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峰
既生瑜何生亮
◎董 峰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周瑜年僅36歲就去世了,臨死前還留下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拜這本偉大的小說所賜,周瑜成功變成一個小肚雞腸的人。然而,有人說,歷史上真實的周瑜胸襟和氣度都是非常廣闊的,舉的例子就是程普的故事。
周瑜是個少年將帥,老將程普看周瑜太年輕,不服他,多次當面侮辱他,但是周瑜絲毫不跟他計較。最后,這位老將軍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折服,感慨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從此對他心悅誠服。
我也特別希望真的是這樣,但這個例子不太站得住腳。在我看來,很可能是這樣的:對于明顯不如自己的人,周瑜是非常大度的,不跟他們計較,可是,對于真正優秀、能對自己構成威脅的人,他還是非常介意的。
想想也是,在江東那一畝三分地,人人都尊他是蓋世英豪,要什么有什么,無人不服,無事不順,突然遇到諸葛亮這樣一個“多智近妖”的人物,周瑜看他不順眼也是很正常的,尤其這個人還是自己的敵人。
在我看來,要說周瑜是被諸葛亮一下子氣死的不太可信,但他爭強好勝的性格應該是相當傷身的。所以很有可能是長久以來心態不好積累下來的毛病,再加上身上原本就有的傷口,又有強烈的情緒刺激,才導致他英年早逝。一代英豪就這樣隕落了,實在是讓人扼腕嘆息。
有個清朝人叫石天基,他在《長生秘訣》中說:“每遇不如意之事,即將更盛者比之,心即坦然大樂矣。”說通俗點就是:他騎駿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如,回頭看見推車漢,上雖不足下有余。就是這么個道理,你幸運,有比你還幸運的人,但你倒霉,也有比你更倒霉的人。能這樣想,是有助于養生的。
(摘自《調心:把心調好病不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圖/王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