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燕
【摘要】隨著近年來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發展,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現今小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了。如何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已經成了近幾年來界內人士研究的重點問題。探究式教學近年來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應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趨勢,基于此,筆者將根據自身實踐教學經驗結合具體教學案例來具體分析一下如何將自主探究這種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希望此文能給以后從事相關行業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
【關鍵詞】小學數學 經驗 自主探究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86-01
前言
自主探究模式是當今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指的是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在教師的指導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己的感覺器官主動去獲取知識。將這種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改變了傳統數學課堂的‘灌輸式教學,也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
1、自主探究學習應用于數學課堂的必然性
1.1 傳統教學模式的應用現狀
由于受到傳統的教育方式的束縛,中國的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往往都是“硬灌式”,學生就像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將學習知識當做一種任務,無法從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因此,自主探究這中教學模式的應用是為了能夠打破傳統教的‘填鴨式教育應運而生的。
1.2 自主探究模式應用于小學數學課的必然性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愛好,并促使他們主動尋找學習中的樂趣”,自主探究這種教學模式正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感受學習帶給他們的快樂。數學是一門科學性和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最重要的是讓學生主動發現數學的魅力和樂趣,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所做的工作應該是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數學,讓他們對這門學科產生學習興趣,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真正的成為了課堂主體,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
2、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應用自主探究模式的對策
2.1 創設具體探究情景提出相關問題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思維是從人們對事物的好奇開始的”,這也就表明了好奇心是引起我們思考的關鍵,只有人對事物產生好奇,他們才會思考會提出相關的問題進行研究。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給學生創設一個具體的探究情境,幫助學生提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創設情境時應該遵循趣味性原則。數學本身就是一門邏輯性和科學性較強的學科,如果單純的給學生創設簡單的學習情境可能會讓學生產生一種枯燥的感覺,因此教師在創設探究情景時應該盡量讓所創設的情境有一定的趣味性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教師在講解《簡單的除法運算》這一課時,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具體的分月餅的情境,“中秋節要到了,小明家一共有4口人,小明的媽媽買了20塊月餅,若想把這些月餅平分給這4口人吃,那么每個人應該吃到幾塊月餅?”學生在聽到這種熟悉又有趣的問題時,思維會跳躍的很快,因為分月餅的事情有絕大部分的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都做過,也很容易理解,回答問題的學生多了也會帶動課堂氣氛,讓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的去融入這樣的學習情境中去。
2.2 合理設置探究問題
探究模式下所提的數學問題,也是探究式數學課堂的一個重要組成程序,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該仔細研究教學內容認真考慮,所提出的問題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太難就會讓學生失去學習和研究興趣,過于簡單則會讓探究失去意義。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應該是作為學生學習這節課內容的切入點,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能夠聯想到學習能容,同時學生通過探究這一問題可以理解教師講的重難點,掌握學習規律。
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形內角和》這一章內容時,一定會講到‘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這一定理論,因此給學生提出的探究問題就應該為‘為什么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或者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嗎?這兩個問題和教師講解的內容息息相關也突出了課程的重點,教師可以將問題的探究分為三個部分,分別個體獨自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和全班辯論探究,學生在解決上述問題時,會畫出不同的三角形,并度量其角度,看它們的內角和是否還是180度。在全班辯論的過程中,學生會根據探究結果來理清自己的思路,能夠讓他們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反思,找出不足之處,這個過程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能力。
2.3 教師對探究結果進行總結鼓勵學生舉一反三
概況學生的課堂探究結果是教師在進行探究模式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主要內容就是根據各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和總結的結論給予一定的評價和總結,分析其合理與不合理之處,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效果來確定下一次教學的教學方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多對學生進行支持和鼓勵,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真正地將數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做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例如,在學習“有限小數”這節課時,教師應該先將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進行對比,讓學生了解這二者之間的異同,在給學生提出一些關于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問題,學生在研究這些問題時,會總結一些相關的規律,像是‘像是已經化為最簡分數的一個分數,如果它的分母除以2或5以外沒有別的質因數,納悶這個分數就會化為有限循環小數或是‘圓周率是最為典型的無限循環小數等等,教師對學生總結的這些規律進行整理分析后再教給學生,就相當于對學生進行二次教學,這不僅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更便于學生以后的學習。
3、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這不僅是對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的創新,還是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一項重要舉措。教師在進行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前必須仔細研究課本,設置好探究問題,并保證所創設的探究情景具有趣味性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只有做好這些準備工作,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對問題進行探究和理解,吸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減輕教師教學壓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徐海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措施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29).
[2]石寒燁.關于建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課堂的研究探討[J].學苑教育,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