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雪蓮
母親嗜姜,餐餐無姜不歡。她不僅炒菜放姜、煲湯放姜、做泡菜放姜,就連拌餃子餡時也會放入不少的姜。
從小到大,我很少去醫院,有點頭疼腦熱、拉肚著涼的小毛病,母親順手抓起一顆生姜就解決了。若是我淋了雨打上幾個噴嚏,或是胃受寒涼疼痛不已時,母親就會急急地熬上一碗濃濃的紅糖生姜水捧到我面前,一邊用調羹喂我喝,一邊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
小時候我得過一次很嚴重的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得很厲害,連著打了幾天抗生素也不見好轉。母親急了,跑了十幾里地,找到一位鄉下的老中醫討來一個偏方。她燒了一大鍋開水,讓把我冰涼的雙腳泡在加了醋和鹽的熱姜水中,一邊不時地添加熱水,一邊輕輕地為我按摩雙腳,同時讓我用加了少許鹽的熱姜水勤漱口。雙腳泡在熱騰騰的姜水里,一股熱氣從腳底直沖到頭頂,我的身子漸漸變得熱乎起來,咳嗽也慢慢地止住了。母親樂了,摟著我笑呵呵地說“老人家說得一點沒錯呀,家備小姜,小病不慌。”
長大后,我也知曉了一些生姜的功效和妙處:生姜能夠改善食欲,治療惡心嘔吐,還能解毒殺菌、驅散寒邪、補血健胃、補中益氣。在烹飪的時候加些生姜,其辛辣味滲入菜肴當中,會使菜肴更加鮮美可口,同時可去除原料中的腥膻之氣。
母親總怕她的手藝失傳,時常在她做菜的時候拉我進廚房現場觀摩,然后不厭其煩地向我講解:煮、燉、燒菜肴時要用姜塊、姜片,炒、溜、拌菜肴時則用姜絲,做團丸要用姜末或姜汁,拌涼菜則一定要用姜汁;老姜只能做配料或調料,嫩姜卻可以直接入菜,爆、炒、拌都行。
母親賢淑勤勞,她用一雙巧手將平凡的日子點綴得分外精彩。她常用生姜作調料,將一些簡單清淡的食材烹煮成味美可口、營養豐富的佳肴。她最拿手的當家菜就是用雞蛋和姜醋汁制成的賽螃蟹。其菜色金黃,口感醇厚,鮮嫩無比。母親還把嫩嫩的鮮子姜切成薄片,用清水洗凈,撒一點鹽,再放幾個鮮紅的小尖辣椒,腌成脆生生、黃燦燦、清香爽口的姜片。這種腌制過的子姜當零食吃非常美味,炒肉絲、炒雞絲的口感也非常好,用來下飯最合適不過。
母親常煎一點新鮮的姜水讓大家喝,還堅持讓家人常用姜水泡泡腳。母親說這樣能疏經活血,促進新陳代謝,還能排毒養顏呢。出遠門時,母親一定讓我帶上幾塊姜預防暈車。我的手指常常腫痛,母親天天變著法兒做新鮮的生姜給我吃,因為她從網上看到,姜是阿司匹林和大蒜的競爭者,能夠稀釋血液和減輕風濕病。
母親整天腳不沾地地忙碌著,身上、頭發上、手指上,都散發著一股淡淡的姜味。這種香中有辣、辣中帶甜的姜味,像空氣一樣滲透到我的血液中,滋養著我的身心。這種沁人心脾的味道,也許就是母親的味道吧,是幸福的味道。而我的生命,也在這姜味人生的沁潤下,日漸豐盈厚實起來。
(摘自《科學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