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東利
摘 要:小學生處于作文的起步階段,而小學生怕寫作文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解決小學生作文難的問題不可小覷。小學生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語文教材的文本資源,對小學生作文進行創新性訓練,激發小學生作文的思維獨創性,提高閱讀量,積累寫作素材,從寫作訓練的源頭抓落實,從而讓小學生喜歡作文,方能全面地提升小學生的作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創新性;寫作素材
一、注重激發小學生作文的思維獨創性
小學生處于作文的起步階段,剛開始作文時,內容空洞,枯燥乏味,總習慣于某一種思維方式,容易產生一種定勢心理。我們在訓練作文時,應該培養他們的作文獨創性,切記隨意編造和抄襲,樹立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的作文理念。如學生親身經歷的事寫起來自然感受深刻,這是寫得出、寫得好的前提。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掘事實性材料,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去反映生活。當然,學生在寫作訓練的開始階段能把一件事情的基本過程寫清楚就可以,當達到這樣一個預期目標的時候,就要啟發學生思考事件的細節,求異尋新,寫出新意,把文章寫深。
例如,我在組織學生參加了清明掃墓活動后,引導學生從活動開展的意義入手,讓學生聯系當時的心理活動和親身體驗,寫所見所感,結果大多數學生的作文既豐富多彩,又充滿個性。所以,激發小學生作文的思維獨創性是突破思維定式的關鍵,當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堅持訓練,相信學生會喜歡作文,寫作起來也就得心應手。
二、要創造性地挖掘語文教材中的資源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供學生進行創新習作的資源,這是培養學生作文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尤其是結合教材編寫故事是訓練學生作文的有效形式,既有利于鞏固所學的語文知識,又消除了學生對作文的恐懼,這樣他們寫得快樂,想得奇妙,作文質量也大有提高。
如,我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我設計了《來吧,這里有溫暖》的作文題目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大家乍一看到這個題目,就興趣盎然。有個學生這樣寫道:賣火柴的小女孩隨著奶奶飛到上帝那兒,她向上帝訴說自己的愿望,上帝對她十分同情,并對她說:“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美麗的國度,那兒沒有寒冷,沒有痛苦,人們都過著幸福的生活,現在我賜給你一雙神奇的翅膀,你快飛到那兒去!于是小女孩飛到空中,來到我們中間,同學們像對待親姐妹一樣對待她,讓她應有盡有……”同學們的構思雖然各不相同,但表達的感情是一致的,給賣火柴的小女孩溫暖是主旨。當然,結合教材文本指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寫作的形式多種多樣,既可以采取“情節擴展式”“文尾續寫式”,又可以采取“多向遷移式”等,這要根據文本內容性質決定。
三、全面提高閱讀量,積累寫作素材
沒有豐厚的積累是很難寫出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新穎別致的好作文的,正如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巧意,數學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讀與寫有著緊密的聯系,讀為寫提供了知識的積累和表達的方法。因此,我們要利用課內外的閱讀活動來訓練學生的思維發散性,以提高閱讀量,積累寫作素材。尤其要指導學生多讀經典的課外書籍,特別是那些名著,甚至要了解一些自然科學知識。可結合課外閱讀、看電影和電視,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評論電影(或電視)中的人物等,還可以組織讀書班會,讓學生以講故事、開辯論會等形式來鍛煉口才。學生在廣泛閱讀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藝術精華,同時也積累了大量作文材料,并在這樣的讀寫互動中提高了語文素養,堅持訓練,相信學生寫作文不會是“無米之炊”。
四、作文評價要以正面評優激勵為主
據心理學家分析,情緒會直接影響人的行為,負面的批評往往會使人的情緒低落。情緒越低,對所關注事物和從事活動的注意力就越低,其完成的效果就會越糟。就作文教學而言,教師應重視作文講評環節的激勵,通過對學生給予鼓勵性評語,提供“發表”機會等激勵形式,讓學生樹立“我能寫”“我能寫好”的自信心,從而增強作文的創新動機,使作文教學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反之,則會使學生喪失寫作的信心。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采取正面鼓勵引導為主、負面批評為輔的原則,避免因評價使學生對習作產生畏懼心理。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變“糾謬法”為“評優法”。
總之,小學生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善于挖掘語文教材的文本資源,對小學生作文進行創新性訓練,激發小學生作文的思維獨創性,提高閱讀量,積累寫作素材,從寫作訓練的源頭抓落實,方能全面地提升小學生的作文素養。
參考文獻:
楊文旭.淺談三年級小學生起步作文教學[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