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學宏
2010年我國疾病監測數據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為9.7%,測算糖尿病患者人數已達9000萬。其中18~59歲勞動力人口患病率為7.8%,而18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曉率僅為36.1%。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不理想,會導致各種并發癥,幾乎涉及到了人體的各個臟器。據我國有關資料統計,因糖尿病引發的心、腦、肝、肺、腎、眼、肢體、皮膚、神經等急性或慢性并發癥達80多種。故有人稱糖尿病為“百病之源”。
糖尿病的急性并發性
由于短時間內胰島素缺乏、嚴重感染、降糖藥使用不當,血糖過高或過低,出現急性代謝紊亂,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種誘因作用下,胰島素明顯不足,生糖激素不適當升高,造成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脫水、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等病理改變癥候群。
非酮癥性高滲性昏迷是糖尿病的嚴重急性合并癥之一,特點為血糖極高而無明顯的酮癥酸中毒,脫水,血漿滲透壓增高,進行性意識障礙,死亡率高。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系不同原因引起血乳酸持續增高和pH減低(<7.35)所致的臨床綜合征,后果嚴重,死亡率高。
低血糖昏迷 低血糖是指靜脈血漿葡萄糖濃度低于3毫摩爾/升,患者面色蒼白、心悸、肢冷、冷汗、手顫、腿軟、周身乏力、頭昏、眼花、饑餓感、恐慌與焦慮等。由低血糖導致的昏迷稱低血糖昏迷。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并發癥。
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
糖尿病皮膚感染 以體癬、指甲癬、足癬及癤癰等化膿性感染常見,有的可釀成敗血癥,有的可引起下肢壞疽,表現為下肢疼痛、感覺異常和間歇性跛行、皮膚潰瘍、肢端壞疽等。
糖尿病并結核病 病灶多系滲出性干酪樣肺炎,易成空洞,發病率比常人高3~5倍。隨肺結核等控制情況而波動。
糖尿病并發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在糖尿病合并的感染性疾病中發病率高居第二,僅次于肺部感染,其發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高達16%~35%。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經源膀胱及腎小球硬化,常并發泌尿系感染,若不及時治療,最終可導致腎功能損害。
膽石癥 我國糖尿病患者中約31.5%的患者合并有膽結石,明顯高于非糖尿病者的發病率。已經有證據表明,血糖控制不好是膽結石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糖尿病腎病 也稱糖尿病腎小球硬化癥,是糖尿病常見而難治的微血管并發癥,為糖尿病的主要死囚之一。
心臟病變 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機會是非糖尿病者的2~3倍,常見的有心臟擴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肌梗死等。
神經病變 在高血糖狀態下,神經細胞、神經纖維易產生病變。臨床表現為四肢疼痛、麻木感、感覺減退。個別患者出現局部肌無力、肌萎縮。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則表現為腹瀉、便秘、尿潴留、陽痿等。
糖尿病腦血管病變 其臨床特點以腦栓塞、腦血栓形成等缺血性病變多見,這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眼部病變 糖尿病病程超過10年,大部分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常見的病變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內障等。
糖尿病性功能障礙 多數糖尿病患者都有陽痿、早泄、性欲低下、月經紊亂等性功能障礙,可與糖尿病癥狀同時出現,或在糖尿病癥狀之后出現。醫學上認為,糖尿病對性功能的影響可能與血管病變、骨盆植物神經病變有關。
嚴格控制血糖達標是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主要手段。因此,要加強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監測,定期測定血脂、血壓、心電圖等。其目的是預防或延緩糖尿病慢性合并癥的發生和發展,減少傷殘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