指標的增長幅度要大于身高。從三大分類指數來看,其身體機能的指數增幅最大為1.13,身體素質的指數為0.01,而身體形態的指數卻下降了0.01,身體形態指數下降主要是與肥胖和體重超重有關。此外,廣大學生群體中,視力不良的檢出率最高的大學生群體達到了86.36%,而中小學生群體視力不良檢出率增幅最快,視力不良呈低齡化趨勢。廣大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呈下降趨勢。
2.1 升學壓力,使學生體育鍛煉時間不足
各個學校中廣泛存在著偏重于通過考試,以分數來衡量學生水平的現象,必定導致“向時間要分數的思想”的行為,這嚴重阻礙了廣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學校、教師和家長圍著分數轉,帶給學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和學習壓力,學生學業負擔重,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甚至不能保證睡眠時間,所以學生體質的下降是肯定的。
2.2 學校場地、設備及資金投入不足
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及資金投入是提升體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身體健康和順利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物質保證。在有限的場地和器材上很難得到興趣的培養及鍛煉的機會,從而很難形成較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很多學校沒有系統地安排運動場地和器材的使用,使有限的場地和器材使用率低,導致學生運動參加的熱情不高,這些都是推進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的束縛。
2.3 教師對陽光體育運動的認識不足
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為了將來考上名牌大學,本有的課外活動時間被班主任或文化課教師占用。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工作中的中堅力量,是學校各項體育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更是陽光體育運動的參與者和指導者。要指導好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就離不開教師的勤奮學習,從而提升自己指導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才能。
2.4 獨生子女比例多,過度安全保護
在我國,大部分獨生子女時時受到家長的畸形保護,家長不愿意子女進行容易受傷或對抗性較強的體育項目,害怕孩子受到損傷,導致孩子缺乏吃苦的精神以及挑戰的意識,對很多體育項目進行排斥,導致身體素質下降。學校為了避免孩子受傷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學校體育工作則取消了具有危險性的項目, 如單雙杠、體操技巧和長跑等。過度的安全保護,弱化了體育運動功能,使得陽光體育運動培養強身健體、增強體質的主旨無法完成。
2.5 學生鍛煉意識缺乏,沒有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
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體力勞動的變少,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愿意參與體育活動,以及上下學多數選擇做公交車或者家長開車接送,減少了學生的運動量。同時,生活模式多元化也影響著學生的體育興趣,還有部分學生沉迷于各種網絡游戲。生活模式由“動”到“靜”,腦力活動取代了身體活動,有的學生終日埋頭看書或者寫作業,有的學生終日帶著耳機聽音樂、玩手機,過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這些行為都會導致學生體質健康下降。
3.1 促進學校體育文化健康、和諧、向上發展
學校體育文化是全體教師和學生在體育教育教學、體育競賽、體育設備建設、課外體育活動等,所形成的精神和物質財富。健康的校園文化既要有雅致的學術活動作為骨架支撐,又要有陽光體育運動作為豐碩的血肉進行補充。陽光體育運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而且為學校體育文化的建立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3.2 與學校體育課相結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體育課堂是學校達到體育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體育課堂教學時間有限,通常學校體育每周2~3節課,這遠不能滿足學生運動的需求。因此,推進陽光體育運動在學校的廣泛開展能進一步滿足學生運動的需求。陽光體育運動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可以為學生開展體育運動提供最便利的組織形式。
3.3 吸引學生走向操場
陽光體育運動的項目豐富,有健身性的運動、競技性的運動以及娛樂性的運動等。其活動的模式具有多樣性,有個體的、分組的、班級的甚至全校的等。這些就有很大的吸引性,吸引和推動了廣大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踴躍地參與體育運動。
3.4 有助于學生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
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屬于腦力活動,若大腦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得不到休息,就會出現用腦疲勞、記憶力下降等現象,從而降低了學習的效果事倍功半。科學證明,適當的體育運動可以使大腦產生一種內啡肽的物質,使人產生愉快感。通過陽光體育運動,可以讓學生減輕學習壓力帶來的生理和心理問題,使大腦得到放松,從而更好地進行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
3.5 有助于培育出健康的、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陽光體育運動可以吸引廣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通過各種形式的鍛煉,提升廣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廣大學生的健康水平,關系到國家、民族的興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是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路線、方針和政策,加大學生的體育運動,提高體質,有利于培養出健康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4.1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加強組織領導
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離不開廣大教師和領導的支持。這就需要學校了解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性,成立以學校校長為組長,學校中層和教師代表為組員的領導班子,落實到崗,各盡其職,制訂詳細的計劃,全面推進校園陽光體育運動,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
4.2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完善學校體育場地、設備建設以及經費投入
體育場地、器材是學校體育活動的重要物質保障,大力加強學校體育設備的建設,體育教師應積極開發和利用體育設備。學校要制訂體育經費預算,保障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發展。
4.3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擴大宣傳,營造氣氛
學校要重視并加強輿論及宣傳工作,充分利用校園網站、校報、宣傳欄、演講比賽和體育知識講座等擴大宣傳力度,讓“健康、運動”“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等口號、理念深入人心。讓廣大師生可以積極參與到陽光體育運動,并最終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4.4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加強體育教師的培訓
體育教師是學校發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直接指導者和參與者,在一定程度上其能力決定了學校陽光體育開展的狀況。因此,多組織體育教師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和研修,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指導才能。體育教師要樹立科學的學校體育發展觀,無論在體育課堂上還是在課余體育運動上積極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從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習慣。
4.5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學校應積極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教學活動的有效延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能在空間、時間上對體育課進行彌補。要發揮體育俱樂部和體育社團的帶動作用。學校定期舉行田徑運動會和趣味運動會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開展多樣的體育主題演講比賽、體育知識講座等活動,讓學生了解體育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明白體育運動對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4.6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需要充分發揮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力量
當代社會已經進入互聯網社會,信息高度發達。學校可以借助互聯網等信息手段建立“家、校、社”的聯系組織,這樣信息可以及時共享,加強了溝通與協作,便于開展多種形式的陽光體育活動,有效地促進學生加強體育鍛煉,進一步提高身體素質。
[ 1 ] 全國第四次國民體質監測結果,2014.
[ 2 ]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 Z ].中發[ 2007 ].7號.
[ 3 ]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 J ].中國學校體育,2007-01.
[ 4 ] 李冬梅.“陽光體育運動”對體育教育專業提出的新要求[ J ].遼寧體育科技,2007(4).
[ 5 ] 劉海元.關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若干問題的探討[ J ].體育學刊,2007(8):2.
[ 6 ] 樊蓮香,張德新,李靜波.學生體質與健康事關中華民族未來的興衰與存亡[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2):1661-1662.
G807.0
A
1674-151X(2017)13-10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3.055
投稿日期:2017-04-22
陳冬冬(1988—), 中教二級,本科。研究方向: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