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圣致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逐步邁入新軌道,將產生一系列全局性、長期性的新現象和新變化。在全面分析經濟體系構成要素的基礎上,結合金融體系固有的脆弱性、復雜性及非線性,從國內經濟系統、金融系統、對外經濟系統等不同角度,運用突變理論的相關量化遞歸運算方法,得出金融體系脆弱性系數,用以判斷我國金融體系脆弱性程度。
[關鍵詞]突變理論;金融脆弱性;金融體系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2-0109-04
一、引言
我國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從計劃經濟體制逐步過渡到市場經濟體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經濟快速穩定增長,很多學者認為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國,尤其在全球經濟經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創后,中國經濟受到的影響沒有西方發達國家那樣嚴重,個別國家鼓吹的“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中國金融體系是否真的已經十分穩健和堅實?大多數學者認為,金融體系對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證,有助于降低流動性風險,改善投資和資本存量,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改善資源配置,從而促進經濟增長[1];隨著中國經濟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的不斷加深,金融系統各構成要素呈線性增長態勢,而這種復雜化在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衍生出極大的不穩定性。
二、理論、模型與指標選擇
(一)理論研究
縱觀文獻,Minsky在1992年提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認為[2],經濟運行中的膨脹與緊縮的不穩定集中體現在金融的不穩定上,即使在經濟平穩運行時期,仍舊埋下了金融不穩定的種子,隨著經濟繁榮和經濟主體債務融資的杠桿比例的變化,金融系統本身的不穩定性加強。克瑞格(J A.Kregal)[3]從銀行角度研究信貸市場的脆弱性,提出“安全邊界說”,指出銀行不恰當的評估方法和不準確的評估結果,是信貸市場脆弱的主要原因;戴蒙德(Diamond)和戴維格(Dybvig)[4]提出D-D模型,論述了金融市場上有可能存在的多種平衡,并指出銀行系統的脆弱性主要源于存款人對銀行信任程度的不確定性以及銀行的資產缺乏流動性;Allen 和 Gale(2002)[5]認為,金融脆弱性是金融體系在外部沖擊下容易陷入危機的內在屬性,是一種很小的沖擊就能引爆危機的極端敏感的狀態;法國數學家Rene Thom(1972 年)在《結構穩定性和形態發生學》中提出突變理論(Catastrophe Theory)[6],以混沌數學、拓撲學等數學理論作為主要分析工具,以結構穩定性理論為基礎理論,用以描述系統內部狀態的整體性“突躍”,是一門研究事物由量變到質變的非連續性突變過程的學科,可以在對系統的變化過程尚屬未知的情況下,通過對控制變量的選擇,有效地研究復雜系統的非連續變化過程。在嚴格的控制條件下,通過判定事物在質變中所經歷的中間過渡狀態是否穩定,來界定是否存在突變現象。
(二)模型選擇
在突變模型中包含兩類變量:狀態變量和控制變量。狀態變量表示系統的行為狀態,它可通過一組參數所表示的勢函數來進行描述。系統處于穩定狀態時,勢函數f(x)只有唯一的極值;如果在某范圍內,隨著參數的變化勢函數f(x)極值不止一個,這時系統就處于不穩定狀態,此時,當參數取某些特定值時,系統狀態就會出現飛躍,產生突變;系統的突變過程,可以令勢函數f(x)的一階導數f(x)=0 ,得到的平衡曲面來描述。對于平衡曲面中奇點集,也就是突變狀態的集合,可以通過對平衡曲面方程f(x)=0求導,即令f″(x)=0 獲取;通過勢函數f(x)的依次求導,獲得各階方程,可以得到分歧點集。這樣就可以獲知,當控制變量滿足分歧點集方程時,系統的狀態會發生非連續性突變。當控制變量不大于四個時,最多有7種初等突變:折疊型突變、尖點型突變、燕尾型突變、蝴蝶型突變、雙曲型臍點、拋物型臍點和橢圓型臍點[7]。
(三)指標選擇
(四)利用突變理論評價金融系統脆弱性的基本步驟
1.根據金融生態的組成部分以及影響因素,將金融系統脆弱性劃分為由若干指標層構成的多層系統,并對系統進行量化遞歸運算,求出表征系統狀態的系統總突變隸屬函數值,并將控制變量維數盡量精簡,相應各層指標的子指標數目盡可能不要超過4個。
2.根據不同指標對金融脆弱性的影響程度進行排序,按照各層指標總的維數,對最低層的指標數值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將指標數據轉換成[0,1]區間的數值,處理公式如下:
(1)對于正向指標按yij = (xij -min1≤j≤13xij)/(max1≤j≤13xij -min1≤j≤13xij )進行標準化處理;
(2)對于逆向指標,按yi j = (max1≤j≤13xij -xij )/(max1≤j≤13xij -min1≤j≤13xij )進行標準化處理。
3.根據歸一公式對標準化后的數據進行遞歸運算,在運算過程中,要根據變量間存在的“互補”或“非互補”關系,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對于控制變量,若存在明顯的相互關系,可以相互補充,則按照“互補”原則,取控制變量的平均值作為系統狀態變量的值;反之,若系統的各個控制變量之間不可相互彌補不足,則從控制變量對應的x中選取最小的一個最為整個系統的x值。
通過篩選出反映金融系統脆弱性的指標,運用突變理論相對應的計量方法,得出各指標0—1之間的得分值,若分值起伏差別不大,證明突變性不明顯,若分值起伏波動幅度較大,說明突變性明顯;分值越接近1,表明其運行越好,其相對應的系統穩健度越高;反之,越接近于0,表明其風險越大,系統脆弱性越高。
三、我國金融脆弱性研究結果
我國金融系統脆弱性U還是處在一個較平穩的水平,2007年達到最高值0.96,2010年和2014年處于最低值0.89,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的差距不大,波動幅度始終較小。
關于我國金融脆弱性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2008—2009年世界范圍的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影響并不大,反而在2006—2009年間,金融系統的穩定性有一個短暫的提高,在經歷2010年下降和2011年反彈后,呈現出總體下降趨勢,2014年觸底。
代表國內經濟系統的u1,參數得分和均值水平均相對較低,且得分跨度較大,為0.708304723,總體上只在2007年出現波峰,在此之前參數得分呈現上升趨勢,在2007年后轉為下降趨勢,雖然在2009年出現較小波峰,但之后反彈乏力,2010年和2014年出現兩個低值為0.547817196和0.545634304。代表的國內金融系統的u2參數雖然在三個子指標中表現相對較好,在2006年達到峰值0.921265355,均值為0.828565891,但其波動較為頻繁,在2002—2006年間獲得較大幅度提升后,在2007—2009年下降明顯,其余年份參數均在0.9以下。代表對外經濟系統的u3參數均值為0.744422269,早期勢頭良好,在2005年經歷大幅下降后,上升趨勢明顯。2009年遭遇創傷后大幅下降,隨后雖有反彈跡象,但反彈幅度略小。
四、結論
縱觀數據分析結果和實際情況,我國的金融脆弱性不僅會對金融系統發展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還會對我國經濟的總體運行產生重要影響。我國經濟在2002年后呈現下降趨勢。結合世界經濟形勢來看,我國受外部因素影響的敏感性較容易凸顯,顯現出增長動力的弱態。以u2代表的金融系統指標一直呈現出旺盛的上升趨勢,即使在2008年前后所受影響也并不大,在2009年反而達到一個新高,之后平穩回落,金融監控、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不斷開放,這說明我國金融體系在不斷擴大的過程中發展勢頭良好。但金融市場規模的擴大也并不是完全沒有風險,金融衍生品的發展、金融工具的使用等會給金融系統帶來一定的脆弱性。而且在u2整體中u23得分最低,說明我國以股票市場為代表的資本市場發展震蕩明顯,而股票市場與國家實體經濟互聯互通,表明我國的實體經濟生存環境較為艱難。金融監管指標u21在2009年達到峰值,表明在世界性經濟危機擴散時,貨幣化程度、M2增長率、利率水平等貨幣政策、金融工具發揮著作用,我國通過金融系統對本國經濟的調控維穩作用明顯,這是對我國金融系統的發展潛力和風控能力的肯定。u3所代表的對外經濟系統參數表現最好,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05年開始強勢拉升,在2009年之后出現短期下降,但降幅不大,之后迅速反彈,這說明我國的對外經濟系統穩定性良好,雖受到外部因素影響,但調整迅速,自救能力顯現,潛力巨大。
[參考文獻]
[1]徐諾金.論我國的金融生態問題[J].金融研究,2005(2).
[2]Minsky H.The 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Capitalist Process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Economy,in Financial Crisis: Theory, History and Policy,edited by Charles P,Kindlberger and Jean Pierre laffargu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13-38.
[3]Kregel J A. Margins of Safety and Weight of TheArgument in Generating Financial Fragility[J].Journal of Economics Issues,June, 1997(31): 543-548.
[4]Diamond and Diybving.Banks Runs, Deposit Insurance , and Liquidit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91):401-419 .
[5]F Allen, D Gale. Bubbles and Crises[J]. Economic Journal,2000.
[6]雷內托姆著,凌復華譯.突變論:思想和應用[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
[7]張帥.基于突變理論的新疆金融生態系統的實證研究[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5(1).
[8]Levine R,S Zervos.Capital Control Liberalization and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J].World Development,1998.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y stepping into the new normal,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entered a new track, which will produce a series of global, long-term new phenomenon and new changes.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system of the elements, combined with the financial system inherent vulnerability, complexity and nonlinear, from different angles of the domestic economic system, financial system, foreign economic system, using the related quantitative recursive computation method of catastrophe theory, the fragility coefficient of financial system is obtained to judge the degree of vulnerability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Key words: catastrophe theory; financial fragility; financial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