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淺析中共五大的理論成就與不足

2017-03-20 01:22:01肖甡
決策與信息 2017年2期

肖甡

[摘 要] 中共五大是在列寧主義、共產國際的指導幫助下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七次擴大全會關于中國問題的決議成為中共五大的指導方針。五大的理論成就是,明確了無產階級爭奪革命領導權;制定了黨的第一個土地問題決議案;確定了中國革命的非資本主義發展前途。這是我們黨在探索中國革命問題的必經歷程,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階段性成果,為黨的八七會議作了必要的準備。五大的不足是,未能提出挽救時局的有力措施;未能擺脫共產國際的制約;未能認清陳獨秀的右傾錯誤。尤其是理論脫離實際問題,五大未能付諸實施,這是致使大革命失敗的原因之一。

[關鍵詞] 共產國際;中共五大;“八七”會議;陳獨秀;瞿秋白;共產國際;理論成就

[中圖分類號] D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7)02-0022-10

以往史著中對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評價,基本上持否定態度,認為五大無所作為,甚或一無是處。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絕非偶然。其一,是把五大與陳獨秀的錯誤聯系在一起,認為陳獨秀在大革命后期犯有“右傾機會主義”或“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陳獨秀主持了中共五大,并連任中共總書記。其二,是把五大與大革命失敗聯系在一起,認為陳獨秀在五大期間及其后繼續推行右傾錯誤,直接導致了大革命的失敗。其三,是受傳統觀點的約束和抑制,即權威人士早就指出五大實際上沒有解決任何問題。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五大研究的深入,對陳獨秀右傾錯誤的重新認識和對共產國際指導中國大革命責任的探究,對五大逐漸有了新的認識和新的評價。

其實,五大和前幾次黨的代表大會一樣,也是中共早期發展的一段歷程。黨在每個時段都會面對各種復雜的局面,必須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作出這樣或那樣的回答,總結與探究路線策略理論等問題,這樣,黨才會有所發展,不斷前行。五大正是承載了中國革命發展的艱巨使命,雖然未能實現其應有的價值,未能完全擔負起挽救革命的重任,但在革命理論上政策上卻有所建樹,比黨的四大前進了一步,同時也為黨的八七會議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教訓。從這個意義上說,五大仍不失為黨的一次重要會議。

一、五大的理論依據是共產國際關于中國問題的決議

評價中共五大,應當以五大與列寧主義與共產國際的關系作為切入點,這是探究五大的前提條件和重要基礎。眾所周知,共產國際是在列寧的領導下成立的,列寧主義也是共產國際的指導思想。列寧逝世后,共產國際根據新的形勢,發展了列寧主義;同時,共產國際在指導世界革命中,也有失誤。我們在探索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的關系時,不能忽略這一情況。

1926年11-12月間,共產國際執委會召開第七次擴大全會,中國革命是會議的中心。全會通過《關于中國問題決議案》,分析了中國的形勢及其今后發展前途,并提出了中共的基本策略路線。期間,斯大林發表了《論中國革命的前途》的演說,指出中國革命和未來政權的性質,支持農民運動和武裝斗爭的重要性,無產階級的領導權等理論原則,其基本精神就是《關于中國問題決議案》的內容。1927年1月,共產國際要求中共五大的“一切政治決議都完全應以共產國際執委會第七次擴大全會關于中國問題的決議為依據”[1] 92。中共五大是在共產國際的指導幫助下召開的,一切都由共產國際指示和安排。以羅易為首的共產國際代表團自始至終出席會議,負責監督關于中國問題決議的執行;羅易在會上發表5次指令性的講話。

中共中央政治局收到共產國際提案后,詳加討論,認為國際提案“對于中國問題,抓住了要害”“指出了中國革命的前途及整個的中國革命之一貫的方針與戰略”“影響到我們黨的政治生命非常之大”。明確表示:“接受國際這個提案;并決定不必俟第五次全國大會之討論,一切政策及工作計劃,即須依據此提案的方針與戰略而進行。”[2] 12,15,14李維漢回憶說:“全黨這次對國際決議的討論,為黨的第五次代表大會的召開作了思想上的準備。”[3] 110可見,《關于中國問題決議案》和斯大林的演說實際上是中共五大的指導方針。

實踐證明,五大通過的各項決議都是依據1926年12月共產國際第七次擴大全會《關于中國問題決議案》的內容和精神制定的。蔡和森說:“五次大會主要的任務便是接受國際決議。”[4] 96所以,在一定意義上說,對中共五大的評價也就是對共產國際當時指導中國革命的評價。

其實,共產國際七次擴大全會《關于中國問題決議案》本身就有相互矛盾之處,一方面指出中國當前任務是土地革命,無產階級爭取革命領導權,強調建立革命軍隊和進行武裝斗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竭力維持革命統一戰線,過高地估計國民黨的革命性,將革命發展的希望寄托在蔣介石、汪精衛等人的身上,缺乏對資產階級叛變的思想準備。這兩個方面都對中共五大發生很大的影響,五大的理論成就與不足皆源于此。

二、五大的理論成就

中共五大召開前半個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引發了整個時局的動蕩和危機。在革命的危急時刻,全黨上下最關切的問題,是如何正確認識時局的嚴重性,如何應對尖銳復雜的政治局面,如何從危急中挽救革命。在這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五大根據共產國際執委會七次擴大全會的指示,規定黨的迫切任務是,總結經驗教訓,改變政策和策略,制定土地革命、無產階級領導權和民主專政等新的指導方針和政策。五大在共產國際的指導與幫助下,在四大的基礎上,對中國革命發展現階段面臨的革命前途,領導權及土地革命等重要的問題,都進行了熱烈的爭辯和有益的探索,在理論的廣度和深度上得到一定的提升與突破。李維漢認為:“大會所提出的這些問題都是正確的。它較之黨的四大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又有了進步。”[3] 11所以就五大的主題取向和應對策略而言,實在無可厚非。五大的理論成就,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第一,明確無產階級爭奪革命領導權。無產階級在革命中的領導權是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也是革命成敗的關鍵。中共四大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論證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次提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明確指出:“中國的民族革命運動,必須最革命的無產階級有力的參加,并且取得領導的地位,才能夠得到勝利。”[5] 274這是黨對中國革命問題認識上的重大突破,但對于怎樣取得領導權缺乏具體明確的主張,受彭述之的“天然領導權”思想的影響比較大。彭述之極力鼓吹“中國工人階級天然是國民革命的領導者”[6],這種錯誤觀念被四大所接受,彭述之當選為四大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局成員、宣傳部主任就是明證。表明黨當時還不懂得領導權必須靠爭奪才能取得。當然,彭述之的錯誤思想,后來也受到黨內批評。周恩來指出:“彭述之認為領導權是天然地落到了無產階級身上,是‘天然的領導權,不用無產階級去爭。這就是沒有看到資產階級在爭領導權。”[7] 159

中共四大以后,全國工農運動迅猛發展,北伐戰爭節節勝利,但黨這時“只注意于反帝國主義及反軍閥的斗爭,而忽略了與資產階級爭取革命領導權的斗爭”[8] 39。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實際上是對中共忽視同資產階級爭奪革命領導權的一次懲罰。此后,中共中央才開始強調爭奪無產階級領導權。

共產國際七次擴大全會認為,無產階級必須同資產階級爭奪革命領導權,指出:“近幾年的事件表明,只有在無產階級領導下,才能建立有戰斗力的民族革命戰線,只有在無產階級領導下,才能順利進行反對外國資本統治的斗爭,這是決定中國革命策略的基本原則。”[9] 279羅易認為:“現在已經到了無產階級必須掌握領導權并在實際斗爭中運用領導權的階段了。”[10] 192

根據共產國際七次全會決議精神,無產階級領導權貫穿于五大通過的各項決議之中,反復強調加強無產階級對各個方面領導權的重要性。五大通過的《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議決案》中提出:“現時的革命階段的主要特質,就是無產階級應當在斗爭之中取得領導權”,而“把革命領導權讓給資產階級,其意義就是消滅革命。”在爭奪革命領導權的斗爭中,無產階級“應該以土地革命及民主政權之綱領去號召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是現在中國革命的階級,他應當領導農民去實行推翻封建專制主義的斗爭。”羅易指出:五大不僅提出“無產階級必須在革命的現階段起支配作用,而且對于無產階級怎樣實現這個支配作用也作了明確的指示”[10] 267。

顯而易見,中共五大批判并否定了“天然領導權”的錯誤思想,肯定了無產階級必須爭奪領導權并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措施,在對無產階級領導權的認識上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這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新的成果。

第二,制定黨的第一個《土地問題議決案》。對待農民問題是實現無產階級革命領導權的重要內容,也是鞏固工農聯盟的關鍵。四大強調農民問題在革命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第一次提出農民“天然是工人階級之同盟者”。但當時多是停留在宣傳農民組織農民階段,只提“取消普遍的苛稅雜捐”和“以官地分給貧農”,甚至錯誤規定“不宜輕率由農會議決實行減租運動”[11] 296。事實上,在五大以前,黨對于解決農民土地問題,“只有絕少的注意”[12] 247。

共產國際七次擴大全會《關于中國形勢問題的決議》指出:“目前,中國民族革命運動的發展,重點是土地革命。”“如果無產階級提不出根本性的土地綱領,那它就不能吸引農民參加革命斗爭,就會失去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權。”羅易也強調:“現在的基本問題是要把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革命形勢的發展已經顯示了進行徹底土地改革的必要性,顯示了開展一場土地革命的必要性。”[10] 192

中共五大接受了共產國際關于土地問題的提綱,認為:“現在階段之中,革命的主要任務,是土地問題的急進的解決。這土地問題的急進的解決(土地革命),是鞏固工農小資產階級革命聯盟所必需的。”[8] 44-45有鑒于此,五大的中心集中到了土地革命,制定出了黨的第一個《土地問題議決案》。其主要內容:一是強調農民在中國革命的重要性。認為中國農民同時受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兩種剝削。農村66%的田地為大地主所占有,農民全部收入的50%須交付田租,還要交納種種苛捐雜稅。指出:“中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沒有他們自動的自覺的來參加,國民革命是決不會成功的。”二是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號。認為現在革命的趨勢是,要推翻土豪鄉紳的政權,沒收大地主及反革命派的土地,以貧農為中堅,一直到分配土地。指出:“要取消封建式的剝削,只有將耕地無條件地轉給耕田的農民,才能實現。”“必須要在平均享用地權的原則之下,徹底將土地進行分配,方能使土地問題解決,欲實現此步驟必須土地國有。”三是提出一系列解決土地問題的措施。如“沒收一切所謂公有的田地以及祠堂、學校、寺廟、外國教堂及農業公司的土地,交諸耕種的農民”“無代價沒收地主租與農民的土地,經過土地委員會,將此行此等土地交諸耕種的農民”,規定在革命現階段沒收大中地主土地,而不沒收小地主和革命軍人土地的方針,等等。

從中共四大宣傳“減租減息”至五大提出“耕者有其田”的農民革命行動政綱,這是黨對農民土地問題認識上的深化。五大的土地決議案雖未能予以公布和執行,但對于黨的八七會議關于土地革命問題的決議,作了必要的準備。八七會議通過的《最近農民斗爭的議決案》,號召舉行農民暴動時,“沒收大地主及中地主的土地,分這些土地給佃農及無地的農民。”提出“一直發展到土地國有及完全重新分配土地”[12] 247。這與五大的《土地問題議決案》內容上基本一致,實際上是沿用了五大確定的土地政策。

第三,確定中國革命的性質和非資本主義發展前途。中共四大以前,黨對于中國革命的性質和前途是模糊的,只是規定現階段的中心任務是聯合各革命階級致力于國民革命運動,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

共產國際第七次全會《關于中國問題決議案》,把中國革命前途問題放在首要地位,指出:“目前,運動處于第三階段過渡時期,處于階級力量重新改組的前夜。在這一發展時期,運動的基本力量將是革命性更堅強的聯盟——無產階級、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聯盟。”決議案認為,中國革命面臨著兩個前途:一個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展的前途;第二個是非資本主義發展的前途。指出:“現階段的中國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的,但它應該具有更廣泛的社會主義的性質。中國革命的結果并非一定要造成導致國家向資本主義發展的社會政治條件。”“這個國家將不是純粹的資產階級民主國家。這個國家將是無產階級、農民和其他被剝削階級的民主主義專政。這是一個向非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發展的過渡時期的反帝革命政府。”共產國際要求:中共的任務是將決議案運用到具體實踐中去,爭取實現第二個前途,準備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非資本主義發展的前途。而要實現中國革命的非資本主義發展前途,必須爭奪無產階級領導權,實行土地革命,建立工農小資產階級民主政權,這樣才有可能爭取第二個前途。羅易也指出:“在革命現階段,共產黨的基本任務是組織有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參加的革命聯盟,建立民主專政,領導中國革命走非資本主義道路,并把國民革命轉變為爭取社會主義的一場斗爭。”[10] 225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資產階級脫離了革命陣營,以此為標志,如何對待中小資產階級問題便提到了中共議事日程。隨著革命的深入發展,黨逐步認識到只有爭取無產階級領導權,實行土地革命,建立工農小資產階級的民主獨裁政權,才能使革命向非資本主義前途發展。五大《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議決案》指出:現在革命已進到“建立工農小資產階級的民主獨裁政權”的第三個階段。“在這階段中,革命勢力之社會基礎是無產階級、農民與城市小資產階級的革命的聯盟。在這革命的聯盟之中,無產階級將實行其領導權。”無產階級只要取得革命領導權,就“足以保證革命的前途,將來不會開出一個資本主義發展的時期,而是直接走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斗爭”。可見,中共五大的議決案和共產國際的決議,兩種提法是一致的。實踐證明,中共五大接受國際的決議,肯定工農小資產階級聯盟和工農小資產階級民主獨裁制,爭取革命的非資本主義發展前途是正確的。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中國最終實現了非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中國革命重要轉折點的中共“八七”會議,著重批評了以陳獨秀為首的中共中央的“右傾機會主義傾向”,但并沒有否定五大的決議,在堅持無產階級革命領導權,解決土地問題,獨立領導工農小資產階級聯盟等問題上,依然認同五大的決議,只是批評“第五次大會的政策和方針并沒有實行,卻是拋棄了。”[13] 268,270顯然,八七會議對五大決議還是予以肯定的。

總而言之,上述五大提出和需要解決的這些問題,都是當時革命發展階段的重要課題。大革命失敗后,五大的這些理論為黨的八七會議尋找新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是中共五大對中國革命問題的理論貢獻,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階段性成果。

三、五大的不足

但是,五大對中國革命問題的認識也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許多重大問題上既沒有提出具體有效的措施,也未能正確總結國共合作以來的經驗教訓。五大的不足可歸結為以下3點:

其一,未能提出挽救時局的有力措施。蔣介石集團叛變革命后,共產國際和陳獨秀都以為只要依靠武漢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便能夠實現革命的任務。這時,黨一方面把蔣介石的叛變看作是整個資產階級的叛變,把民族資產階級當作革命的對象,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另一方面,又把對蔣介石的希望轉移到汪精衛、馮玉祥、唐生智等人的身上,視他們為工農小資產階級的聯盟者,寄希望于他們來領導軍隊、政權、土地改革等,對汪精衛等人背叛革命的危險性也缺乏思想準備。

陳獨秀在五大的報告中,提出了一些挽救時局的方針和政策,強調爭取無產階級領導權、實行土地革命和建立民主政權的重要性,無疑這是對的。但對于無產階級如何爭取領導權,如何領導農民實行土地革命,如何對待武漢政府,如何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等問題,卻沒有提出有效的具體措施。

以土地革命為例。五大前,毛澤東寫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批評陳獨秀在農民問題上的右傾錯誤,強調把農民組織起來和武裝起來的重要性。但這一報告,卻被拒絕提交中共五大討論。五大雖然通過了一個比較好的土地問題議決案,但大會以后,中共主要領導人非但沒有去領導土地革命,反而竭盡全力去控制所謂“工農的過火行動”。

嚴重的是理論與實際脫離,成為五大的致命傷。如前所述,中共五大提出了一些正確的理論,但會后都未能付諸實施。如懂得了奪取政權的重要性,但未能真正去爭奪無產階級的革命領導權,為了求得聯合戰線不破裂而一味妥協退讓,要保持在野黨的地位。又如懂得了掌握武裝的重要性,卻片面地看重民眾運動,放棄了對軍隊的爭取工作。再如,看出了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重要性,卻未能提出明確的土地革命綱領,完全贊成國民黨的土地政策,并借口農民運動“過火”而壓制農民運動。正如蔡和森在“八七”會議上所指出:“五次大會后的錯誤主要的是未實行五次大會的決議。”[14]于是,五大根本不可能挽救時局危機。

其二,未能擺脫共產國際的制約和影響。共產國際及其駐中國代表在大革命后期提出了一些正確的政策和策略方針,但在許多重大問題上,存在嚴重的右傾或“左”傾錯誤,諸如始終認為國民黨是國民革命的主體;對國民黨領袖始終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把希望寄托在蔣介石、汪精衛等身上。中共作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無不受共產國際的制約。陳獨秀和其他領導人盡管有時也提出不同看法,但當這些看法被共產國際否決時,最后只得言聽計從,毫無自主權。陳獨秀在五大報告中的右傾錯誤,如停止土地革命;制止工農運動的“過火”;向小資產階級讓步;承認國民黨的領導權等等,這些大都來自于共產國際及其代表的主張,而這些錯誤主張又被寫進了五大決議。五大認為國際的決議,“對于中國革命前途的指示及革命策略的規定,都適合于現在革命階段中之客觀的環境”[15] 37。

以陳獨秀為首的中共中央在指導革命中遇到許多新問題和新情況,雖然對于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初步提出了正確的構想,但無法擺脫共產國際的制約和影響。蔡和森認為:“五次大會的本身是正確的。如不承認五次大會的本身是正確的,便是不承認國際決議是正確的。”[4] 96這說明黨當時還沒有能力獨立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妥善解決一系列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其三,未能認清陳獨秀的右傾錯誤。在大革命后期,隨著革命斗爭愈演愈烈,陳獨秀的右傾錯誤遂突顯出來:一是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國民政府和國民黨身上,尤其是幻想與國民黨組織土地委員會來解決土地問題。土地委員會制定一個《解決土地問題的決議案》,規定只沒收肥田超過50畝、瘦田超過100畝的大地主的土地,依據這個標準,湘、鄂、贛等省很少有可以沒收的土地,況且汪精衛等對如此規定仍持反對態度,土地問題的決議實際上被擱置起來,成了一紙空文。二是在革命發展方向上,主張“革命向西北發展,而不向東南發展”。這被認為是放棄革命的退卻。三是對小資產階級及國民黨左派沒有以堅決的領導去制止他們的猶疑和動搖,而是做了他們的尾巴。

中共五大會上,蔡和森、瞿秋白、惲代英以及毛澤東等許多代表對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提出了批評,陳獨秀也不得不作一些自我批評,而更多的是為其右傾錯誤辯護。“陳獨秀同意代表大會通過的決議,大會對此理解為他已轉到正確的立場上了”[16] 498。所以繼續選舉他為中央總書記。這說明黨內大多數人對陳獨秀右傾錯誤的實質和危害缺乏認識。五大形式上接受了共產國際第七次全會的指示,但沒有正確總結經驗教訓,只字不提陳獨秀的右傾錯誤。五大以后,陳獨秀繼續推行其右傾政策。為了維持脆弱的國共合作關系,企圖以讓步來拉住汪精衛,但已于事無補,汪精衛集團最后公開反共,大革命遭到了慘敗。正如李維漢所說,“大會并未能根本糾正以陳獨秀為首的黨中央的右傾錯誤”,而“這些右的錯誤是繼續導致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3] 11。

四、幾點粗淺認識

第一,中共五大決議與共產國際決議,其內容和精神基本上是一致的。一是陳獨秀在五大的《政治與組織的報告》中,所講到的問題,諸如對資產階級的策略、同國民黨的關系、無產階級領導權、土地問題、軍事武裝、民主專政和黨的組織建設等,都是共產國際決議中涉及到的主要問題,也是共產國際代表團在大會上所反復強調的中心內容。二是五大表示“完全接受”共產國際第七次全會的決議,并專門作出《接受共產國際第七次大會關于中國問題決議案之決議》。三是在共產國際七次擴大全會之后,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革命從勝利走向局部失敗。共產國際決議中的一些規定,對于解決當前中國革命已不適應,但基本方針與戰略構想,仍不失其指導意義。

第二,親歷者對五大的評價褒貶不一,毀譽參半。蔡和森認為,“所有五次大會一切決議案的精神都是根據國際決議的,所以五次大會的本身是正確的”[4] 96。瞿秋白說:五大“議決關于中國革命根本的原則的問題:革命前途,領導權及土地革命”,都有“積極意義”[17] 404。羅易的評價最高,認為五大在中國革命史上是一件重要的大事,“證明以無產階級取得領導權的中國革命,必能超越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達到最終的目的。……。我們敢說,中國共產黨之第五次大會是世界社會主義斗爭史上的一個新界標”[10] 272-273。相反,鮑羅廷則認為,五大“幾乎把兩個月時間都耗費在代表大會以前和代表大會期間的爭論上,而在代表大會之后分歧依然沒有消除”[18] 509。李立三指出:“五次大會依然是機會主義的”“雖然表面上接受國際決議,但在實際策略上完全是尾巴。”[19] 248,251這種反差或許因為親歷者所處的地位和后來的境遇不同而致使政見各異。然筆者認為,今天學者們對五大的爭議本質上仍是過去意見分歧的延續。

第三,五大和大革命失敗不應劃等號。五大兩個月之后,大革命失敗了,未能擔負起挽救時局的任務。但大革命失敗有多種原因,不應完全歸罪于五大。客觀上是敵我實力對比,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反革命聯合戰線大大超過了革命統一戰線的力量,主觀上是共產國際和陳獨秀的右傾錯誤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維經斯基承認:“對于中國共產黨的犯錯誤我要承擔很大的責任,要承擔比中國共產黨領導更大的責任。”[16] 475五大的成就與錯誤,都有其客觀性和必然性,但歸根到底,是黨還處于幼年時期,既缺少經驗,又缺乏理論,失敗是難以避免的。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這時的黨終究還是幼年的黨,是在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三個基本問題上都沒有經驗的黨,是對于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中國革命的特點、中國革命的規律都懂得不多的黨,是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還沒有完整的、統一的了解的黨。因此,黨的領導機關中占統治地位的成分,在這一階段的末期,在這一階段的緊要關頭中,沒有能夠領導全黨鞏固革命的勝利,受了資產階級的欺騙,而使革命遭到失敗”[20] 610。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審視五大及大革命的失敗,必然會有正確的反思并得出寶貴的歷史教訓。

第四,五大是黨探索中國革命的一段歷程。從總結歷史經驗的角度,客觀地解讀五大,不難看出,五大是黨在探索中國革命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一次經歷。五大將無產階級領導權、土地革命、非資本主義前途等問題的認識提升到新的高度,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于中國革命實際的突破性成果。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2002年所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上冊),對中共五大作了如下評價:“這次大會雖然提出了爭取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建立革命民主政權和實行土地革命的一些正確的原則,但對無產階級如何爭取革命領導權,如何領導農民實行土地革命,如何對待武漢國民政府和國民黨,特別是如何建立黨領導的革命武裝等問題,都沒有提出有效的具體措施,這樣自然難以承擔起挽救革命的任務。”這里,既肯定了五大的積極的一面,也指出了五大的缺陷與不足。這種評價是比較客觀和公正的。

[參考文獻]

[1]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政治書記處為舉行中國共產黨第五次代表大會給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代表們的指示//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4卷[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

[2]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室.中央政治局對于國際第七次擴大會中國問題決議案的解釋//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3.

[3]李維漢.回憶與研究(上)[M].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

[4]蔡和森.黨的機會主義史//中共黨史報告選編[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

[5]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室.對于民族革命運動之決議//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

[6]彭述之.誰是中國國民革命之領導者[J].新青年,(4).

[7]周恩來.周恩來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8]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室.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議決案//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9]關于中國形勢問題的決議//共產國際有關中國革命的文獻資料:第1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10]羅 易·羅伯特·諾斯,等.羅易赴華使命[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1.

[11]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室.對于農民運動之議決案//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3.

[12]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室.中共“八七”會議告全黨黨員書//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3.

[13]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室.中央通告第一號//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

[14]“八七”中央緊急會議記錄[J].中央檔案館叢刊,1987,(2).

[15]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室.中國共產黨接受共產國際第七次大會關于中國問題決議案之決議//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3.

[16]維經斯基.關于中國共產黨在1925—1927年革命中的錯誤問題//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6卷[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

[17]瞿秋白.瞿秋白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鮑羅廷在老布爾什維克協會會員大會上所作的〈當前中國政治經濟形勢〉的報告//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4卷.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

[19]李立三.黨史報告//中共黨史報告選編[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

[20]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責任編輯:馬昌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视频99|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黄|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天堂网|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a亚洲天堂|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婷婷在线网站| 四虎AV麻豆| 日本www在线视频|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不卡网亚洲无码|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91亚瑟视频|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人妻91无码色偷偷色噜噜噜|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不国产大片|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91麻豆国产视频|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福利|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永久|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成人亚洲国产|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日韩欧美国产区|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亚洲美女一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在线国产欧美|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国产精品999在线|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 欧美伦理一区|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99视频全部免费| 夜夜爽免费视频| 国产91在线|中文| 国产欧美另类|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