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廣場
國世平(深圳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我國實行的ST制度,即對財物經營狀況出現異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實行特別處理。其設計初衷是為了向投資者揭示經營狀況比較差的公司股票的風險,對投資者起到警示作用。然而,很多被ST的公司的股票在資產重組、并購等題材的炒作下一路飆升。ST制度并沒有起到使業績差、質量低的公司退出市場的目的,反而加劇了證券市場的風險。監管當局為什么不在這方面下功夫?
http://weibo.com/u/1350292770
洪榕(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遠離兩類股:現在外延式增長越來越難,投資者看重的是上市公司內在價值和所處行業內的位置,如果這家公司歷史股價走勢基本是隨大盤及行業飄,若估值沒到行業內極端的低之前,都不值得碰;另外,復權看歷史走勢非常好,且公司外延式增長能力強,規模增長迅速,目前估值在行業內相對偏高,但公司已經難于給市場繼續快速成長的想象空間,這樣的公司哪怕目前走勢不算差,也建議遠離。
http://weibo.com/u/2144596567
曹中銘(知名獨立財經撰稿人):中通快遞在美IPO是否涉嫌造假,只能等集體訴訟后的真相。但如果在A股市場,即使是IPO涉嫌造假,投資者也是沒有提起集體訴訟的機會的。而且,對于造假者的處罰,監管部門也往往是一罰了之。盡管如此,相比于集體訴訟,股東代表訴訟在操作上更復雜,無法惠及所有利益受損的投資者,也無法達到對違規者嚴懲的效果。筆者以為,資本市場應早日推出集體訴訟制度,這一制度短板也該補上了。
http://weibo.com/caozhong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