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多林
摘 要: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計算機技術在許多領域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內嚙合齒運動仿真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以UG軟件平臺為基礎,對內嚙合齒輪副的運動仿真情況進行了重點分析,希望文中內容,對相關工作人員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UG;內嚙合齒輪;運動仿真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3.207
0 引言
運動仿真模塊本身具有強大的動力學、靜態、運動學分析能力,可以將其應用在構建運動機構模型模擬運動規律,跟蹤零件運動軌跡中。但是,在具體應用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因此加強分析是必要的。
1 UG的優勢
目前,制造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項最重大的挑戰是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如何在縮減產品成本的基礎上,提高利潤,并且能夠為此平衡。
UG作為一款新數字化產品開發系統,在應用中可以通過過程驅動場頻更新,從而使工程專業人員,在推動革新的基礎下,創造更大的經濟利潤。UG在為客戶提供優秀的解決方案基礎上,確保解決方案能夠改善設計效率,降低成本,并且能夠縮短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
2 UG/MOTION運動仿真具體分析
UG/MOTION運動仿真是構成UG/CAE中的一個關鍵構成部分,對其進行合理應用,能夠實現對任何二維或三維機構進行復雜動力、運動學分析分析和仿真操作,并且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具體實現步驟如下:(1)依據具體情況,構建一個合理的運行分析場景。(2)構建運動模型,其中包括的主要內容有,各個零件連續杠桿的特點,杠桿之間的運動副以及機構荷載等多項內容[1]。(3)設置運動參數,然后依據要求,將仿真數據模型提交給軟件,與此同時需要做好仿真運動動畫運動和輸出過程中的合理控制,從而確定最終仿真的合理性與科學性。(4)依據仿真結果數據相應的數據內容。
UG/MOTION運動仿真過程中,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1)前處理,該過程主要包括連桿創建、運動副、定義驅動等內容,每項內容對運動仿真結果都會造成直接影響,因此必須做好相應的分析工作。(2)求解,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的主要作用,是生產內部數據文件[2]。(3)后處理,包括內容包括分析處理數據,并且通過一套合理的方式,轉化成電影文件、動畫、圖標等。對各項內容進行總結概括,其包括的主要內容有包括以下過程,構建連桿、運動副、齒輪副、結算方案。在進入仿真后,應用“機構運動副向導”,系統依據裝配模型存在的約束關系,自動完成創建桿和運動副,例如創建連桿和運動副等方面存在不準確的情況,此時只需要進行適當調整即可。
該仿真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能夠提供豐富的報表文件和圖標文件,是一種相對比較高級的仿真形式,在應用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3 圖像動畫仿真
圖像動畫仿真的具體內容如下:(1)在UG軟件平臺的“表達式”對話框中,定義變量。(2)通過視圖→可視化→創建動畫,然后進入“圖像動畫”對話框中,在“添加/復制”可視化名稱后,完成軌跡穿件。(3)編輯“參數”和“關鍵幀”內容,在該過程中需要特別主要注意的是,要勾選更新公式,只有確保以上各項操作內容的合理性與準確性,才能實現模型驅動參數化。該仿真的最大特點,是可以通過自動的方式對仿真參數進行修改。
4 齒輪副參數化裝配
內嚙合齒輪副裝配過程中,要確定內齒和外齒兩者之間的耦合關系,正確的耦合關系,是下一步工作正常開展的關鍵。在問題分析過程中,以內齒的中心為原點,豎直方向為x軸,水平方向為y軸,做一直角坐標系xoy,該坐標系是內嚙合齒輪副的決定坐標系;再以同樣的方式做一個x1o1y1坐標軸;以外齒的圓心為圓點豎直方向為x軸,水平方向為y軸,做一個直角坐標系x2o2y2,x1o1y1與x1o1y1分別表示內齒和外齒的相對坐標系,在構建過程中,需要確保x1o1y1與x1o1y1都汞有一個原點,從而完成內外齒輪兩者的正確裝配關系。
在具體仿真過程中,需要通過的后端不斷,改變y與y1夾角的大小,并且需要通過屏幕捕捉不同夾角下的嚙合圖,然后通過連續播放y與y1不同夾角下的圖,便可得到齒輪旋轉的運動仿真[3]。通過該仿真,一方面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齒輪在具體運行過程中嚙合規律,另一方面,還可以對齒廓造型裝配模型是否準確,以及其在具體運行過程中遭受干涉進行詳細檢查。
5 結束語
UG軟件在齒輪運動仿真中有著廣泛應用,特別是在內嚙合齒輪副運動仿真中,利用UG可以使仿真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提高相關設備的質量。但是,從UG的應用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需要加強對其的分析。
參考文獻:
[1]楊偉偉,宋廣禮,徐磊,趙藏.基于UG NX的電腦橫機編織機構運動仿真的研究[J].毛紡科技,2015(01):6-10.
[2]黃躍娟,矯健,肖明喆.基于UG的復合輪系齒輪傳動三維建模及運動仿真分析[J].林業機械與木工設備,2015(02):41-44+48.
[3]安蕾,程小慷.一種多級內嚙合航空齒輪泵設計與仿真[J].流體機械,2016(01):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