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瑩瑩

(海峽導報 福建 廈門 361000)
【摘要】自20世紀后半期開始,各國都頻繁出現金融危機,需要將導致金融危機的原因通過不同的形式體現出來。尤其是零七年以來,美國爆發的“次貸金融危機”對各國家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造成世界經濟出現巨大的動蕩,目前我國也正在研究金融危機的原因、防范金融危機意識、虛擬經濟、實體經濟等。在進行一系列的研究當中,專業研究人員一致認為,金融體系自身就有一定的脆弱性。因此,加大力度管理金融風險被視為我國經濟管理的重點目標。
【關鍵詞】金融投機攻擊 脆弱性 風險管理策略
伴隨著前些年出現金融危機的情況,本文根據我國的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導致金融脆弱性的原因、針對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提出合理的風險管理策略,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為專業人士提供幫助。
一、我國金融脆弱性的具體分析
(一)信用基礎薄弱與缺失法律環境
相關信用基礎薄弱與法律環境缺失會造成行為上較大的差異,使得我國金融秩序非常混亂。金融領域具有超強的趨利性,其中普遍存在道德敗壞的行為部分市場中出現參與者將倫理道德規范給拋棄,甚至出現損害其它參與者利益的不道德行為。但是,當參與者處于缺乏信用與法律文化的環境當中,出現欺瞞、耍賴、威脅、違約等道德敗壞的行為不只是受到功利的驅使,這種行為更是習慣力量的制伏。在我國長期經濟體制計劃中各企業之間形成的“三角債”、銀行與各企業之間的倒逼機制、地區政府與銀行之間的強制貸款、逃廢債務這都是不利于金融發展的三大弊端,外加自改革開放以來引發的文化撞車、超調、法律服務于權力、立法存在嚴重落后的現象,整個金融融資領域的信用方面與法律環境受到嚴重的腐蝕。對市場體系進行全面的觀望,一些被欠的經濟主體會立即在欠債中感受到平衡的感覺或者是干脆實行企業蓬齊式融資對策進行欠債還債,很少會出現有人為此受到良心的譴責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無嚴格規范的債務與債權如同桌子上散落的筷子,只要抽出其中一根整體就會瞬間的崩塌,在某種層次上加大了經融體系的脆弱性,因此,很難承受各種擾動產生的沖擊與外在沖擊。以上的一些理論并不能作為金融脆弱性的常理解釋。由于存在的道德風險大多都屬于是人為現象,并沒有擴展到一種常見的社會氣候。
(二)金融體系中存在嚴重的“產權虛位”
我國經濟體系在轉型過程中,產權中存在的問題與多個領域改革需要面臨的包括金融領域,這方面也是金融體系脆弱性的重點因素。金融脆弱性的分布非常的不合理,由于重點都集中在國有的四大商業銀行為重點體系,面對這樣的現象自然就與我國獨有的畸形融資的結構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現階段,業界一致的看法都是我國銀行存在的脆弱性重點體現在資金方面的不良現象、盈利的效率較低、低資本充裕程度、資金方面流動性不足。主要的根源在于:首先,我國財產所有的權力都在國有商業銀行人財產權之上,導致不具備合理的法人治理結構,無法確保企業自身穩健的運用。其次,銀行中的決策人員、管理人員、經營人員的工作流程猶如政治而并非從商。整體組織結構到處都散發著濃厚的行政味道,有關政治方面的虛擬現象完全覆蓋了經濟績效。產權的不清晰為政府中不合理行為提供便利的條件,相關人員極易將經濟的沖動與尋租行為轉移到各銀行的體系當中。有關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具體展現出,中央銀行獨立與貨幣政策的效率以及貨幣的膨脹性息息相關。為此,將自身失誤的決策排除,政府對干預央行的監管、貨幣政策、信用政策都將會造成貨幣供給量過多的現象,使得經濟輸入貨幣的利率極不穩定。另外,由于政府直接參與信用貸款的活動導致商業銀行承擔社會的職能偏多,從而經濟職能受到嚴重的壓制。曾經發生的信貸資金財政化將是最好的例子。因此,產權出現的不明確現象最終會造成銀行被迫轉型為高風險收益項目的放貸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嚴重的降低了信用貸款資產的質量,導致國有四大銀行存在的脆弱性明顯的增加。相比較之下,我國銀行降低安全邊界也并不能將銀行家存在理性缺陷當做理由,而是自身存在特殊制度的原因。
二、二代投機攻擊模型
布斯特菲爾德在1994-1997發展了一代標準模型,構建出一代金融投機攻擊模型,由我國內線信貸增長函數作為表示。這些線條的基本條件完全與預期的條件有種相互的作用,可以充分的總結出投機攻擊的唯一時點。但萬一在行為的方程中將非線引入,就會造成多重均衡的效果。因此,需要將二代金融投機攻擊行為方程中引入一定程度的非對稱性充分的發揮二代投機攻擊模式的主要特征。
圖1 確定性模型中的攻擊時間
通過圖1可以充分的體現出當中有兩條影子匯率線,一條對應信貸擴張速率,另一條對應著很高的信貸擴張速率,它們與固定匯率線的交點分別為A點和B點。現在設想初始的d滿足:d 三、完善我國金融機體的有效對策 (一)將銀行制度與企業制度進行有效的創新 一方面,我國需要通過對股份制度的逐漸改造來消除原來銀行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加強完善銀行內部組織的治理力度與管理制度。同時,強化國有企業的改革力度,加強企業中償還債務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銀行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得到明確,促進各方面都能自主的經營、自行承擔各種風險、并且兩者之間都具備獨立的法人主體,為兩者中存在捆綁的現象及時給予消除,以此來規避傳染的風險。 (二)加強提高金融體系的控制能力 雖然無法消除監管理性的缺陷,但是我國仍然具備很大的緊縮減少的空間。專業人士主要是根據金融監管當下改變監管的方式,規劃監管的行為,清晰監管對象,提高監管力度,健全監管體系,以這些方面來實現金融脆弱--監管--預警--糾正的合理循環,為金融體系構建出安全性的區間。 (三)建立信息制度,提高信息流通的質量 基于信息經濟學的角度來講,信息作為實現經濟效率的重點因素。只有金融市場增加信息的透明程度,規劃金融市場的信息顯露程序,為金融體系健全指企業的經濟技術實力、履約守信水平評價體系,從而降低經濟市場中信息的成本,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金融體系順暢的運行,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抵擋市場因為盲目沖動的行為給金融體系構成為威脅。 四、結束語 總之,通過本文的具體研究金融一體化和金融的深化能有效的促進各國的貨款數量明顯的提高。在封閉式的經濟當中,我國為金融中介供應貨款的能力相對來講具有一定的限度,但在全球化的經濟基礎中,企業的生產者可以在任何國家進行借貸,相對來講信貸的收縮程度與價格方面受到的沖擊也開始從單一的國家逐漸的擴散,這也是金融傳染宏觀主體的傳播過程。而對于微觀金融的傳染模式,本文采取開放的經濟條件下兩國之間基本的金融傳染模型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并且概述因素變化造成金融傳染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慧悅. 金融投機攻擊、金融脆弱性與金融風險管理[D].吉林大學,2013. [2]徐勁.小企業金融脆弱性及應對策略研究[J].西南金融,2013. [3]羅擁華,梁阿莉. 金融風險與金融脆弱性——兼論我國金融脆弱性的特殊原因及控制對策[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