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娟,林小蘭,勞 霞
(廣東省雷州市人民醫院,廣東 雷州 524200)
新生兒肺炎是臨床上常見的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可分為吸入性新生兒肺炎和感染性新生兒肺炎。此病具有起病急、進展快、致死率高等特點[1]。新生兒肺炎患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拒食及呼吸困難等[2]。為了探究對新生兒肺炎患兒進行人性化護理的效果,筆者對在廣東省雷州市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102例新生兒肺炎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間在廣東省雷州市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102例新生兒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51例)和比照組(51例)。比照組51例患兒中有男24例,女27例;其平均年齡為(15.7±0.4)d,平均體重為(3.2±0.5)kg。試驗組51例患兒中有男23例,女 28 例;其平均年齡為(15.3±0.5)d,平均體重為(3.1±0.6)kg。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體重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對兩組患兒均進行常規護理。護理方法主要包括:1)保持患兒病房的整潔,定時對其病房進行通風。2)對患兒的生命體征進行常規的監測。3)遵醫囑使用止咳藥、平喘藥對患兒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對試驗組患兒進行人性化護理。護理方法如下:1)進行心理護理。在患兒哭鬧時,護理人員采用溫柔的語氣對其進行安撫,并對其進行輕柔的撫觸,使其感到親切。將患兒置于帶有“u”型鳥巢式圈的暖箱中,使其感受到類似在媽媽子宮內的舒適感和安全感。2)進行體溫護理。對于體溫較低的患兒,應根據日齡及體重為其調整暖箱的溫度,使其體溫保持在36.4~37.5℃之間。在患兒出現發熱癥狀時,應對其進行物理降溫處理,并注意防止其體溫驟降。對于物理降溫無效的患兒,護理人員應遵醫囑使用退熱藥對其進行治療[3]。3)進行呼吸道護理。新生兒的氣道尚未發育完善,容易出現分泌物阻塞氣道所致的氣促、呼吸暫停等癥狀。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其呼吸狀況,定時對其進行吸痰處理。在進行吸痰操作時,護理人員應確保動作的輕柔、準確,并控制好吸痰的負壓和時間(吸痰的時間應<15 s),以免損傷其呼吸道。對于痰液粘稠的患兒,護理人員應遵醫囑對其進行霧化吸入治療(15~20 min/次,4~5次/d),以促進其痰液的排除[4]。
在兩組患兒接受治護14 d后,根據其進行胸片檢查結果的變化情況將其治護的效果分為以下四個等級:1)無效。患兒肺部的陰影無變化,炎癥反應病灶無吸收。2)有效。患兒肺部的陰影有所縮小,炎癥反應病灶有所吸收。3)顯效。患兒肺部的陰影明顯縮小,炎癥反應病灶明顯吸收。4)痊愈。患兒肺部的陰影完全消失,炎癥反應病灶全部吸收[5]。
采用SPSS 11.0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處理。患兒治護的總有效率、病情的復發率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兒治護的總有效率高于比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護效果的比較
治療后對兩組患兒進行為期半年的隨訪發現,試驗組患兒病情的復發率低于比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病情復發率的比較
新生兒肺炎患兒病情的進展較快,及時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6]。人性化護理的宗旨是使患兒在舒適的環境下接受治療,以提高其治療的效果,改善其預后[7]。在本次研究中,廣東省雷州市人民醫院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對51例新生兒肺炎患兒進行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試驗組患兒治護的總有效率和病情的復發率分別為98.1%、5.8%,比照組患兒治護的總有效率和病情的復發率分別為78.4%、29.4%,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新生兒肺炎患兒進行人性化護理的效果顯著,可降低其病情的復發率。
[1]楊錫強.兒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2004,302-303.
[2]倪紅蓮.新生兒肺炎護理問題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2010,3(2):61-62.
[3]黃麗文.人性化護理對提高肺炎患兒治療依從性的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3):66-68.
[4]陳莉瑛,淺談新生兒肺炎的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7):830-831
[5]周旭.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的綜合效果研究[J],四川醫學,2012,33(5):911-912.
[6]楊月,鄒賢鳳.人性化護理在門診兒科的嘗試與實踐[J].中外醫療,2011,1(2):184-185.
[7]王淑峰.小兒肺炎25例人性化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11,17(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