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何氏醫學院護理學院學生科自成立以來,一直秉承護理學院的培養目標,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擴大對學生文明禮儀、人文情懷的影響,在保障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力爭打造優秀的、具備人文精神的護理專業人才。
【關鍵詞】人文素養;醫學院;護理
1 前言
長久以來,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是一項值得社會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在醫患關系日益尖銳的今天,醫療行業人文素養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職業素養、專業風格與技能、專業態度、專業價值觀等方面的缺失成為醫療工作者及醫療儲備人才需要解決的問題。然而國內外卻對這一問題關注甚少,尤其是對醫學院的學生,人文素養問題的研究接近于零。因此,作為未來醫療事業的儲備軍,醫學院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被提上日程。
遼寧何氏醫學院護理學院學生科自成立以來,一直秉承護理學院的培養目標,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擴大對學生文明禮儀、人文情懷的影響,在保障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力爭打造優秀的、具備人文精神的護理專業人才。
2 以黨員、骨干為核心,提升學生政治文明素養。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重點依靠學院學生黨支部,由輔導員、學生會、班委積極配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真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開展各項黨團活動,如觀看《榜樣》和《永遠在路上》、“兩學一做”系列活動、參觀中國工業博物館等,這些活動在相關負責輔導員的指導下取得圓滿成功,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在學生中反響熱烈。活動前后護理學生會宣傳部能夠做到前期宣傳、過程報的、后續跟進,有效且及時宣傳護理學生活動,擴大影響力。
2.1 “兩學一做”系列活動
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學生黨員教育,提升廣大學生的政治素養,遼寧何氏醫學院護理學院學生黨支部全面開展了“兩學一做”民主生活會,進一步加強學生黨員的思想建設與理論學習,并以此為契機,相繼展開“兩學一做”系列活動,包括“兩學一做”知識競賽、手抄黨章、學習毛豐美等,將學習教育活動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兩學一做”系類活動的成功舉辦,不但使廣大學生深入了解和學習黨章黨規和系列講話,而且能夠使學生意識到奉獻與服務的重要意義,是全面提升醫學院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有效途徑。
2.2 “榜樣的力量”宣傳活動
樹立學生榜樣,以身邊的榜樣力量帶動黨員及廣大學生積極進取、甘于奉獻,是思想政治素養提升的又一成功途徑。
2016年9月,14級高職護理3班四名學生在畢業實習期間以無微不至的護理、溫暖的關懷感動了患者,得到了實習單位的認可和好評,學校于10月份收到患者的感謝信,表達對這四名同學的感謝之情。為給學生樹立榜樣,號召學生學習其護理精神,借用微信、微博平臺發布宣傳稿,得到了在校學生的廣泛關注。
2016年9月12日,15級高職護理3班薛生財與一名10歲白血病患者血型匹配成功。9月20日,薛生財捐獻造血干細胞成功,順利返回學校。護理學生科高度重視,薛生財的輔導員老師放棄自己休息時間全程陪同,學院和學校領導在送去溫暖和關心的同時號召學校學生學習薛生財勇于奉獻的精神,護理學生科開設專題報道,宣傳薛生財的感人事跡,樹立榜樣典型。
14級護理學5班作為學霸班登上遼寧何氏醫學院官方微信頭條。該班級上學期以0掛科的優秀成績、濃厚的班級學習風氣、得當的集體學習方法得到了全校師生的認可,成為護理學院乃至學校班級的榜樣。
為加強榜樣人物影響和教育,護理學生科以護理學生黨支部為中心組織和影響積極分子及普通同學觀看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專題節目《榜樣》,旨在通過優秀黨員、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跡影響學生的思想,學習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為民實干擔當、勤勉敬業奉獻的精神。
3 繼承發揚中華傳統美德,提升學生道德文明素養。
孝敬父母、尊師敬長、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作為當代大學生應當繼承和發揚傳統美德,不斷提高自身道德文明素養,培養高尚道德情操,特別是醫學院學生,面對患者要注意文明禮貌,待人親切友善,呈現出醫學與道德素養相互交融的新景象。
3.1 設計發放調查問卷
設計和發放《醫學院學生認知美德調查問卷》500份,旨在調查和了解醫學院學生對于中華傳統美德的理解和認知,并且能夠使學生通過填寫調查問卷發現自身美德的缺失或不足,提高自我認識,同時能夠使輔導員和教師了解學生思想,利于有方向性的引導和幫助學生提升道德修養和道德品質,為學生走上醫療工作崗位,弱化醫患矛盾,打好堅實基礎。
3.2 福利院文藝演出
2016年5月24日,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遼寧何氏醫學院護理學院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前往撫順市兒童福利院舉辦了送溫暖暨文藝演出,與小朋友們共同度過了愉快的一天,向他們傳遞“愛”的溫暖。此活動不僅讓孤殘兒童感受到了來自學院的“雷鋒”之火,也讓同學們學會如何關心和關愛他人,有針對性的增強了學生道德情操。
4 以“空乘式”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禮儀文明素養。
禮儀培養是護理學培養要求的重要方面,要求學生注重護理儀容儀表,提高自己修養和氣質。
4.1 整頓實習見習
課間實習檢查分為3方面:輔導員檢查、學生黨員監督、教研室抽查。三方檢查效果良好,學生護士服、護士帽穿戴整齊,符合護理人員禮儀標準,在實習醫院得到帶教老師的好評。
畢業實習,由畢業生輔導員深入實習點檢查和宣傳,組織學生學習禮儀規范,聽從帶教老師的安排,珍惜實習機會,提高臨床操作能力,并且不斷宣傳畢業實習紀律和制度,做到每周均深入實習點宣傳和檢查。
以上兩項檢查均能保質保量完成,并且有記錄、有反饋、有整改、有復查,保障了學生在校外的良好護理精神風貌。
4.2 規范護理禮儀
舉辦特色護理禮儀展示活動。為了提高護理學生的禮儀修養,培養良好的護理精神風貌,護理學生科聯合護理禮儀專業課程教師共同組織舉辦了護理禮儀展示活動,活動以展示正確護理儀表和行為規范為主,面向全體護理學院在校生,共演出28場,觀看人數達2094人。影響廣泛,具有良好的教育意義,學生的禮儀和行為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禁止護士服進入食堂的活動是護理學生科長期堅持的活動,自護理學生科成立起至今一直堅持開展。活動不僅僅限于檢查學生穿護士服進入食堂,更立足于宣傳護士服的正確穿著場合以及不能穿護士服進入食堂的原因,使學生能夠從思想上意識到正確場合穿著護士服的原因。活動開展以來,學生穿護士服進入食堂現象有了明顯改善,護理禮儀思想意識有了極大的提高。
4.3 護理特色活動
為培養學生護理技能和人文情懷,提高學生護理禮儀觀念,護理學院舉辦了大型護理特色活動,包括護理技能操作大賽、授帽儀式。在比賽過程中,參賽選手穿著護士服是否規范得體,操作過程行為舉止是否體現對于患者的人文關懷,站姿、坐姿、行走是否符合護士的禮儀要求等,都已成為大賽的評分內容,且占比較高。學生通過大型比賽,在學到專業護理技能的同時,進一步糾正和鞏固自己的行為舉止,真正做到行為規范、衣著得體。
5 注重感恩教育,提升學生感恩文明素養。
以倡導大學生感恩文明素養為宗旨,構建社會主義人文情懷。結合遼寧何氏醫學院校訓,開展感恩教育主題活動。
5.1 “返母校、謝師恩”活動。
積極鼓勵學生利用“五一”小長假,返回母校看望恩師,做到跟老師拍一張照片、幫老師倒一杯熱水、跟老師談一談大學生活,并要求學生帶回影像資料,以及分享參與“返母校、謝師恩”活動的心得體會。該活動加強了學生與母校的聯系,培養了學生尊敬和感恩老師的道德情操,提升了學生感恩文明素養。
5.2 感恩節活動
感恩節活動由學生會組織舉辦,由學生會干部干事帶領學生深入教師辦公室為老師送上感恩和祝福。活動形式豐富多彩,有學生才藝展示、贈送電子賀卡、幫老師整理辦公物品、打掃衛生等。活動充分體現了長期以來對學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生感恩情感,有利于醫學院學生步入社會,順利適應醫療工作崗位。
6 結語
當代大學生文明素養的提升是必要的,特別是對于醫學院學生,內化自身政治、道德、禮儀、感恩素養是未來醫療工作者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培養優秀醫療人才不僅僅限于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術,更要著重于道德品質和高尚情操。面對“95后”甚至“00后”個性鮮明的學生群體,文明素養的提升方法和有效途徑需要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更新。
參考文獻
[1]楊洋.傳統文化與當代青少年文明素養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14.
[2]劉洋.當代大學生禮儀素養教育探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9.
[3]郭成.田麗主編.大學校園文化嬗變和構建[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吳斯寧(1989-),女,遼寧省沈陽市人。大學本科學歷。現供職于遼寧何氏醫學院。研究方向為學生思想政治。
作者單位
遼寧何氏醫學院護理學院 遼寧省沈陽市 11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