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霞
摘 要:對于幼兒來說,愛玩是他們的天性,而且幼兒能夠在游戲中不斷成長。因此,在幼兒教學中,應該提倡游戲精神,借助游戲的形式達到相應的學習目的。教師促進教學的游戲化,能夠使幼兒得到更好的游戲體驗,促進幼兒的積極健康成長。因此,主要分析了在幼兒課程游戲化教學中的游戲精神,并使幼兒在游戲中感悟游戲精神,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教學;游戲精神
幼兒教育應該注重寓教于樂,使幼兒在玩耍游戲中獲得一定的成長與進步。因此,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游戲化教學形式,使游戲精神在幼兒課程教學中合理滲透,從而使幼兒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實現寓教于樂的目標,幫助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在幼兒園的游戲化教學中,游戲精神是游戲化教學的支撐點
作為幼兒老師,應該加強與幼兒的積極互動。對于幼兒時期的孩子來說,老師給予一定的觀照與幫助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內容。比如,老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如,跳繩活動,孩子們都比較喜歡。因此,在活動之前,老師需要對學生合理分組,并且還要尋找比較空曠的地方。接下來,老師還要引導孩子進行跳繩前的熱身運動,并且告訴他們熱身運動的作用,講解跳繩的技巧等等。比如,要跳多高,如何把握繩子的時間與速度等,然后組織學生進入跳繩活動中,老師也要參與其中。而在活動后,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對表現好的學生加以表揚,表現略差的也進行鼓勵。另外,在游戲時,孩子也能了解相應的游戲規則,認識到運動的好處,體會到游戲的樂趣。
二、合理運用創造性游戲的形式
對于幼兒園中的創造性游戲來說,主要有表演游戲、角色游戲以及建構游戲等。對于表演游戲來說,幼兒能夠借助自身獨特的形式,針對游戲中的角色、情節以及人物形象等有自己的感悟與理解。針對表演游戲來說,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具有一定的模仿性質。如,在學完《三只小豬》后,可以合理模仿故事中的情節,創設故事情境;另外一種是具有較強的情節性,而且內容比較豐富的主題游戲。如,《月亮姑娘做衣裳》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另外,在日常的一些社會活動中,幼兒能夠在老師與家長的帶領下對社會活動有一定的了解。如,到菜市場買菜,去醫院看病等等,通過這些生活經歷與經驗,幼兒也能在建構游戲中積極體現出來。總之,創造性游戲對兒童的身心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所以,幼兒老師應該加強對創造性游戲的研究,保證創造性游戲的時間與空間,并且為其提供相應的材料等。創造性游戲能夠合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游戲精神,有助于學生的積極健康成長。
三、在幼兒的游戲化教學中,可以借助游戲因素,使幼兒加強游戲性體驗,感受游戲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導幼兒自行設計、制作相應的游戲材料、道具。因為在游戲過程中,幼兒需要借助多種多樣的玩具、道具等。比如,在民間游戲的主題活動中,老師可以引導幼兒借助塑料桶,加工成大鼓,或者借助蛋糕盒子、硬紙板等制作涼傘,或者提供相應的紙箱、水管、竹竿等等,制作相應的舞龍道具,為開展舞龍舞獅的民間活動做好充足的準備,而在材料制作的過程中,幼兒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樂趣,體會到相應的民間文化,從而從民間活動的參與中提升自己。此外,在幼兒游戲化教學過程中,要想使游戲精神融入其中,教師需要在規劃游戲的過程中進行考慮。比如,可以在游戲過程中詢問幼兒,這件東西是怎樣的?生活中是否有這樣的東西?例如,針對生活中的小動物,幼兒都有較高的興趣。因此,老師可以提問學生家中有哪些小動物,以此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游戲中。然后,老師可以準備一些玩具模型,使幼兒認識小動物身體的具體構造,從而在游戲過程中了解小動物,提升幼兒的認知水平,促進幼兒的積極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隨著當前對幼兒教育重視度的加強,在幼兒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而對于幼兒來說,天性活潑好動,而且愛玩愛鬧,因此,游戲教學能夠有效吸引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在幼兒的游戲教學過程中,如何結合教學體現相應的游戲精神,還需要幼兒老師在游戲化教學中不斷研究,加強與幼兒的合理互動,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同時,老師還要為幼兒制定創造性的游戲內容,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體會游戲精神,從游戲中獲得更多感悟;另外,老師還要注重對幼兒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通過實踐真正融入游戲中,從中獲得一定的啟發,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積極健康發展,提升幼兒游戲化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李露露.以游戲精神觀照幼兒教育:從意蘊到行動分析[J].時代教育,2016(12):86-87.
[2]沈秋蘭.游戲精神引領下的好習慣“體驗”培養策略[J].當代學前教育,2013(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