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夢瑤
老舍愛花
◎謝夢瑤

養花栽樹給老舍先生帶來的歡樂是極大的。
柿子熟了,要挨家挨戶去送給朋友,叫“送樹熱兒”。這本是北京的老風俗,但解放后已經很少有人再實行。老舍先生堅持還要這樣辦,使老北京們備感親切,撩起了他們的懷舊之情,外地來的新北京人也贊不絕口。
好花招來了許多蜜蜂和蝴蝶,也吸引了許多的賞花者。每到鮮花盛開時,特別是在節假日,老舍家必是高朋滿座,熱鬧非凡。老舍先生喜歡把朋友們留下來吃飯,飯菜都不貴,但準有北京的風味。大家對酒當歌,開懷痛飲,大壇的紹興老酒管夠,忘乎所以時,不免有人溜到桌下去睡覺。
好花也吸引了許多非文藝界的“哥兒們”:送牛奶的、送報的、修房的、街道上的老大爺和老大媽們。他們一進門就先大聲叫喚:“好香啊!”老舍必定要走出來迎接他們,還要請進客廳喝一碗“香片”,再順便看看屋里的花。您要是夸好,過幾天,老舍十之八九會抱兩盆給您送上門去。看著朋友們拿走自己的勞動果實,老舍心里特別高興,這就是樂趣!
老舍先生的“家室”還有一大株曇花、一大棵銀星海棠、一大盆臘梅、一大棵寧夏枸杞、兩大盆山影、一大缸水蔥以及紅、白、黃三種令箭荷花和一大叢太平花。葉淺予先生曾經畫過一張非常傳神的老舍先生速寫像。畫中老舍的周圍全是花,他像個老花仙。這張畫極其生動地表現了老舍在兩個“百花園”中的豐收和喜悅——《龍須溝》《茶館》和菊花、柿子一起爭艷,一派大好風光。
像在寫作中一樣,老舍先生在養花中也常做自我批評。即使在最得意的時候,他也會話鋒一轉,悄悄地說“這棵很失敗,光長葉子不開花”,或者說“這棵躥得太高,長荒了,徒有其表”。朋友們面對著這些好花,聽他這么一說,覺得他真是可愛極了,這是典型的老舍風格。
老舍去世之后,他的家人在他的空骨灰盒內放了幾朵茉莉花,讓幾朵香花化作了他永恒的象征。
(摘自《一生愛好是天然——老舍的愛好》中國青年出版社 圖/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