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凱萍+鄭燕玲


[摘要]目的 調查廣州市荔灣區華林街常住孕婦中醫體質與優生優育的關系。方法 使用《中醫體質辨識量表》對2010年10月~2015年9月于廣州市荔灣區華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廣州市孕產婦保健系統管理手冊》的孕婦進行調查,依據《中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進行中醫體質辨識,并追蹤其孕產期情況及新生兒情況,分析孕期平和體質與偏頗體質對優生優育的影響。結果 本次調查有效對象共1892例,其中平和質573例,占30.29%,偏頗質1319例,占69.71%,偏頗體質前三位分別為陽虛質、氣虛質、濕熱質;高危妊娠、孕產期并發癥及合并癥、不良妊娠結局、早產、低出生體重、Apgar評分≤7分的平和質分別為142、80、11、24、25、8例,發生率分別為24.78%、13.96%、1.92%、4.19%、4.36%、1.40%,偏頗體質分別為437、249、57、94、91、61例,發生率分別為33.13%、18.88%、4.32%、7.13%、6.90%、4.62%,兩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平和體質更利于優生優育。
[關鍵詞]孕婦;中醫體質;優生優育;關系
[中圖分類號] R259.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1(b)-0091-04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醫療保健服務的要求隨之提高,西醫范疇的孕產期保健管理已步入成熟階段,已有相關配套的預防管理措施,但仍未能滿足廣大孕產婦的保健需求,結合廣州市荔灣區華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從2010年起開展“中醫治未病,中醫進社區”的特色醫療服務,為此本中心圍產保健科對本社區孕婦開展了“孕期中醫體質辨識”在孕產婦保健管理中應用的調查,現對本社區進行孕產期保健的孕產婦的中醫體質辨識對優生優育的影響調查分析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10年10月~2015年9月在本中心進行孕產期保健的孕產婦。以下情況不納入調查范圍:①重要臟器有嚴重病變或血液、免疫系統疾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者;②因各種資料填寫錯誤或填寫不完善而影響判斷結果者;③中途失訪者;④2016年3月30日仍未分娩者。
1.2方法
1.2.1中醫體質辨識調查 對符合調查范圍的孕婦由經過嚴格培訓的婦保醫生進行現場調查,統一使用《中醫體質辨識量表》進行調查,量表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及《中醫體質及亞健康測評》。將量表調查結果錄入“炎黃東方中醫體質辨識軟件”,軟件按照《中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2006)及王琦的《中醫體質學》[1]對孕婦體質辨識進行測評,體質類型分為九類: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濕熱質、痰濕質、瘀血質、氣郁質和特稟質[1-3]。
1.2.2圍生保健管理 ①嚴格按照《廣州市圍產保健管理規定》管理要求進行圍產期保健:對本街戶籍和非廣州市戶籍而常住本街的孕婦在其孕12周前(不滿13周)建立《廣州市孕產婦保健系統管理手冊》(以下簡稱手冊)進行孕早期健康管理,并于孕16~20周、28~36周、37~40周、產后28 d內、產后42 d各進行1次隨訪,了解早、中、晚孕、產褥期是否存在并發癥及合并癥等異常情況,給予相應的孕產期醫學指導,并規范記錄相關信息,包括手冊、居民健康檔案、孕期管理情況如高危因素,產檢結果母胎健康狀況等;②嚴格按照《關于印發廣州市高危妊娠管理辦法》進行高危妊娠評估與管理;③產后訪視:產后28 d內上門訪視或電話回訪,獲取分娩孕齡、分娩方式、胎次、是否存在異常分娩及新生兒出生情況,進行產后保健指導及新生兒護理指導等;④不良妊娠結局:包括停經后至產后28 d內發生的自然流產、死胎死產、畸形引產、新生兒死亡等。
1.3資料整理與分析
嚴格按照要求規范填寫相關資料,填寫錯漏項及時糾正補充,不符合要求的問卷或個案作無效處理;將中醫體質測評結果、早孕檔案、孕產期情況、新生兒情況相關內容進行統計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情況
2010年10月~2015年9月在本社區完成建立手冊、中醫體質辨識并接受圍生保健服務共1892例,其中平和質573例,占30.29%,偏頗質1319例,占69.71%,偏頗體質前三位分別為陽虛質435例,占22.99%;氣虛質288例,占15.22%;濕熱質170例,占8.99%;陰虛質138例,占7.29%。
2.2不同中醫體質的異常孕產情況
平和體質高危妊娠、孕產期并發癥及合并癥、不良妊娠結局分別為142、80、11例,發生率分別為24.78%、13.96%、1.92%,偏頗體質分別437、249、57例,發生率分別為33.13%、18.88%、4.32%,平和體質與偏頗體質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13.11、6.72、6.65,P<0.05)。孕期中醫體質與異常孕產的關系見表1。
2.3孕期中醫體質與新生兒情況的關系
平和體質早產、低出生體重、Apgar評分≤7分分別為24、25、8例,發生率分別為4.19%、4.36%、1.40%,偏頗體質分別94、91、61例,發生率分別為7.13%、6.90%、4.62%,平和體質與偏頗體質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5.9、4.46、11.84,P<0.05)。孕期中醫體質與新生兒情況的關系見表2。
3討論
3.1一般情況
3.1.1體質分布 本調查1892例孕婦中,孕期平和質573例,占30.29%,偏頗質1319例,占69.71%,偏頗體質前四位分別為陽虛質435例,占22.99%、氣虛質288例,占15.22%、濕熱質170例,占8.99%、陰虛質138例,占7.29%,偏頗體質前幾位排序與近年來多項研究[4-5]相關報導的偏頗體質排序相近。痰濕質、氣郁質、血瘀質、特稟質所占比例相對較少。
3.1.2體質與成因 平和質表現為強健壯實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狀態,陰陽氣血調和,平素患病較少,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能力較強,是中醫認為最理想的人體體質。而偏頗體質中,前四位陽虛質、氣虛質、濕熱質、陰虛質合計占54.49%,是孕婦偏頗體質的主要體質類型,王琦教授指出:陽虛質、氣虛質、陰虛質與孕育時父母體弱、年長受孕、早產有關[6],因此,孕婦的體質、年齡、分娩孕齡與子代健康狀況有相關性。對于陽虛質、氣虛質、陰虛質者,考慮現代年輕人大多存在諸多不良生活習慣,如習慣于長時間在空調室內生活、工作、遇熱喜飲涼茶、冷飲等解渴消暑飲品;都市生活節奏緊張使年輕人缺乏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電子產品便利及網絡資訊豐富,使年輕人成為宅男宅女并上網熬夜成習慣等;另陽虛、氣虛與女性容易思慮、憂傷、敏感、內向等性格特點有關;還有部分女性追求體形苗條、減肥不當、過度節食或偏素食為主等,以上因素均與人體陽虛質、氣虛質、陰虛質有關。對于濕熱質者,考慮與廣州地區氣候特點是以夏季為主的海洋氣候,長期維持在較高溫度與濕度狀態有關。
3.2偏頗體質與高危妊娠、孕產期并發癥及合并癥、不良妊娠結局的關系
偏頗體質中高危妊娠、孕產期并發癥及合并癥,不良妊娠結局分別437、249、57例,發生率分別為33.13%、18.88%、4.32%,均明顯高于平和體質,兩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孕前、孕期的偏頗體質類型均對優生優育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流產、妊娠期患有高血壓病、糖尿病、心臟病以及貧血等并發癥及合并癥均與偏頗體質有一定的相關性。葉平等[7-8]研究發現,自然流產體質類型分布在陽虛質、氣郁質、氣虛質、陰虛質占自然流產的70.36%,分別為31.73%、16.19%、11.86%、10.58%。據研究報道[9-13],陽虛質以陽氣不足、以虛寒現象為主要特征,如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等,易患痰飲、妊娠水腫等;氣虛質由于元氣不足,以氣息低弱、機體、臟腑功能狀態低下特征,易患胎動不安、習慣性流產、早產、產后缺乳等;濕熱質易患黃疸、癤瘡等;偏陰血虛、痰濕質、虛熱體質容易引起孕期高血壓等;陰血虛引致孕期貧血,顧曉春等[14]研究報道,妊娠期貧血陰血虛體質發生率最高,占21.01%,其次偏虛熱體質。
3.3孕期偏頗體質與早產、低出生體重、Apgar評分≤7分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孕期偏頗體質導致的早產、低出生體重、Apgar評分≤7分分別為94、91、61例,發生率分別為7.13%、6.90%、4.62%,均明顯高于平和體質,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鄭燕玲等[15]對孕前中醫體質對優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早產、低出生體重、Apgar評分≤7分的發生率分別為8.06%、6.23%、4.03%,與本調查結果相近。孕婦體質與胎兒的關系有遺傳性[16],有著母安則子安,母弱則子弱,母病則子病的關聯性,王琦教授[17]指出:父母體質偏頗-胎兒體弱-成年慢性病,是一條正相關性傳遞鏈。可采取干預改善孕婦體質影響子代的先天稟賦,達到減少“胎生疾病”或成年重大慢性疾病的目的。
針對廣東省特別是廣州市市民一直以來對養生特別是中醫中藥養生的崇尚,她們的依從性會更高,所以在孕期接受常規健康教育的指導下開展親代體質中醫分型的調查,及早發現偏頗體質結合是否存在高危因素提供個體化的中醫調護指導,從飲食起居、情志、運動、藥膳等方面給與指導,定期追蹤督促實施情況發揮社區衛生保健服務連續性照顧的優勢,會更好地提高圍生保健質量,將對優生優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琦.中醫體質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60-71.
[2]程麗麗,孫蓮蓮,高瑩.體質辨證在圍生育期保健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醫學,2015,39(6):656-659.
[3]俞若熙,王琦,王濟,等.體質辨識應用研究現狀分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3,20(2):107-108.
[4]葉黎黎.社區孕婦的中醫體質辨識調查[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120-121.
[5]鄭麗維,姚立群,龐書勤.福州市妊娠女性中醫體質類型調查與分析[J].福建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3(5):56-58.
[6]王琦.9種基本中醫體質類型的分類及其診斷表述依據[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8(4):1-8.
[7]葉平,王歡歡,葉騫.465例自然流產患者中醫體質類型分布特點的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3,31(10):2215-2217.
[8]周群,嚴瑋.反復自然流產與中醫體質的相關性研究[J].浙江中醫雜志,2013,48(7):488-489.
[9]苗苗,崔祥芬,齊嬡嬡,等.中醫優生思想的發展及期應用[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3,21(3):141-144.
[10]劉志宏.高血壓并發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血壓各參數與中醫體質類型的相關性研究[J].西部中醫藥,2014,27(7):52-54.
[11]石云.痤瘡患者焦慮狀態與中醫體質類型的相關性研究[J].西部中醫藥,2015,28(5):87-88.
[12]葉茜,呂潔雯,陳建芳.中醫體質辨識在孕前優生優育保健模式中的研究和應用[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4,25(3):422-424.
[13]楊海俠,馬艷,宋玉敏,等.中醫體質調護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西部中醫藥,2014,27(10):151-152.
[14]顧曉春,莊愛文,徐彩飛,等.妊娠期貧血的中醫辨體調護[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1,29(11):2427-2428.
[15]鄭燕玲,李桂新,陳冰青,等.廣州市越秀區新婚婦女孕前中醫體質與優生優育的關系[J].中國社級衛生保健,2015,29(6):45-47.
[16]莊愛文,李榮群,張薏,等.中醫體質辨識在孕產婦中的應用[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27(4):782-783.
[17]王琦.論中醫體質研究的3個關鍵問題(下)[J].中國雜志,2006,47(5):329-332.
(收稿日期:2016-11-11 本文編輯:任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