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民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醫院,江蘇 淮安 223200)
腎癌是腫瘤科的常見病。此病是指發生于腎實質泌尿小管上皮系統的惡性腫瘤[1]。目前臨床上對腎癌的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確。有學者認為,腎癌的發生可能與患者的身體肥胖、患有高血壓、長期吸煙、遺傳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進行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治療腎癌的主要手段[2]。
為了分析用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治療腎癌的效果,筆者對江蘇省淮安市淮安醫院收治的60例腎癌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2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間江蘇省淮安市淮安醫院收治的60例腎癌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開放組和腔鏡組,每組各30例患者。開放組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其年齡為31~60歲,平均年齡(45.1±4.5)歲;其中有左腎腎癌患者13例,右腎腎癌患者17例;其腫瘤的直徑為3.1~10.4cm。腔鏡組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0例;其年齡為35~65歲,平均年齡(46.2±3.4)歲;其中有左腎腎癌患者15例,右腎腎癌患者15例;其腫瘤的直徑為3.4~10.2cm。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腫瘤的直徑等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經CT檢查、MRI檢查、腹部超聲檢查和病理檢查被確診患有腎癌。2)臨床資料完整。
1)患有心、肝、肺等重要臟器的功能障礙。2)對側腎功能存在異常。
為開放組患者采用傳統的開放手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協助其取健側臥位。在其第11根肋骨附近做一個切口,逐層切開皮下組織。分離腎筋膜,找出腎動脈和腎靜脈。分別對腎動脈和腎靜脈進行結扎、切斷處理,在靠近髂血管處結扎并切斷輸尿管。切除腎臟及其周圍的筋膜、脂肪組織,放置腹膜透析導管和引流管,并縫合切口。
為腔鏡組患者采用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協助其取健側臥位。在其腋中線髂嵴上方約3cm處做一個長約2cm的切口(將此切口作為A孔)。對其腰背筋膜進行鈍性分離,使用手指對其腹膜后間隙進行擴張。2)從A孔處將擴張氣囊置入腎周間隙內,向氣囊中注入500~600mL的氣體,連續注氣3~5 min后將氣囊取出。在腋后線肋緣下方做一個切口,經此切口置入一根5mm的穿刺套管(將此穿刺孔作為B孔)。在腋前線肋緣下方做一個切口,經此切口置入一根10mm的穿刺套管(將此穿刺孔作為C孔)。對所有切口進行縫合,確保不會出現腹腔漏氣的情況。3)為患者連接氣腹機,向其腹腔內注入CO2。將腹腔鏡經A孔置入腹腔內,將手術刀等手術器械經B孔和C孔置入腹腔內。在腹腔鏡的引導下,對腎臟周圍的脂肪組織進行清除,使腎臟背側、腎動脈和腎靜脈充分暴露。使用Hem-o-lok夾對腎動脈和腎靜脈進行夾閉,然后將其切斷。分離腎門周圍的淋巴組織,使用鈦夾對輸尿管的下端進行夾閉,然后將其切斷。切除腎臟及其周圍的脂肪組織、淋巴結。放置腹膜透析導管和引流管,并縫合切口。
采用統計軟件SPSS19.0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腔鏡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后下床的時間、術后腸功能恢復的時間、術后拔管的時間、住院的時間、術中出血量的平均值分別為(129.45±32.46)min、(1.36±0.95)d、(1.33±1.09)d、(2.38±1.16)d、(7.03±1.34)d、(89.46±10.82)ml,對照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后下床的時間、術后腸功能恢復的時間、術后拔管的時間、住院的時間、術中出血量的平均值分別為(102.31±19.35)min、(4.37±1.34)d、(2.54±1.36)d、(6.02±2.36)d、(12.85±2.38)d、(113.35±15.46)ml,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在術后,腔鏡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3.3%)發生腸損傷,有1例患者(占3.3%)發生腹膜損傷,有1例患者(占3.3%)發生其他的術后并發癥。開放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占6.7%)發生腸損傷,有1例患者(占3.3%)發生皮下氣腫,有1例患者(占3.3%)發生腹膜損傷,有1例患者(占3.3%)發生切口感染,有2例患者(占6.7%)發生其他的術后并發癥。腔鏡組患者和開放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分別為10.0%(3/30)和23.3%(7/3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2。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
組別 手術的時間(min) 術中的出血量(ml) 術后下床的時間(d)術后腸功能恢復的時間(d)術后拔管的時間(d)住院的時間(d)腔鏡組(30) 129.45±32.46 89.46±10.82 1.36±0.95 1.33±1.09 2.38±1.16 7.03±1.34開放組(30) 102.31±19.35 113.35±15.46 4.37±1.34 2.54±1.36 6.02±2.36 12.85±2.38 t值 5.0274 8.9120 13.0052 4.8549 9.8065 14.991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腎癌是指發生于腎實質泌尿小管上皮系統的惡性腫瘤。目前臨床上對腎癌的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確。有學者認為,腎癌的發生可能與患者的身體肥胖、患有高血壓、長期吸煙、遺傳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腎癌患者在發病的早期通常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多數患者的病情都是在中晚期才得到確診[3]。相關的文獻指出,用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治療腎癌可取得顯著的效果。這與本研究的結果相符。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治療腎癌具有創傷小、安全性高、患者術后恢復快等優點。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張榮遠. 后腹腔鏡與開放腎癌根治術的臨床療效比較術后腎癌復發影響因素分析[D].濟南市:濟南大學,2014.
[2]鮑彤. 腹腔鏡腎癌根治術與開放腎癌根治術臨床效果對比[J]. 社區醫學雜志,2013,23(10):18-19.
[3]鄔嘉波,汪朔,陳善聞,等. 后腹腔鏡下根治性腎切除術與開放手術治療臨床分期為cT1-T2腎癌的對比研究[A]. 浙江省醫學會男科學分會、浙江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2012,16(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