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兩個月來,韓國“親信干政”事件引發的政治風波持續發酵。盡管樸槿惠發表了三次對國民談話表示道歉,但韓國各界要求樸槿惠下臺的呼聲仍然高漲。2016年12月9日,韓國國會以234票贊成、56票反對,通過了對總統樸槿惠的彈劾案。樸槿惠成為韓國憲政史上第二位被彈劾的現任總統。
樸槿惠在競選時曾溫情表示,“沒有父母、丈夫、子女”,“我嫁給了韓國”,要帶領韓國“再造漢江奇跡”。樸槿惠感動了很多韓國人,使她以高達51.6%的得票率當選總統。時隔四年,“嫁給韓國”的樸槿惠,卻被“閨蜜”拉下水,令人不勝唏噓。樸槿惠是怎樣把一手好牌打“臭”的?
從政經驗不足、領導能力相對欠缺,是樸槿惠自身的弱點。沒有培養起合適的執政團隊,導致她就任總統后,從著裝到發言稿,從人事任命到財團資金,都依賴“閨蜜”的意見。樸槿惠執政近四年來,韓國經濟增長乏力,各項經濟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化,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導致樸槿惠失去了選民的支持。在外交方面,樸槿惠不顧中俄強烈反對,宣布部署薩德導彈防御系統,不僅惡化了韓國的周邊環境,也嚴重撕裂了韓國社會,重創了國民對樸槿惠政府信任度。“閨蜜門”看似小事,卻成為民眾對樸槿惠政府不滿的一個爆發點。
樸槿惠已經被韓國民眾“拋棄”,被國會彈劾,等待她的是憲法法院的裁決。“閨蜜門”折射出韓國內政外交等相關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目前青瓦臺處于風雨飄搖的尷尬局面,美國對韓態度也尚不明朗。樸槿惠事件的影響將持續多久、波及范圍會有多廣,韓國未來何去何從,這些都正在被全世界密切關注著。
耐人尋味的是,韓國近20多年來的歷屆總統,大都曾因為親信或家人涉嫌貪腐丑聞而晚節不保,很難有總統非常體面地下臺。為何韓國總統總是會落入相似的命運?
“身邊人”干政反映出總統權力集中而缺乏監督的弊端。在韓國的政治體制中,總統對于國家的大政方針、政府人事任免擁有絕對權力,總統“身邊人”的任命全權由總統決定,無需國會批準。總統能力是有限的,權力卻是無限的,加之東亞歷史傳統中特有的人治文化,使得家人、親屬、親信對總統決策不可避免地發揮著極為重要的影響,這無疑為權力尋租和利益輸送提供了方便之門。
“身邊人”干政暴露出韓國“政商勾結”的陳年積弊。長期以來,韓國實行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體制,在這種模式下,韓國的一些大企業形成了與政府權力微妙的依附關系,造成了企業依附權貴、政客向企業尋租的“怪象”和“亂象”。韓國政府和大企業、大財團之間存在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系,總統也難以擺脫“身邊人”腐敗的魔咒。
樸槿惠事件也反映出韓國在大國夾縫中生存的現實處境。韓國是一個身處特殊地緣環境下的小國,一方面,對歷史上遭遇大國侵略的痛苦記憶銘肌鏤骨,形成了韓國民眾性情剛烈、自尊心強、不易妥協的民族性格;而另一方面,卻又無力擺脫大國的庇護和影響。樸槿惠在外交方面的“糾結”與韓國民眾對其政績的“差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加深了韓國政治的分裂。不可否認,樸槿惠事件確實與韓國充滿悲情的特殊地緣格局和國民性產生高度契合。
“身邊人”干政事件給了韓國人一個反思政治痼疾的契機。如何防止總統“在任時權力無限、下臺后慘遭清算”的悲劇重演,修改憲法、限制總統權力,或可避免短期效應;然而,韓國的經濟發展模式造成了金錢政治、政商勾結的痼疾,總統身邊人濫用權力、貪贓枉法具有很強的私密性和隱蔽性,難以接受社會和媒體監督。要真正管好總統的“身邊人”,韓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民論壇“特別策劃”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