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喜紅
課堂教學活動是由教師與學生共同構建的雙向活動,它最終的目的是使課堂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和提高學習有效性。針對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談幾點建議。
一、目前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的問題
1.互動實質偏移
互動實質是圍繞教學內容,在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展開的思維碰撞過程,當中雖然有很多不可預知成分,但從互動的開始、過程到結果,都是學生思考的過程,是學生成長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目前的很多互動變成了教師裝飾課堂的部件,互動的目的是演給聽課老師看,互動的過程是精心預設、演練的過程,互動的結果是百分百的完美。這樣的互動對學生成長有何意義呢?
2.互動形式單一
盡管教師清楚互動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因為互動的“程式化”和“形式化”,更因為操作的方便,很多的互動最終走向一問一答的問答模式,使原本的有效互動所能發揮的作用就那么一點。如,很多課堂上的生生交流、小組討論,最后會以教師的幾個簡單問題結束,獨到的見解,最后會歸結為幾個“是不是”“對不對”。
3.互動評價缺失
在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的評價中,常常存在缺乏評價、評價不及時或評價不合理的問題,沒有做到評價得恰如其分。例如,教師主觀情感造成的評價差異;或者只注重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過程;忽視學生階段內的變化,使有明顯轉化的后進生因得不到肯定而放棄自己這次轉化的契機。
二、提高師生有效互動的對策
1.師生平等是互動的前提
當教師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的時候,學生才會毫無隔閡地和教師一起互動,這時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這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兩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這樣才會實現師生互相尊重,互相學習的良性循環。
2.激發興趣是互動的基礎
在課堂中,教師要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興趣被激發出來是互動的最佳時機。這時候的學生思維敏捷,容易接納別人,也會盡力讓同伴肯定自己,所以,不需要教師花大力氣組織,就能有效互動。
3.激勵評價是互動的動力
語文教學要使學生個體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必須要激勵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激勵性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要真誠地鼓勵每一個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樹立其自信心,增強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精神狀態才會積極飽滿,才能在課堂中充分參與自讀、思考、質疑、合作、交流、探究、練習等活動,讓學習活動成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學過程成為“立體的結構”。
4.關注后進是互動的必要
在課堂互動中,相對那些思維活躍、性格較外向的學生或學習成績較好的中堅力量,那些不善言談,學習比較落后的學生則被關注得較少。這個問題會嚴重影響我們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效果。因此,我們應該對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的學生,付出更多的關愛和鼓勵,課堂上多給他們機會,對個別實在難以表達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要求,讓他們從最簡單的說起,由易到難。他們的點滴進步教師都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使他們感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動力,最終融入團體之中。
5.課后實踐是互動的延續
課堂的有效互動似余音繞梁,意欲猶存。其實,只要教師給學生設計恰當的實踐作業、活動,便能將互動延伸至課外,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獲取更多知識,提高能力。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不僅學到了許多知識,而且培養了語文實踐能力,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這僅僅靠語文課堂是不能達到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立足課堂,課前鋪墊,課后拓展,師生雙向互動,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需要教學互動,運用教學“互動”,促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教師若能合理地運用,定能促成學生自主探究性人格的形成,語文教學也將更加生動、實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