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擘
[摘 要]本文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時期下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探討。重新梳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并詳細描述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和原因,最后對這些新問題和新形勢提出了解決的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繼承與創新同在”的新世紀里,搞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大學生培養成有較高政治素養、掌握現代科技知識、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高校要認真思考、仔細研究、積極探索并著力解決的問題,如何做好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做些探討。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學校管理方面。一些高校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理論課的課程安排不夠合理,存在著課時不足,課程內容重復,課類不統一等問題;在相關課程的考試考查中,多以理論考試為主,考查方式單一,學生在思想政治品質方面的實際表現往往被忽視,此外,學校在對學生進行評優、評獎的過程中,往往未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的高低作為重要的評判標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難以得到體現;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高素質教育者數量不足,部分教師未能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其專業水平和個人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學校教學條件和校園文化環境仍需改善。
2.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不夠多樣化,教學手段不夠現代化,不再適應當代大學生群體的特點,教師的專業素質未能隨著大學生群體的發展變化而得到進一步提高。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授課過程中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敷衍了事的情況時有發生,出現“重知輕行”,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化”傾向。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單一,與大學生思想實際相脫離。一直以來,高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教育方式單一的問題,且大多都采用單純說教的方式,甚至與大學生思想實際相脫離。高校中多以開設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這恰恰是導致與大學生思想實際脫節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新時期的大學生群體有其新的特點,“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他們更多了對民主、自由、平等、獨立思考、張揚個性、參政議政、影響社會的要求,而更少了對思想灌輸、理論脫離實際的純粹書齋式的學習方式的妥協與容忍。”
二、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1.提高認識,齊抓共管,樹立全方位學生管理工作新理念。新時期的大學生生活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中,社會現象和思想觀念都會影響他們各方面的成長。僅憑傳統的校內學生教育管理來規范學生的思想行為是遠遠不夠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須向全方位和開放型的模式發展,確立全方位的學生管理新理念。要建立健全校內學生教育工作的組織機構,形成以學生教育管理職能部門和專兼職輔導員為主體,全校各部門和全體教職工共同參與的“全員推進、齊抓共管”的學生教育管理的新格局,充分體現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緊密結合,同時,學生管理工作還要充分發揮各級團組織、學生會、班委會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力量。
2.轉變觀念,改變過去傳統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的思維定勢。堅持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大學生的內在需求,要按照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在發揮學校教育引導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既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又重視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揮。改變以往學生機械、被動地接受教育的做法,將正確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政治信念變成學生的自覺行為,將外在的規范與學生的內在需求有機統一起來,實現學生自我學習、自我鍛煉、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
3.強化教育,正確引導,用科學理論先進文化引領學生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對學生進行主旋律教育,讓科學理論、正確思想和先進文化占據學生頭腦,使廣大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學生中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要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引導學生,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把他們的個人理想與國家、民族、人民的奮斗目標統一起來。
4.加強班級建設和黨團思想教育。把握在校學生的思想特點和思想軌跡,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積極開展好黨建和團建工作、黨的基礎知識培訓工作,抓好形勢政策和法律法規教育。辦好業余黨校。動員、培養、吸納更多的同志加入黨組織,此外還要充 分發揮學生黨、團組織,班級組織和骨干隊伍在學生中的作用,以增強班級凝聚力,保證學校規章制度的落實,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進行,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覺性。
5.大力弘揚文化育人的理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要建立健全校園文化活動運行機制。加大開展社團活動的力度,積極增設第二課堂,要在學生中廣泛開展高雅健康、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校園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導向、熏陶、約束和調節等教育功能,陶冶學生心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文明行為的養成,從而形成學生主流思想認識上的良好管理氛圍。
綜上所述,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任何美好的教育理想都是要靠人去實現的,只有全體教育工作者不斷進行思考、探索,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尋求有效的合力,才能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才能不愧于“人類工程師”的稱號。因此,我們必須審時度勢,全力以赴地致力于教育改革,重塑育人機制,用一顆熾熱的心去點亮學生的心燈,打開心結,重樹學生的理想和責任,使其激情得到充分燃燒,促進精神成人,專業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