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德州學院)
科學、完備的稅收法律制度將稅收行為納入良性秩序,鼓勵與客觀經濟規律相切合的稅收行為,是防治通貨膨脹的一個有力武器。因此本文立足于通貨膨脹的角度,來分析其對企業納稅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完善我國企業的稅收政策來應對和防治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企業納稅影響
1引言
自我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呈現出高速發展的趨勢,但是通貨膨脹率也在不斷的增長。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通貨膨脹的主要特征是貨幣貶值,物價的持續上漲,這些無疑都會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和加速居民的自有資產嚴重貶值。過高的通貨膨脹率甚至會對我國的社會生產生破壞性,擾亂我國社會經濟生產秩序。雖然目前的情況來看,通貨膨脹并不是影響我國經濟的主要問題,但是如果長期不加以控制,則會對我國的經濟建設產生重要的影響。
2通貨膨脹對企業納稅的影響
2.1通貨膨脹降低了企業的納稅額度
通貨膨脹是一個價格持續上漲的過程或貨幣價值持續貶值的過程這樣一個持續的過程必然對國民收入形成再分配對社會財富形成轉移,從而不可避免地對稅收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通貨膨脹對企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定額稅的相對量隨價格持續上漲而下降,使國家的實際稅收收入相對減少,在通貨膨脹條件下從事生產經營的經濟法人,其名義收入將隨著物價上漲、商品與非商品流傳額的增長而增加。但是凡是實行定額納稅的經濟實體則相對降低了納稅輛度,導致了稅收流失。也就是說如果稅收定額不變,那么國家稅收比如因通貨膨脹的沖擊,貨幣的貶值而呈現下降趨勢,同時由此引起的分配不公問題將更加尖銳。從長期看,通貨膨脹會造成稅源結構的變動,稅收信息的波動,稅負的升降不定,不利于各級政府稅收收入的穩定增長。從企業角度出發,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會導致商品成本的增加,且因個人所得稅的增加,職工要求企業漲工資,這也增加了商品成本,這些都讓商品的價格上漲。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下降,而商品價格上漲,這對于經濟的發展是非常不利。可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稅收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會總需求。
2.2通貨膨脹扭曲了企業納稅的稅基
通貨膨脹對稅收最嚴重的影響、也是最難消除的影響,是對稅基的扭曲。這一影響在所得稅中尤為顯著。雖然,公司所得稅大都采用比例稅率的征稅方法,即使是采用累進稅率,其累進性也遠不如個人所得稅,但通貨膨脹對公司所得稅的稅基仍存在嚴重影響。通貨膨脹對公司所得稅的影響表現在,公司的應稅收益中有一部分是虛增的,因為計入公司成本的固定資產折舊和原材料消耗等,都是按照當初的歷史成本計價的,它們并不能反映當前物價水平的重置成本。在這種情況下,與收入相配比的費用實際上不足以補償企業重置已經消耗的生產資料,因而在計算出的利潤中,必然會包括一部分資本回收,而在形式上卻表現為資本收益。企業實際上是為一部分回收的資本繳納公司所得稅。顯而易見,通貨膨脹對企業所得稅的稅基存在嚴重扭曲。
2.3通貨膨脹對企業納稅具有侵蝕性效應
通貨膨脹率的上升會使稅負降低,它將導致惡性循環。在納稅延遲的情況下,通貨膨脹率越高,稅收收入損失就越大。反之,從納稅人角度來說,由于納稅人在獲得應稅所得和實際繳納稅款之間,存在著的這一時滯,通貨膨脹可以使納稅人得到意外的好處。在通貨膨脹條件下,納稅人實際上是以貶值后的貨幣計算納稅義務,因而在無形中得到了一筆稅款扣減。通貨膨脹對所有稅收都有侵蝕性效應。當價格總水平增長時,稅收義務發生和稅款實際征收之間的時滯性,使得實際價值下降了。
3調整稅收政策抑制通貨膨脹的對策與思考
3.1降低稅率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稅。所得稅會計作為稅務會計學科的一個分支體系,是研究處理會計收益和應稅收益差異的會計理論和方法,是反映企業所得稅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的一整套會計原理、程序和方法。它以課稅為目的,按照合理、公平、競爭的原則,根據企業所得稅的相關法律法規,確定一定時期內納稅所得額,以對企業的經營所得以及其他所得進行征稅。所得稅會計就是研究如何處理按照會計準則計算稅前利潤(或虧損)與按照稅法計算的應稅所得(或虧損)之間差異的會計理論和方法。所得稅會計是財務會計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以財務會計的理論原則為基礎,以應稅所得和會計收益之間的差異為核算對象,以提供與決策有用的信息為目標。降低稅率,增加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也增加了企業用于投資的資本輸出,從而在擴大內需的時候,供給也增加,達到經濟發展的效益。從理論而言,降低稅率會導致財政稅收收入的下降。
3.2實現稅收法制的效益化
市場經濟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高效益,這也是我國的稅收制度兼顧公平,實現效率原則的體現。因此對企業的相關稅收制度在實施的過程中要體現效益化。即一方面在使得社會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的基礎上,增強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有效供給,防止過度需求的現象出現。另一方面,在通過稅收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同時,增強國家對通貨膨脹的宏觀調控,抑制因漏失稅收誤導利益分配格局而引發的通貨膨脹。因此在對企業的相關稅法進行制定或調整時,要保護企業的合法權利及正當利益,政府在對企業的稅法進行立法時,需要進行實地的調查,多聽聽企業的看法,并且征求一些稅務專家的看法,進行可行性研究。既要保證稅率的公平、合理,又要不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
3.3優化稅種結構
第一,從企業從所得稅入手,針對小型微利企業的優惠政策,可以適當調整其優惠標準,具體包括小型微利企業的資產規模、在職員工數量以及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度應該進行適當的調整,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適當地向競爭力較弱的中小企業傾斜;第二加強進出口稅收管理。針對出口環節,對一些與民生有著密切關系的商品以及一些稀缺資源實施嚴格的出口稅收政策。針對進口環節,要判斷各類進口商品和設備的目的,針對一些具有投資目的進口商品和設備,可以適當通過調整稅種來進行抑制,以此來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第三,加快和完善增值稅稅制。盡快將建筑安裝等第三產業的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征收,使納稅人在公正、公平的條件下競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莉瑤,李莉.淺析通貨膨脹對會計的影響及對策[J].新經濟,2016,30:67-68.
[2]江云.試析通貨膨脹對企業投資管理的影響與對策[J].時代金融,2015,36:63+66.
[3]錢俊東.高速通貨膨脹對企業的影響及解決方法[J].商場現代化,2015,04: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