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靜+李晨



摘要:聲樂藝術是音樂與語言相結合的藝術,因此咬字吐字的特點與歌唱發聲有著緊密的聯系。“字正”才能“腔圓”,各類實踐證明,帶有鄉音的歌唱者會在演唱的時候因為咬字發音影響歌唱發聲。本文主要研究廣西桂東南地區粵方言語音特點對歌唱發聲時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聲樂;桂平白話;歌唱發聲
聲樂學習過程中,人們通常對控制氣息、美化音色、歌唱時怎樣表達感情等方面更為重視,對歌唱發聲時的字音、及其所表達語意的研究卻大都淺嘗即止。
然而,聲樂是語言藝術,在演唱時,要靠語言來表達作品的涵義。筆者經過研究發現,很多聲樂愛好者,經常受到自身所在地區方言的影響而阻礙歌唱發聲。
一、廣西桂平白話的語言特點
廣西桂平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北臨武宣縣、金秀瑤族自治縣,南眺北流市,東毗平南縣西連貴港市。桂平白話分成城區白話和鄉村土白話,屬粵語廣府片。城區白話主要流行在市區,不同區與村、鎮與鎮之間發音也不同,在同一條路上的村鎮可以互相交流,但是隔著幾個村落的人們交流就有些顯得困難了。看起來都是桂平白話,實際上有很大的區別。筆者主要研究了城區白話。
(一)聲母
包括零聲母在內,主要有:
圖1
圖2中古全濁聲母今音
(二)韻母
事實上桂平白話與粵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相同的,第一,桂平白話完整地保留了古鼻音韻尾[-m][-n][-?]和入聲塞尾[-p][-t][-k],這二者對應整齊。第二,金田白話的介音只在零聲母里,以及合口韻里,其他無介音。
部分韻攝的合并如下所示:
圖3
四等俱全的蟹、效攝,其一等和二等韻不同。開口的咸攝和山攝一等和二等韻相同。分別讀[am][ap]或[an][at]。但咸攝開口一等見系字讀[?m][?p],山攝開口一等見系字讀[?n][?t]
流攝開口一、三等,臻攝開合口一、三等,通攝合口一、三等合并。
(三)聲調
金田白話有8個聲調,依據聲母的清濁,中古平上入各平分為陰陽兩類、去聲陽調類字今歸入陽平。即陽平包括古濁平聲、部分變陽平的古濁上聲字、變陽平的古濁去聲字。陽上包括部分古濁上聲字。古入聲的陰調類依據韻母的主元音的長短而分為上陰入和下陰入。陽入主要是古濁入聲字。
圖3
二、地方語音發音對歌唱發聲的影響
(一)桂平白話對歌唱生理機能的影響
廣西粵方言中,發聲的方式、咬字特點表現得發音普遍比較扁,歌曲演唱中要讓使聲音聽起來飽滿,需要正確運用身體機能,結合科學的發聲方法,產生共鳴。可是習慣白話的歌唱者往往會因習慣平時的發聲習慣不能正確運用身體機能。達不到“字正腔圓”,也失去了共鳴。
由此看來,使用方言過多,會適應了其發聲模式,極大程度上會干擾歌唱機能的發揮。習慣了白話的吐字發聲方式,逐漸形成永久記憶,練習發聲的時候新舊記憶碰撞,阻礙了演唱時的發聲器官。下面列舉聲樂教學中的例子:
如:
1=bE 《梧桐樹》 楊展業詞 奚其名曲
這里的“遠方吹來”的“遠”字,也常常受到由于習慣白話發音而唱不準確。廣西桂東南地區習慣白話的同學唱出來很干,字的頭尾都很短,嘴角也經常混成一團,有些帶方言口音嚴重的同學還會唱成y-an的音,而不是yuan。這個“遠”字,如果在口腔里不打開軟腭,歸韻不正確就會聽起來特別刺耳。字頭不正確的發音會影響詞意,準確發出聲母字頭,才能接好字腹,還有字尾歸韻。
(二)桂平白話聲調對歌唱發聲的影響
演唱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把歌詞融入歌曲中,所以不單要注意歌曲的旋律走向,還要思考歌詞聲調的變化。桂平白話一共有8個聲調,普通話只有4個聲調。在白話里,有個別字的讀音會讓聲音提高或降低,但是普通話只有四個聲調,帶著方言的高低進行歌詞念白時會曲解歌詞的意思。
普通話的四個聲調,即陰平(-),如“抹”[ma];陽平(/),如“麻”[ma];上聲(∨),如“碼”[ma];去聲(丶),如“罵”[ma]。普通話的四個聲調清晰明確,調值和調型都相差距離較遠,但是白話聲調調值不是分散就是密集,所以在演唱藝術歌曲的時候會出現錯亂的音。演唱的時候都要求每個字,每句歌詞連貫一氣呵成,但是粵方言歌唱者會出現該轉折的音節之間平直發音的情況。下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1=b5 2/4 《親吻祖國》 雷子明詞 南利華曲
譜例3
看此處的“太深太深,太深的記憶”,普通話聲調里“太(tai)”是去聲(第四聲),“深(shen)”是第一聲,但是在白話里,“太”的音比漢語里陰平調還低,就是比“胎(tai)” 還低一些。因此在演唱的時候,“太深”這兩個詞一發聲,會變成同一聲調,再加上旋律走向,會讓聽眾有種特別干澀好像音準又不對的感受。
三、小結
聲樂教育家石惟正先生說過:“因歌曲的內容、情調、風格的不同,字與聲的關系隨時都要調整,復合元音字的各音素時值分布也會有不同的調整。”而我們演唱聲樂作品的時候,是要用普通話演唱的,對于粵方言地區的學生來說,由于方言發音的特征導致發聲機能障礙,會影響學習效果。通過分析廣西粵方言桂平白話的特點,并通過例子把其與普通話歌唱語言進行對比,分析兩者差異,就能因地制宜,完善咬字發聲,促進聲樂學習有效進行。
參考文獻:
[1] 張兆磊.山東方言對中國藝術歌曲在演唱中吐字的影響[D].曲阜師范大學,2015(03).
[2] 徐文波.美聲唱法教學中普通話語音的重要性[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5(03).
[3] 李曉軍.桂平市金田白話研究[D].廣西大學碩士論文,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