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曉娟
摘要:水作為人類生存必須的一種資源,其水源地保護區的生態環境的優劣決定了其水源的品質。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飲用水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工作成為了與民生相關的重要工作之一。
關鍵詞:水源地保護區;劃分研究;合肥市
合肥市水源保護區集中于市區西部及西北部,主要以董鋪水庫與大房郢水庫為主。這兩個水庫的生態環境及資源非常豐富,是合肥市一個不可多得的開闊地。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合肥市政府對其水源地采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讓其城市生態得到了保持。因此,針對其水源地保護區的現狀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合肥市水源地保護區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1.水源地保護區存在點狀污染現象
合肥市水源地保護區,周邊以老舊小區為主,其市政管網建設工作還沒有得到完善。所以,對于其水源保護區周邊所出來的點狀污染呈現出日趨嚴重的情況。其主要的兩個水庫的污染程度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其污染源都來自于水庫周邊的村落及鄉鎮。董鋪水庫的點狀污染源以村落養殖點為主。對于大房郢水庫的點狀污染源進行調查分析后發現,其水源地的污染主要是工業污染為主。從其所受污染的7個點分析后發現,造成污染的工業廢水中,主要以含油廢水、電鍍廢水以及洗滌廢水為主。根據相關部門的調查顯示,合肥市水源地保護期的廢水年排放量達到了156.37 萬噸,COD年排放量為 407.07 噸,總氮年排放量為29.09 噸;總磷年排放量為 5.1 噸。其水源保護區域內正常生產的企業總共有120余家,這些企業的自然廢水年排放量為 19.02 萬噸;COD年排放量為 123.67 噸;總氮年排放量為 7.99 噸;總磷年排放量為 0.98 噸;此外,還有400余家企業排入污水處理廠,其廢水年排放量達到了139.22 萬噸;COD 年排放量為 277.63 噸;總氮年排放量為 18.67噸;總磷年排放量為3.13噸。
2.面源污染嚴重
相關數據顯示,合肥市水源地保護區的面源污染越來越嚴重。其污染面涉及到了城市暴雨、道路建設以及農業污染等層面。在這些污染中,農業污染成為了合肥市水源地保護區最大的污染源。隨著農業規模的擴大,其水源保護區所受面源污染越來越大。相關數據顯示,合肥市水源地保護區內每年的肉雞欄量達到了40余萬只,牛、豬年存欄量分別為16 頭、3679頭。這些區域內的畜禽養殖業業排放糞便量為約為 400205.9 噸;其產業所排放的COD 量為 6832.78 噸,產生和排放總氮量為 100.03 噸,產生和排放總磷量為 77 噸。
3.市政配套設施建設不完善
合肥市水源地周邊經濟發展與城市經濟具有非常大的差距,雖然在其水源保護區周邊建設有許多的工業園區,并已經建設起了交通框架,但相應的市政配套設施建設并不完善。許多工業園區并沒有建設有相應的污水處理設施,此外道路污水管網覆蓋率也相對較低。
4.現行保護規劃可操作性不強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飲用水及生活用水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合肥市政府針對其水源地保護區加強了保護,并結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出臺了合肥市水質保護辦法以及供水條例等多項保護措施,這所出臺的措施以法律法規來加以制約,對于合肥市水源地保護區以及城市供水保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對于水源地保護區周邊的環境污染并沒有產生多大的抑制。
二、水源地保護區劃分策略分析
1.以污染防治為目標,采用水庫一、二級保護區劃分
針對合肥市水源地保護區所存在的污染問題,在進行其保護區劃分時應該采用以污染防治為目標的劃分策略。要重點針對其污染源區域開展有效的生態補償和環保措施,將其污染影響控制到最小值。結合合肥市兩個主要水源地保護區的安全性及功能性,采用水庫一、二級保護區劃分。
2.合理制定分區發展策略
根據合肥市水源地保護區的特殊性,其水庫上游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遺產以及相關的自然生態體系。在進行水源地保護區劃分時,應該合理制定分區發展策略,確保生態系統、水源環境、農業等多個層面上的共同發展。比如:大力開發旅游資源、生態農業等。并開發高端房地產項目。通過引進新興綠色產業來促進其區域的發展。在其發展區內,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通過調整其區域內的產業結構來確保生態涵養區內居民生活點的生活品質。
3.制定合理化折生態補償機制
結合合肥市水水源地保護區的劃分區域要求,加強對其保護區周邊土地使用控制。劃分出水源地禁建區域以及宜建區域。并根據城市生態敏感區土地生態發展需求,提供相應的生態補償機制。并加快水源地保護區新城鎮建設進程,以宏觀視角來進行區域考慮。有效提拔升了農業土地使用率,并促進了水源地保護區劃分的合理性及生態環境的保護。
4. 制定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保護策略
為了能夠徹底解決水源供給問題,必須要開展生態建設。要認真分析水源地保護區污染治理的有效辦法,并制定出合理化、可持續發生的生態環境保護方案。通過治理流域河道、污水管網、雨水匯集等工程,確保合肥市水源地保護區內的經濟以及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結語:綜上所述,合肥市水源地保護區在劃分,需要結合其區域內的特殊性。在進行劃分時,不可以單純的法律法規為依據,需要依照城市發展以及水源地周邊生態環境、文化遺產等因素來制定綜合性、全面性的保護措施,確保合肥市水源地保護區劃分的可行性以及持續性。
參考文獻
[1]顏世杰,梅亞東,張文杰.我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研究展望[J].江西水利科技,2011,(02).
[2]鄭丙輝,付青,劉琰.中國城市飲用水源地環境問題與對策[J].環境保護,2007,(19).
[3]胡本正,常開勝.鳳臺縣:保護碧水藍天[J].江淮法治,2014,(17).
[4]管治并舉抓環保 循環經濟出效益--鳳臺縣九禾化肥有限責任公司環保工作側記[J]. 綠色視野,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