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喜玲
[摘 要]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及國際大環境的變化,企業對高素質外貿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作為國際貿易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還要提高學生的專業外語運用能力和國際貿易實踐操作能力。國際貿易競賽作為實踐教學的新途徑,在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實際操作能力,提高教師實踐教學水平,推動實踐教學改革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國際貿易競賽;國際貿易實務;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2-0151-03
國際貿易實務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基礎課,是一門主要研究國際商品交換具體過程的學科,具有很強涉外活動特點的實踐性綜合性應用科學。學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內容是國際貨物買賣業務的具體操作方法及基本技能與技巧,包括怎樣選擇合適的貿易術語,怎樣核算價格、怎樣報價、還價以及進出口合同的簽訂、履行,怎樣辦理運輸、報關、報驗,進出口業務的善后處理,還包括相關的函電撰寫和各類單據填寫。這些都具有極強的實踐性特征。根據調查了解,多數外貿企業希望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不僅能夠掌握最新的專業知識,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國際貿易實務操作經驗。然而,現實情況是大多數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生進入企業后無法勝任工作,說明現行國際貿易專業實務課程教學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之間存在不小差距。
一、國際貿易實務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多,更新緩慢且缺乏特色
國際貿易實務的教材非常多,但無論是結構安排、內容還是案例引用上,基本大同小異,沒有反映出國際貿易發展的實際情況,參考性不強。比如,有關國際貿易術語的國際慣例,美國1990年重新修訂了《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但大部分教材還在引用《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修訂本》的內容。稍好一點的教材提到了《1990年美國對外貿易修訂本》,但具體做了哪些修訂不得而知。另外關于國際貿易價格計算方面,實際業務中需要考慮到出口退稅部分的計算及出口退稅工作的程序,但大部分教材都沒有涉及到這方面的內容。
(二)教師學歷高,但實踐經驗不足,影響教學效果
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對任課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良好的外語水平,還要有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而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國際貿易實務任課教師都是畢業后就在高校從事教學工作,他們擁有較高的學歷、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好的專業外語水平,但是由于缺乏國際貿易實踐經驗,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往往顯得力不從心,把握不住關鍵點,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三)實踐教學環節效果不佳,影響學生專業操作能力培養
目前多數學校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校內模擬實驗課程和校外實習兩種形式進行。校內模擬試驗課程借助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模擬軟件,學生在一個虛擬的貿易環境中扮演進出口業務流程中的出口商、進口商、供應商以及金融部門人員模擬操作相關的國際貿易流程,熟悉和掌握各種業務技巧,體會客戶、供應商、銀行和政府機構的互動關系,了解國際貿易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運作方式。在模擬教學中,學生將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在虛擬的國際貿易環境中運用,并進一步熟悉和掌握國際貿易的業務技能,從而為將來從事外經貿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但是模擬實驗課程在整個教學中所占比重較低,加上模擬實踐軟件與實際外貿工作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在學生專業操作能力培養方面作用不明顯。校外實習可以引領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了解企業的發展、生產流程和市場環境以及最新的國際貿易發展動態,將學校模擬教學中的角色變成真實的崗位。但是,目前國際貿易專業學生普遍面臨實習難的問題,大多數企業不愿接受大學生到企業實習。因此,學校的實習基地基本形同虛設,沒有承擔起國際貿易專業的實習功能。
二、國際貿易競賽及其準備工作內容
國際貿易競賽一般分為知識賽和實踐賽兩個環節。知識賽以個人賽的形式,采取閉卷方式進行,主要考核國際貿易業務運營方面的專業知識;實踐賽以團體賽的形式,由知識賽合格的選手組成團隊,每個團隊由五至八名選手和一至兩名指導教師組成。實踐賽又分選拔賽和總決賽兩個階段,分別由賽區組委會和競賽執委會組織進行。總決賽以跨國采購模擬洽談會的形式舉行,各參賽隊以企業(模擬出口商)名義參賽,參賽的出口商品自行選定,但限定在日用消費品、食品、玩具、紡織服裝、工藝品和電子產品等。競賽內容包括參展計劃書(中文)、展位海報設計與商品陳列、新產品發布會(英語或日語或韓語)、商貿配對貿易談判(英語或日語或韓語)和展后總結報告(中文)五個部分構成,根據各個參賽隊的總得分情況評選出一、二、三等獎。
正式競賽前,學生和指導教師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擬參賽的學校根據參賽的五部分構成和要求,在本校通過專業知識考試、外語水平測試等遴選出參賽選手候選人,根據候選人的性格特點、英語水平、性別組成幾個參賽團隊。除了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外,每個參賽團隊需要廣泛聯系生產企業、外貿公司,了解國際貿易的發展動向,選出自己隊的參賽產品,熟悉產品的性能、包裝、價格構成、出口海運裝箱情況及海運費的計算、保險費的核算、出口價格核算、索賠的處理等業務細節。產品選定后,各參賽隊須擬定出自己的參展計劃、參展商品的陳列宣傳方案、召開新產品發布會,最后由指導教師及企業人員充當國外采購商,面對真實的參展商品,與學生用英語進行貿易洽談。經過幾輪的校內比賽、篩選、優化組合成一至兩個參賽隊代表學校參加全國競賽。
三、國際貿易競賽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教學的促進作用
國際貿易競賽是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為出發點,以國際貿易業務員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操作能力為考核內容,以企業對國際貿易業務員崗位技能的要求為考核標準,考察學生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參加國際貿易競賽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學習熱情,還在于更好地促進國際貿易實踐性教學的發展,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競賽活動能夠促進校企合作,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切實提高經貿類專業高等教育質量水平。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教學更貼近現實
貿易競賽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均引領著實踐教學理念由“重知識講授”向“知識講授、技能訓練并重”轉變。國際貿易競賽很好地吸收了外貿行業發展的前沿知識和各崗位最新的技能要求,體現了當前外貿行業對國際貿易人才的知識和技能需求方向。充分發揮技能競賽的示范性作用,促進實踐教學課程的改革。通過競賽了解到國際貿易發展的最前沿信息,修訂實踐教學的課程標準,重新組織實踐教學體系;在充分吸收最新競賽內容和形式的基礎上,設計出能切實有效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的實操實訓項目,強化實踐教學。同時國際貿易競賽作為檢驗實踐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使教師更好、更及時發現學生實踐操作存在的問題和教師實踐教學的不足,以此調整實踐教學方法和內容,進一步優化實踐教學體系,使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更貼近國際貿易發展現實。
(二)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
教師的知識和技能需要時常更新。國際貿易競賽為教師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提供了很好的機會。貿易競賽既是對學生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能力的考核,也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檢測。如前文所述,大部分國際貿易實務任課教師缺乏國際貿易實踐經驗,國際貿易競賽為教師提供了解和學習國際貿易實踐操作的機會。
作為參賽學生的指導教師,不僅要有較新的專業知識和理論,還需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一線的實踐操作能力,能夠向學生傳授技能、演示實踐操作。只有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水平,其指導水平才能得到真正提高,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實踐指導。
參賽所帶來的教師自身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其在課程的實踐教學中主動從競賽內容和企業用人標準出發,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參賽教師不僅可以把指導競賽學生的經驗應用到課程實踐教學中,還可以將實踐教學改革的經驗和成果在全體教師中進行推廣和輻射,全面提升教師的實踐操作水平。
(三)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內容繁雜、規則、慣例很多,單純的理論知識學習很枯燥。參加全國性的國際貿易競賽,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雖然最終只有不到二十名學生可以參加最終的全國競賽,但是前期的跨年級、跨專業的校內選拔賽、理論知識、實踐操作的相關培訓、輔導、模擬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專業知識、實踐操作能力水平的舞臺,同時競爭機制也促成了廣大學生積極投入分組討論、協作、自主學習、角色模擬、實務操練等備戰中,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國際貿易實際操作能力的重視,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形成良好的推動效應,激發學生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日常實踐教學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四)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操作能力
國際貿易競賽作為創新實踐教學的一種途徑,可以彌補校內模擬實驗所用實踐軟件脫離實際外貿工作、校外實習單位接待能力有限的缺陷。
國際貿易競賽是根據目前外貿業務員所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設計考核內容,在真實的場景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操作來評分。學生以團隊形式參賽,以貨物出口業務為考察對象,分成撰寫參展計劃書 、設計展位海報與陳列商品(布展)、通過新產品發布會宣傳產品、與進口商進行貿易談判、提交展后總結報告五個部分構成。這五個部分完全依據實際外貿企業對業務員的知識和能力要求設計的,如參展計劃書部分,需要學生通過市場調研,了解國際市場的需求,選出本隊的參展商品。明確參展宗旨和目標,對參展商品所在的產業及產品進行調查和分析,規劃出營銷策略,制定人員組織和具體的培訓計劃,安排參展進度等;在新產品發布會部分,學生需要用外語和表演來介紹參展商品的特征及賣點,從中考察學生的外語表達能力和熟練程度,學生宣傳產品的技巧和團隊的合作默契度。商貿配對貿易談判部分,通過評委扮演進口商與學生進行貿易洽談的方式,考察學生的外語表達能力,商品推介技巧和語言說服力、報價議價能力、合同條款的磋商能力、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商務禮儀及團隊合作精神。參加競賽的學生,在每一部分的實際操練過程中,邊學邊做,邊做邊練,提高了外語溝通、市場調研分析、產品宣傳推廣、報價議價等各項能力,實現了實踐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
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操作能力,通過競賽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教學應用研究[J].對外經貿,2013(6).
[2]盧曉晴.案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5(12).
[3]韓岳峰.國際貿易實務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6(6).
[4]劉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模式的探討[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