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有膝痛嗎?您的膝關節上下樓梯會痛嗎?您早晨起床會有膝關節僵硬嗎?您有膝關節乏力酸脹嗎?還是您的膝關節有其他的一些不舒服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膝痛那些事。
膝痛有別
很多疾病都會產生膝痛以及關節腫脹、活動障礙等癥狀,但膝痛的特點不盡相同:如膝骨關節炎引起的膝痛,多在膝關節周圍,以僵硬、上下樓梯疼痛、關節骨性腫脹等為主;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膝痛,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且其典型癥狀為游走性、多發性大關節炎,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部分病人也可幾個關節同時發病。類風濕關節炎多為雙側對稱性小關節受累,也可累及膝關節,以疼痛、僵硬、腫脹、畸形為主,部分患者可出現皮下結節、發熱等癥狀;運動損傷也可引起膝痛,伴腫脹、關節交鎖等。此外,即使相同疾病不同患者的膝痛也有所不同,最典型的是疼痛部位不同。同樣是膝骨關節炎,有的影響髕股關節而表現為膝前痛,有的影響內側脛股關節而表現為膝內側痛,有的影響外側脛股關節而表現為膝外側痛等。
自我按摩
口訣:膝痛犢鼻求,阿是常來揉。血海陽陵叩,健康來行走。
1. 按揉犢鼻穴
犢鼻穴位于髕骨下緣,髕韌帶外側凹陷中。《黃帝內經》有載:“膝中痛,取犢鼻。” 按揉此穴1~2分鐘,具有通經活絡、疏風散寒、利膝止痛的功效。
2. 按揉阿是穴
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應穴、壓痛點。這類穴位一般都隨病而定,多位于病變附近,也可在與其距離較遠的部位,沒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稱。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為腧”,即哪里疼痛按哪里。多采用按揉的方法,時間1~2分鐘。
3.按揉血海穴
血海穴位于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血海具有理血調經、疏筋活血的功效。膝痛多為風寒濕邪入絡,按揉此穴1~2分鐘,取“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可以行血活血,祛風止痛。
4.揉叩陽陵泉
陽陵泉穴位于小腿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為八會穴之筋會,是治療筋病的要穴,具有清熱利濕、舒筋通絡的功效。《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有載:“陽陵泉,治膝伸不得屈,冷痹腳不仁,偏風半身不遂,腳冷無血色。”即陽陵泉穴可以治療膝關節屈伸不利、麻木冷痛,足部供血不良及中風后半身不遂等病癥。治療膝痛,可以按揉或手握空拳輕輕叩擊陽陵泉1~2分鐘。
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是治療膝痛的有效方法,但應注意運動的方式與強度。對膝骨關節炎患者而言,半蹲位旋轉膝關節就是一種不利于康復的運動。而運動強度則一般以鍛煉后微微出汗為宜。
1.股四頭肌力量訓練仰臥位,將膝關節伸直,繃緊大腿前面的肌肉,做股四頭肌靜力性收縮。每次收縮盡量用力并堅持6秒左右,重復數次,以感覺大腿肌肉酸脹為宜。
2.直腿抬高患者仰臥位,下肢伸直抬高45°左右,保持抬高的狀態堅持3~6秒,再慢慢放下,休息2秒鐘后再抬起。反復訓練,每組5~10個,根據自身的體力循序漸進增加強度,左右腿交替進行。
3.屈伸膝關節患者俯臥位,屈曲膝關節,盡量使腳跟觸及臀部,然后慢慢伸直膝關節。每組5~10個,根據自身的體力循序漸進增加強度,左右腿交替進行。
4.椅(床)邊運動坐在椅(床)邊,讓小腿貼著椅(床)沿懸空或剛好沾地,然后緩慢用力,讓小腿抬起至水平位置,再緩慢地放下來,反復練習10~20分鐘。
綜上而言,膝痛的原因較為復雜,如果您有膝關節疼痛癥狀仍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明確診斷與治療。自我按摩與運動療法可以緩解部分患者的膝痛,但必要時仍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沒有膝痛的朋友,尤其是老年朋友,上述按摩與運動或許可以幫助您遠離膝痛,健康行走!
作者簡介
龔利,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推拿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岳陽臨床醫學院推拿學教研室主任,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團巡講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推拿分會委員,2016年6月獲“仁心醫者·上海市杰出專科醫師獎”。主要從事推拿臨床與基礎研究,擅長膝骨關節炎、頸椎病、腰突癥、運動損傷、脊柱側彎、產后身痛等推拿治療。
專家門診: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