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博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現如今,如何保證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成為了難題。費爾普斯在《大繁榮》書中從新的角度解釋,即依靠經濟知識的獲得與國家體系的建立,強調大眾參與的草根創新,從而為國家發展繁榮提供了理論視角。
國家創新草根經濟大眾創新經濟體制
熊彼特曾經在《經濟發展理論》中提出了創新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性,關注內容主要為產品、市場與產業組織。但費爾普斯在最新一本中文版著作《大繁榮:大眾創新如何帶來國家繁榮》中剖析了大眾創新等議題,展現了一個看待國家繁榮的新視角,強調“國家層面的繁榮源自民眾對創新過程的普遍參與”。這就依賴于每個人有著與眾不同的知識、技術、分析能力?,F代經濟由整個商業人群的新創意推動,大多數人都默默無聞,包括策劃者、企業家、金融家、銷售員以及敢于嘗鮮的終端客戶等。而在一個經濟繁榮的國家,每個人都是經濟創新活力的源泉,都在為經濟的進一步繁榮發揮著自身的重要作用。
一、《大繁榮》的分析架構
《大繁榮》中將國家創新從以下四方面分別論述:其一,保障自由權利、財產權利和融資活動的經濟制度。經濟自由對創新過程的啟動具有核心意義,如果社會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不能被接納,或者即使能加入,卻沒有合法權利分享工作成果,那么創新在這個國家的經濟生活中就會受到局限。其二,代議制民主為核心的政治制度的建設。代議制民主注重民主內容,而不強調公民直接參與的外在形式,不追求純粹性,而以維護公民的權利和自由為己任。很自然的支持現代經濟所需要的各種制度和文化。其三,支持現在經濟的正常運轉的經濟文化。現代經濟的特性是給商業創意的構思、開發與推廣提供回報。其四,人口、城市的繁榮與發展。人口增加的好處不但包括創新數量的增加以及能夠被更多人利用,還在于在新觀念和新產品沖擊一個國家時,人口密度越大,創新在經濟中傳播的速度就越快。社會發展的歷史不是絕對可預測的,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促進19世紀創新發展的各種文化和制度在18世紀都已成型,也沒有足夠多的人構思足夠多的新創意,創新的起飛必須等西方國家的人口達到某個關鍵規模才能實現。
繁榮的核心是生活的興盛:對事業的投入、迎接挑戰、自我實現和個人成長。國家層面的繁榮(大眾的興盛)源自民眾對創新過程的普遍參與。它涉及新工藝和新產品的構思、開發與普及,是深入草根階層的自主創新。費爾普斯指明了構建一個創新國家體系的重要性,構建國家創新體系的必要性面對洶涌而來的“新經濟”浪潮,為了加速我國經濟與世界接軌的步伐,當前有必要建立我國創新體系這樣一種全新的機制。
二、國家創新與繁榮的動力
早期和成熟的長期創新經濟的崛起過程中,各種經濟制度的創造和演變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因素被稱為“框架條件”。經濟制度的某些部分對于保護和促進創新活動及成果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重要的是經濟自由、財政權利與金融。
如果創意發明者能進入現有產業,自由創辦公司,那么一個國家的創新活動會更普遍。這種產業進入的自由允許企業家開發和推廣新產品,放到市場上接受檢驗,或者引入現有產品的新工藝。如果老牌企業在推出新產品或者新工藝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創新活動也會更普遍。因此,這類自由的出現在促進交易之外還帶來了非常深遠的不可預測的好處,最終將把人類的發展推向新的高度。費爾普斯提出了一個問題,工業革命后,現代經濟增長和創新的英國和美國制度變遷的創新動力是什么?按照熊彼得理論,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機會,從而使得企業家們競相實現。按照《大繁榮》中的解釋而言,國家創新動力不是來自外部的影響力量,更不是搭順風車實現的創新,而是來自國家內部的綜合因素集合而成的創新力量。
三、經濟知識的創新
當今世界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的時代 ,是知識創新不斷推動技術進步從而加速社會變革的世紀。重大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 ,深刻而廣泛地影響著整個世界的歷史進程 ,改變著整個經濟的發展面貌。
就定義知識經濟而言,形式性的經濟學分析究竟在何種程度上傳達了有關現實世界中所發生的事情的知識,試圖回答不同的社會成員所持有的知識假設與命題在經濟學中的作用。而《大繁榮》中的將經濟知識的產生與創新。在歷史的大多數時期,社會經濟的參與者很少能開展其經濟知識的活動。即使在西歐早期經濟體,打破過去的常規,收貨新知識和新經驗的創新活動也很罕見。費爾普斯從創新知識產生的視角分析現代經濟,認為其特性就是“給商業創業的構思、開發和推廣提供回報,包括物質回報與精神體驗,從而鼓勵人們對資源的利用進行創新探索”。其認為現代知識的起源就是努力、儲蓄和財富的增加等文化轉變的結果,強調各種精神要素的結合“最終為現代經濟特有的經濟活力提供了原動力”。
四、草根創新
國家層面的繁榮源自民眾對創新過程的普遍參與,它涉及新工藝和新產品的構思、開發與普及,是深入草根階層的自主創新。費爾普斯舉出的典型事例就是19世紀初期英美草根創新、大眾創業的例子。當時人們很開心、專心地工作,非常滿足。這并不是因為科技進步,當時并沒有太多新的科學發現,取而代之的是商業領域的創新不斷涌現。商人不斷創造、開發出新的產品、新工藝、新的生產形式,這些成功是一種經濟和商業上的創新,不是科技上的創新。“相信商業領域的這種自下而上的大眾創新,對于未來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至關重要?!?/p>
五、結論
19世紀興起的現代經濟在物質和非物質領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杰出的成就來自新力量的崛起——經濟活力。20世紀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能源和動力革命帶來的經濟高速增長?,F如今,中國也面臨著如何保證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難題,長期以來,草根創新、大眾創業在我國缺乏生成的土壤,這表現為知識產權保護不夠、準入門檻較高、稅費較重、融資難、辦事難等方面。制度的缺失使我國草根創新、大眾創業的潛力遠沒有發揮出來。唯有加快體制創新步伐,通過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讓每個有創業意愿的人都擁有創業的平臺,從而掀起大眾創業的熱潮。
參考文獻:
[1]埃德蒙·費爾普斯.大繁榮:大眾創新如何帶來國家繁榮.
[2]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
[3]馮·哈耶克.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
[4]李克強.要掀起草根創業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