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英++葉庭闊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環境惡性事件的頻發,其公眾關注度也在逐年飆升,社會各界都在積極呼吁和倡導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企業在日常的經濟活動中作為一個主要的參與者,在保護環境方面的影響尤為明顯。于是,會計界在核算企業經濟的同時又結合了環境保護,逐步形成了一個會計學和環境學相結合的新分支——環境會計。盡管世界范圍內研究環境會計已經很長時間了,但是我國的環境會計的水平仍然比較落后,仍然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核算體系。通過對我國環境會計現狀進行分析,對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環境會計;公共關注度;會計學;企業經濟
中圖分類號:F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2-0153-02
引言
當代工業社會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和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人們所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類各方面需求的不斷增加,資源的過度消耗和其他的環境問題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線。我國作為一個資源消耗的大國,所面臨問題的嚴峻性同其他國家一樣。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是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根據有關數據顯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污染物是我國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在各種環境保護工作爭相開展的同時,會計界也在逐步使會計參與到環境保護的工作中。為了促進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環境會計作為一個新的分支機構應運而生。環境會計的研究意義隨著環境惡性事件的頻發也越來越重要。
一、中國環境會計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中國環境會計現狀
1.政府有關部門的關注
我國在憲法中明文規定:“國家應當保護和改善生活、生態環境,防治污染以及其他公害。”在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時間,一系列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相繼制定并頒發,如環境保護法、自然資源保護法等。我國在1979年后逐步的建立起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其中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海洋環境保護、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等多方面的內容。國務院同時也修改制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并形成了以各級政府為主導、行政相關的部門進行統一監督,各有關部門依照法律規定實施監督管理的標準環境管理體系。我國政府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為環境會計的研究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2.環境會計研究的特點與基本成就
葛家澎教授1992年發表的《九十年代西方會計理論的一個新思潮——綠色會計理論》開始了我國環境會計研究的進程。但在其伊始,環境會計問題并沒有引起學術各界的關注。直到1990年前后一段時間,由于環境問題的日益暴露,以及國家大力宣傳可持續發展理念,環境會計如一輪新日進入了研究者的視線。我國的環境會計發展了20余年,通過研究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在環境會計方面的研究是循序漸進的,在最初是對環境會計基本理論進行介紹,之后又逐步轉化為對環境會計理論體系建立研究。中國會計學會是我國會計界最具權威性的組織,它推動了我國環境會計的研究與發展。中國會計學會將環境會計作為重點的研究課題并列入了每年的工作計劃中,同時還成立了專門研究這一課題的組織,即“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與此同時,我國其他相關的組織也積極推進環境會計的研究。
(二)中國環境會計目前存在的問題
1.環境會計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關于企業環境會計的法規我國不是很多,雖然目前暫時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主體,《水污染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等有關環境的法律體系,但我國企業內部建立和推行環境會計制度仍然缺乏與之對應的法律約束和政策支持,造成了我國企業不能及時進行環境會計的確認和計量,再加上企業環保責任的推脫性,使得我國在環境會計發展方面相對滯后。同時,不健全的相關法律法規也對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起到了阻礙作用,降低了企業實施環境會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環境會計沒有完善的體系
到現階段為止,我國的環境會計仍未建立一套完善的體系,沒有相關規范的準則與制度來對環境會計體系的制定及環境信息披露制度進行統一的規范。缺乏嚴謹的核算方法及可行的理論體系,導致企業在進行具體的環境會計成本與收益的計量時困難加大。會計的主要目的是向企業的決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環境會計也是這樣,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向財務報表的使用者提供有關企業環境活動方面的資料,即進行環境會計報告的披露。而目前我國仍然沒有統一規定的對環境會計所需披露的項目和形式,使得絕大部分的企業都自然而然地選擇了有利于企業自身的方法取進行選擇性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使得企業間所披露的環境信息橫向不可比。
3.社會環保意識薄弱
我國地方官員的考核制度主要是通過其在位期間的政績來衡量官員的執政能力。那么地方經濟發展無疑就成為了政績評價體系中的一個主要標準。于是導致了我國一些地方的官員為了政績單純追求執政地的經濟發展,而選擇性的忽視了經濟發展在環境方面帶來的不利影響。阻礙企業環境會計應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官員在忽視環境問題的基礎上單方面追求經濟增長。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活動組織,其目的是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這一目標必然導致某些企業的領導單方面追求高利潤而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那么對于環境會計計量主體的企業來說,對環境方面的忽視就意味著低調對環境會計進行處理,這從實踐的角度極大地阻礙了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長久以來,即使我國環保部門一直在大力宣傳環保知識,但環境污染事件依然還是不可避免地發生。在大多數人的思想意識里面,認為環境問題離我們的生活是很遙遠的,對環境保護的工作也漠不關心,這阻礙了環境會計在我國的推廣。
二、促進中國環境會計發展的建議
1.健全環境保護相關制度并加大執法力度
我國各立法機關及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應在現有的環境會計制度之上制定健全的、完整的、合理的環境會計準則和制度以及核實好相關的實施細則,使企業做到責任具體化,明確在環境保護工作中以及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督促企業貫徹落實企業的環境會計,保證其實施。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在《會計法》中加入對環境會計的核算、監督,修改并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明確企業環境會計核算的相關內容、性質以及計量的相關原則,以法律的形式確定環境會計的地位及作用;將涉及環境的內容全部列入到會計計量要素中去,成為必須披露的內容,將會成為防治有關部門和單位短期行為的有效手段;環境會計制度將依據會計準則所包含的有關的環境準則來進行設計,使環境會計具有可操作性,方便會計人員的學習和掌握。這會使環境會計可以得到更好的執行,從而使其穩步發展。另外,還應該加強執法的力度,加重對違法者的懲處,不單單在民事上加以約束,甚至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2.補充完善《會計法》與《企業會計準則》
在我國,盡管環境會計已經進駐到個別的企業中,但是目前我國在環境會計的基本理論以及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模式等方面仍然眾口不一,并沒有制定標準,更沒有將環境會計納入到法律準則中。這就使得企業在實際操作中對于建立環境會計體系沒有依據,企業所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也各式各樣,沒有可比性。據此來看,我國會計界應該借鑒國外現行的環境會計方面的相關法律與準則,結合我國的現狀,以我國現行的《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為依據,建立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環境會計核算方法以及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辦法;同時補充并且完善我國現行的《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明確規定環境會計中的各個會計要素及其確認的計量方法;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模式,使得企業環境會計的核算操作規范化、統一化,提高企業對外披露的環境信息的質量,讓各個企業所披露的環境信息具有橫向可比性,便于相關利益者的投資以及公眾的監督。
3.加強政府、企業、公眾的環保意識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政府官員的政績觀,即改變其在執政期間一味強調經濟發展而忽視環境問題,使其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樹立科學的政績觀,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政府官員只將眼光局限在短短幾年的任期之內,讓他們將眼光放遠、放寬,在關注社會經濟長遠發展的同時,把注意力分一部分放在環境、人文等各個方面。而任期內所做的政績,也需要時間及歷史的檢驗,而不應該只是追求一時的好評。與此同時,應該認真貫徹并落實黨的發展理念,不光要在理論上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更要做到在實踐中能夠支持環境保護,并要做到自身實踐可持續發展觀。企業不能因為單方面追求利潤最大化而無視或逃避社會責任。政府應大力開展學習培訓,加大力度對企業管理者進行教育,使他們認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認識到環境是與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的。對群眾應加強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機制,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典型人物,擴大宣傳力度和聲勢。
結語
本文通過對我國環境會計發展的現狀及成因的介紹,分析了我國環境會計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關于我國環境會計發展的幾點建議。
參考文獻:
[1] 劉煥峰,魏瑋.環境會計發展相關問題研究[J].財會通訊,2010,(3):25.
[2] 鄭雪梅.關于完善我國環境會計體系的若干思考[J].財務與會計:理論版,2009,(2).
[3] 劉霞.淺議我國環境會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金融經濟,2012,(8).
[4] 牛麗華.我國實行環境會計的必要性、障礙和對策[J].經濟師,2010,(4).
[5] 王琳,肖序.我國環境會計研究:現實困惑與前景展望[J].財會月刊,2010,(1).
[6] 陳琳.企業環境會計及其應用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0.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