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非
摘 要:工藝美術產業在河南省文化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河南省重點發展五大文化產業之一。通過調研河南省傳統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現狀,梳理存在問題,研究其在中原經濟區建設大背景下的發展走向趨勢,提出產業可持續發展對策,對推動河南省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河南工藝美術;產業化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2-0052-03
中原經濟區的五大戰略定位之一是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是我國主體功能區劃中唯一具有傳承創新文化使命和功能的經濟區域,作為中原經濟區主體部分的河南省義不容辭地要擔負起這一崇高使命。2013年初,河南省政府出臺《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戰略重點方案》,明確將工藝美術產業與數字傳媒、創意設計、動漫游戲、文化旅游一起定位于今后河南省重點發展的五大文化產業,提出了通過重點產業帶動全省文化產業提速,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思路。這些都為河南省工藝美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契機與發展空間。近年來,河南傳統工藝美術在與現代科技、文化相結合的背景下,漸漸融入了海內外大市場,通過市場化,一些傳統工藝煥發了新生機,有效帶動了傳統工藝本身的傳承與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還存在企業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低、產品老化、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業鏈條不完整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工藝美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大力探尋傳統工藝美術市場化、產業化發展的有效對策成為推動河南省傳統工藝美術傳承發展的重中之重,值得深入研究。
一、河南省傳統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現狀
厚重的中原文化和豐富的工藝美術資源為河南省工藝美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主要包括雕塑、金屬、漆器、天然植物纖維編織、刺繡、藝術陶瓷等11個大類,70多個品種,是全國工藝美術重點產區之一。河南省工藝美術產業歷史悠久、底蘊厚重、技藝精湛、地方特色較為鮮明,具有一定的產業規模和地方傳統特色,已成為河南省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為加快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和中原經濟區的建設提供了優越條件。
據河南省統計局2015年統計年鑒顯示,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文化及相關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分類中“工藝美術品的生產”法人單位476家,占全部文化及相關產業的11%;吸納的從業人員逾11萬,占全部文化及相關產業從業人數的12.8%;資產總計504億元,占比10.4%;實現營業收入786.3億元,利潤總額68.25億元,占比14.7%。這些數字均遠超12個行業大類的平均值。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文教、工美、體育娛樂用品制造業”利潤總額73.37億元,在全省利潤總額同比下降0.1%的情況下,實現同比增長11.1%。2016年前三季度“文教、工美、體育娛樂用品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達742.62億元,同比增長14%;利潤總額55.96億元,同比增長7.7%,超出全省平均值2.7個百分點。這些數字充分說明工藝美術品制造業在全省文化及相關產業中起著重要作用。
全省“十二五”期間建成了41個特色文化產業村、34個特色文化產業鄉鎮,汴繡、鈞瓷、汝瓷、牡丹瓷等文化產品的開發實現較大突破,鎮平縣石佛寺鎮玉石產業、固始縣三河尖柳編工藝品、孟津縣平樂村牡丹畫、民權王公莊畫虎村等鄉村文化產業享譽海內外。筆者對幾個傳統手工藝發展狀況的調研情況如下。
(一)汴繡
開封市目前生產汴繡的企業約50余家,其中規模較大的以開封汴繡廠、開封市工藝美術研究所等為代表。這些較大規模的企業經營管理正規,但是數量較少。其余多數都是作坊式、來樣加工式。目前汴繡市場需求量穩中有升,再加上汴繡有較高的工藝要求,制作工期較長,不易于大規模批量化生產,所以,雖然行業競爭比較激烈,但是企業經營狀況都比較正常。
(二)禹州鈞瓷
2013年鈞瓷生產廠家已達到197家,從業人員2.8萬人,年產值達7.86億元。鈞瓷企業以神■鎮為核心,產業輻射周圍10余個鄉鎮(辦),帶動面廣。產業體系頗具規模,內部分工協作關系基本形成,配套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形成了布局較為合理,產、供、銷相銜接的產業發展體系,專業技術人員充裕。多家鈞瓷生產企業建有研發機構,有多項成果榮獲省級以上科研獎。
(三)鎮平玉雕
玉雕加工遍布全縣所有鄉鎮100多個行政村,其中,專業村50個,玉雕專業戶近1.5萬戶。縣內擁有10大玉雕專業市場,各類玉雕精品門店、攤位2萬多個,其中,玉雕加工群體占到全國加工群體的70%。文化產業園區內各類企業達1 621家,其中文化企業1 072家,達到66.1%,形成了各類玉雕專業市場10個,輻射帶動縣內外玉雕從業人員25萬人。鎮平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玉雕加工、銷售集散地和玉文化研究傳播中心。
二、河南省傳統工藝美術市場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名牌產品少。由于資源分割和分散,河南省工藝美術文化資源的集中度太低,存在著資源利用不盡科學、不盡合理的現象,缺乏在全國乃至世界叫得響的工藝美術品牌。二是許多傳統手工技藝瀕臨失傳。一些傳統工藝匠人生活條件窘迫,生產環境惡劣,缺乏創作欲望和熱情;父藝子不學、師技徒不受的情況十分嚴重;繼承和傳承的出版及聲像資料缺乏,傳統手工絕技和工藝美術品種瀕臨失傳。三是創新人才匱乏。產品創作人才尤其是在全國知名的工藝美術大師少,熟練技工匱乏,遠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和國內外市場的變化,成為制約河南省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瓶頸”。四是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產品設計出來以后,由于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和防范措施不力,自己原創的設計產品為他人所仿用,偽劣產品擠占市場,魚目混珠,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五是產業集聚化、規模化程度不高。一些地方的工藝美術產業尚處于民間自發狀態、家庭作坊式的水平,生產布局分散,區域性的鄉、村、街的規模和工業、產業園區未形成規模,不利于傳統工藝美術的產業化、市場化發展,不利于創建產業品牌。
三、河南省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化發展的對策研究
(一)充分認識傳統工藝美術產業的作用和地位
我國的工藝美術文化飽含了中國人民的智慧,融合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氣質和文化素養,代表了中華民族歷史傳承的藝術凝聚和文化形象;既是一個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又是一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蓬勃發展、方興未艾的朝陽產業,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同時,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文化作為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商業貿易的重要載體,更成為溝通東西方文明的橋梁。正是通過這個橋梁,世界開始了解中國,中國也開始了解世界,并影響著世界,中國工藝美術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2年《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出臺,工藝美術業被列入11個重點行業之中。同年,國家統計局也修訂了“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標準”,把“工藝美術品的生產”確立為十大類中的第七類,而在2004年制定的分類標準中工藝美術品僅作為“相關文化產品”。這些變化充分體現出工藝美術行業在文化產業中愈發重要的地位。一系列政策也體現了我國政府對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可以說,發展工藝美術產業已經成為中央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國家重要戰略。
傳統工藝美術品生產的材料多是就地選取,加工也適于就地實施,加工中的能耗低,污染也較少,產品的附加值高、收益多,可以說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屬于典型的綠色、低碳、環保產業。工藝美術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能有效帶動就業。另外,工藝美術品蘊含豐富的中國歷史傳統文化,在國際市場有較大需求量,能增加出口、拉動經濟。傳統工藝美術具有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的產業價值。越來越多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優秀工藝美術文化產品已經成為對外宣傳與交流的品牌名片。
(二)探索傳統與現代相融合、多層次創新發展之路
1.尋求材料和技術創新
工藝美術屬于造型藝術,新材料的創造和制作技藝的改進是工藝美術創新的重要方面。傳統雕刻領域已出現現代電動機械工具,陶藝作坊和工廠中電窯也越來越多的應用。在一些適宜于批量生產的傳統工藝品中,更要運用新材料、新工藝進行新品種、新花色的開發以突顯現代風格。汴繡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傳統工藝品,但人們對汴繡生產方式的認知還普遍停留在手工刺繡上,但實際上目前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工藝品的生產已經使用到了電動縫紉機機繡,甚至是通過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的電子繡花。工藝品的生產技藝因現代科技的發展不斷實現著創新。如今一些經營者通過電腦對繡畫稿件進行輔助設計,畫師上稿的效率被大大提高,雖然這與傳統刺繡作品相比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滿足了市場需求量的提升。這在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正確處理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科技的重要性。
2.時尚化產品的創新
傳統的民間藝術品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進行自我調整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由于生活環境的變化,手工藝品無論是在物質功能上,還是在審美情趣上都需要找到發揮自身功能和價值的新途徑。工藝美術企業需要轉變思路,一方面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還要進一步提升其“服務人民大眾”的功能,積極開發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新產品結合。河南一涵汴繡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工藝美術企業,近年來企業堅持產品創新,實現了快速發展。一涵汴繡以汴繡生活化、汴繡藝術化、汴繡裝飾化為目標,汴繡生活化主要以汴繡絲巾、披肩、手包、旗袍為代表作品;汴繡藝術化的代表作品有汴繡清明上河圖、汴繡牡丹圖、汴繡山水圖、汴繡人物圖等;汴繡裝飾化則體現在專注于酒店、地產、企事業單位等用于布置空間環境的裝飾畫、屏風的中高端定制。一涵汴繡的工藝美術產品體現了時尚化特征,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消費群體的需要。2015年7月,河南一涵汴繡有限公司在上海成功掛牌上市,成為汴繡行業中唯一一家掛牌上市的公司。
(三)進一步提高工藝美術品生產集約化程度
依托地區傳統工藝美術資源,大力建設工藝美術產業專業村(鎮),進而培育工藝美術特色區域,以龍頭企業為抓手培養壯大產業集群。圍繞支柱產業加快發展相關配套產業和公共服務體系。在工藝美術特色區域的基礎上,以其為中心,依托大中型城市,著力建設工藝美術產業園區,聚集大批的工藝美術企業,充分發揮產業園區創意、研發、生產、物流等一體化功能,提高集約化程度,打造地方品牌,提高國內外的影響力。2013年6月,《河南省文化產業“雙十”工程實施方案》經河南省政府同意并頒布。該方案的出臺對培育壯大文化市場主體,提升文化產業集聚發展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意義重大。2014年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許昌鈞瓷文化創意產業園、鎮平縣(石佛寺鎮)玉文化產業園區3個園區被評為首批“河南省重點文化產業園區”。以鎮平縣(石佛寺鎮)玉文化產業園區為例,鎮平縣依托悠久的玉文化歷史、玉雕工藝獨特等優勢,以打造“中華玉都”為目標,加速打造集玉原石銷售、玉雕生產加工、玉雕精品展銷、玉文化研究傳播為一體的國家級玉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如今,南陽玉雕已形成具有豐富玉文化內涵、魅力獨特的文化品牌,成為支柱產業得以快速發展。
(四)進一步健全工藝美術產業市場體系
加快工藝美術專業化和高端市場建設,促進工藝美術產業與現代旅游產業結合,促進文化資源與工藝產業的協調發展。伴隨旅游業開發的規劃布局,應積極鼓勵引導工藝美術企業和工藝美術大師創作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旅游紀念品,依托特色景區開辦旅游商品專賣店,建設并開放特色手工藝工作室或工作坊等,引導公眾接受、喜愛并消費工藝美術創意產品,培育產品市場環境。以會展品牌推動產業發展,拓寬河南省工藝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發展空間,擴大工藝品的銷售。中國南陽玉雕節暨國際玉文化博覽會,前身是始于1993年的南陽(鎮平)國際玉雕節,每年一屆。2002年改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更名為“南陽玉雕節”。時至今日,玉雕節已發展成為一個大型的綜合性經濟文化活動,在促進南陽玉雕產業快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加強工藝美術產業與地方高校的產學研合作
工藝美術產業應將院校作為工藝美術技術來源和智力支撐、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同時,加強地方高校和工藝美術企業聯合開展工藝和產品研發,促進產學研結合,對地方高校轉型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校企合作共贏發展方面許昌學院與當地鈞瓷產業的互動發展是成功的案例。許昌市禹州市是河南省首批8個“省級文化改革發展實驗區”之一,許昌鈞瓷文化創意產業園是河南省首批3個“河南省重點文化產業園區”之一,許昌市禹州市神鎮是河南省首批25個“河南省工藝美術特色產業基地”之一。早在2007年,許昌學院就與禹州鈞瓷研究所合作共建陶瓷藝術設計專業,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陶瓷專業技術人才。2012年又成立“許昌中國鈞瓷研究院”,集科學研究、造型開發、技術推廣、人員培訓和產品生產于一體,為促進鈞瓷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成為許昌學院產學研結合、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具體體現。得益于多年來堅持的校企良好合作成果,許昌學院在2015年成為首家省市共建的轉型發展試點高校,并入選河南省首批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2015年,寶豐縣與平頂山學院簽訂陶瓷發展合作協議,平頂山學院陶瓷學院成為寶豐縣陶瓷研發和培訓基地。二者的強強聯合將更好地促進寶豐縣的陶瓷產業發展,提升陶瓷產業人才素質,同時雙方發揮各自的人才、生產和銷售優勢,促進產學研的深入開拓,大力推動汝瓷產業發展。
(六)促進工藝美術產業與創意產業互動發展
2014年2月,“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于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明確提出文化傳承、科技支撐。鼓勵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要依托地方豐富厚重的文化資源提升創意和設計內涵,拓寬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利用的途徑。河南省工藝美術產業中有不少品類都被列入國家和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了能夠進一步發展壯大,應高度關注與文化創意產業互動發展。文化創意已成為傳統工藝美術發展的新引擎,在工藝美術技藝的發展傳承基礎上,要積極運用創意設計思維,創意開發具有時代氣息、實用性、日用型、產業化的工藝美術新產品,進一步做強品牌,實現特色化、可持續發展。
河南省的工藝美術產業是傳承歷史、弘揚優秀中原文化的重要載體,只要找準傳統工藝美術產業發展方向與對策,勢必會推動河南省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對中原經濟區獨有的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研究工作也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黃寶慶.促進當代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J].學術評論,2015,(1).
[2] 姚青華.中原民間美術資源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4.
[3] 鎮平.做大做強玉雕產業 奮力打造中華玉都[N/OL].http://henan.sina.com.cn/nanyang/economy/2016-04-28/080745920.html.
[4] 周鄭生.新常態下全國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的幾點思考[N/OL].http://www.cnaca.org/info/2015713/1-1939.shtml
[責任編輯 王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