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如鵬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3月5日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今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增長目標設為6.5%左右。這一目標不僅不到過去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一半,也低于去年設定的6.5%至7%。
盡管6.5%的經濟增長目標創下了近27年來的最低點,但仍符合市場的預期。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在經濟正處于回穩階段仍下調增長目標,一方面是要給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的轉型留下足夠的空間,另一方面也是為應對世界經濟潛在的風險做好準備。
代表委員們審議討論時表示,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要求,體現了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方略。
下調經濟增長指標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劉福垣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6.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是符合經濟規律和客觀實際的。
他認為,調低經濟增速目標,是要給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留下足夠的空間,如果把經濟增速目標還定成像去年一樣的水平,可能各方面會繃得比較緊。如果能夠在增長預期目標上稍微寬松一點,這樣就能夠為結構性改革留下足夠的空間。
劉福垣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改革的難度依舊非常大,經濟發展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用在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上,從而為今后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也持同樣的觀點。報告公布當天,他在人民網表示,進入新常態以后,中國經濟進入增速換擋期,增速放緩也是符合經濟規律的。
王一鳴說,從實際的情況來看,2016年6.7%的經濟增長率,房地產市場的轉暖和房地產投資的擴張,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年隨著市場的調控,房地產投資可能會有一定的回調,經濟增速目標調低也要考慮這個因素。
從消費看,去年汽車銷售對消費做出重要貢獻,因為有汽車購置稅減半的優惠。今年汽車購置稅減半的政策不再延續,汽車銷售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從出口看,現在國際上反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的思潮抬頭,這可能對中國出口會有一定的影響。
過去三年,政府工作報告對GDP增長的預期目標分別為“7.5%左右”“7%左右”“6.5%至7%”。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對《中國新聞周刊》說,GDP預期的下調,也體現了中國正在淡化GDP預期,不過分看重經濟指標的政策意圖。
有分析認為,中國之所以保持6.5%左右的經濟增長,主要是出于“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兩個翻一番目標和就業壓力的考慮。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在5日當天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按目前的彈性系數,大概GDP增長一個點可以帶動190萬到200萬人的就業,現在6.5%左右的GDP增長速度,能夠滿足就業的需要,實現1100萬以上的就業目標。
“至于說經濟增速的底線,我們一直在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這個下限說白了就是為了保就業,只要就業上不出問題,經濟增長速度略高一點、略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 黃守宏說。
他還介紹說,今后幾年,經濟年均增速6.4%多一點,或者接近6.5%,就能夠滿足“兩個翻一番”這個要求。
除了國內因素外,下調經濟增長目標,也有國際因素的考量。王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世界經濟增長低迷態勢仍在延續,“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主要經濟體政策走向及外溢效應變數較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
“我們要做好應對更加復雜嚴峻局面的充分準備。”王軍說。
盡管面臨國內、國際的雙重壓力,今年的報告仍傳遞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信息。黃守宏說,中國經濟發展決不可能出現什么所謂的“硬著陸”,也決不會陷入長期的停滯,肯定會長期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他表示,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我們的手段和措施、創新的工具,是充足的”。
“比如說今年財政的赤字率是3%,與去年持平。很多方面都曾建議中國政府應該提高赤字率,我們為什么沒有動呢?一方面,3%的赤字率足以支持或者說跟整個經濟增長的目標是相匹配的。另一方面,如果萬一出現特殊情況,也有余地。”黃守宏說。
事實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經濟增長目標預計是6.5%左右,后面還有一句話,“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分析認為,這顯示定下的6.5%只是最低目標,中國應該在2017年總體表現得更加出色。
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全文近1.9萬字,信息量很大,大到參與國際治理,小到手機國內長途和漫游費,涉及經濟建設的各個方面。與往年相比,在內容上今年最大的不同,是更加務實,尤其是更加注重回應社會關切。
近幾年治理霧霾天氣,已成為國內不少地區群眾的迫切愿望。在今年的報告中,李克強總理用了較大的篇幅專門談霧霾治理。他承諾,今年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下降。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報告還給出了五條具體的措施,包括加快解決燃煤污染、全面推進污染源治理、強化機動車尾氣治理、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和嚴格環境執法和督查問責。
報告中還特別提到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別下降3%。這個數字與去年二氧化硫下降5%、氮氧化物下降4%相比,下降的速率偏低。
黃守宏解釋說,這次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大幅增加霧霾治理的篇幅,詳細介紹了很多措施,這實際上也是政府發出的一個信號,就是要以更大的力度來治理霧霾。
他表示,這些年在霧霾治理上,包括政府在內的社會各界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社會有了共識。
“過去不能說沒有共識,但是共識沒有現在強。當時有很多方面,包括一些地方的同志認為,加強環境治理跟經濟增長之間在一定時間內是有矛盾的,要治理環境,就要增加投入,要關停一部分企業,這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
黃守宏說,“現在經過這幾輪的嚴重霧霾天氣過程,共識更加強烈了。不然,很多人的思想是不通的,很多地方政府的工作是不好做的。”
房價是普通百姓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2016年的房地產市場迎來了新一輪“牛市”。1月至11月,全國百城住宅價格平均累計上漲17.83%,其中部分城市房價漲幅高達50%以上。去年10月,國內多個房價上漲較快的熱點城市,再次推出了房地產調控政策。
對此,今年的報告也做出了積極回應。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提出,從三個方面規范房地產市場:第一,分類調控,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第二,因城施策,促進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支持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需求;第三,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吳必虎認為,長期以來,國土部門、住建部門和農業部門一直推行嚴格控制住宅建設用地的供給政策,這使得很多城市住房價格高企不下,讓很多進城農民和大學畢業生居者有其屋的夢想成為噩夢。
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中國根本不是住宅用地緊張的國家。政府應該充分保證住宅建設用地需求,用市場手段平衡房價不正常的現象。“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這一反科學制度終于撕開了一個小口子。”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整個報告過程中,最熱烈的一次掌聲出現在李克強總理說到“今年網絡提速降費要邁出更大步伐,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游費”時,會場甚至有人大聲叫“好”。
網速慢,費用高,一直是老百姓的痛點,也是總理的關注點。從2015年開始敦促有關部門提速降費以來,李克強就一直“盯”著這件事不放。
2015年4月14日,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對與會者“流量費太高了”的反映,李克強要求有關部門負責人,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費降下來,“薄利多銷”。
李克強說,“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評估,我們在世界范圍內的排名在80位以后。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絡帶寬,這方面我們的潛力很大,空間也很大。”
2015年5月13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促進提速降費。鼓勵電信企業盡快發布提速降費方案計劃,實施寬帶免費提速,使城市平均寬帶接入速率提升40%以上,降低資費水平,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轉贈等服務。
一周之后的5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目標和舉措。
2016年12月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李克強再次要求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打通入戶“最后一公里”,進一步推進提速降費。
今年2月22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有關方面進一步順應社會期盼,繼續深挖潛力,抓緊再出臺一批提速降費新措施,加大電信基礎設施投入,提高網絡服務能力和質量。
總理為什么反復講這件事?吳必虎認為,互聯網不僅改變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方式,也是政府推進“互聯網+”戰略的關鍵舉措。
他說,降低網絡成本、能夠提高社會交流效率,這涉及廣大鄉村人口脫貧、廣大城鄉學齡青少年實現教育和智慧分享機會的均等,也有利于實現邊遠地區信息流、網絡配送銷售物流,推進信息獲得權的社會公平和政治民主,更是監督各級政府和公共機構權力防止腐敗的重要社會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