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婷
(遼東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校園景觀設計中的文化脈絡主要是由校園歷史文化、學校教學的特征、整體風格的導向所組成,高校不僅是做學問的地方,更是一個不斷衍生新的文化氣息,并可以直接進行文化傳承的地方,也是進而影響廣大公民素質的文化基點。大學校園環境景觀當之無愧的成為校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潛移默化的陶冶著師生的性格情操,使師生在優美的環境中休閑、交流、學習,紓解生活壓力。
校園環境景觀設計生態景觀趨勢
校園環境景觀顧名思義,是人工與自然生態環境完美組合對大學校園地域環境面貌的直觀體現。校園環境景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歷史內容,發揮著無形的教育作用,它在賦予師生優美典雅的環境的同時,承載著記錄校園歷史、文化、傳統和社會價值取向的重任。在古樸、自然充滿書香氣息的校園環境景觀的熏陶下,歷代學子孜孜以求,在接受文化科技教育的同時,培養積極的心理情感和奮進的精神。感受著校園環境景觀帶來的歸屬感、責任感和自豪感。潛移默化中形成勤學奮進,愛國愛校,胸懷博大,誠實善良等優良品質的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的一代新人。
一、大學校園環境景觀的發展概況
校園環境景觀歷史與現狀最早的校園景觀追溯到古代,應該是大教育家孔子在山林之中,古樹之下的授課環境,古代校址的選擇更注重自然山水并與古典園林建筑相融合。到了近代,解放初期,校園多是由閑置會館、祠堂、教會學校遺址改建,新建學校多以建筑為主,校園環境景觀僅表現為綠化的花草樹木。當時間的車輪把我們帶到21世紀的今天,校園環境景觀已被賦予了太多的設計技術理念與人文的內涵,當代的校園建筑、景觀以它形態各異的造型、豐富的色彩、飽滿的質感、委婉的線條,多情的圖案符號,傳達著當代校園生活的文化底蘊和氣息。營造出體現多元化、立體多層次充滿智慧與創意的校園,充分表達了校園環境景觀建設與教育相融合的理念。
二、校園環境景觀設計的目的
優雅美麗的校園環境能夠給學生帶來身心的放松與舒暢,減輕高校生活、學習的壓力,使學生們能夠開闊心胸,陶冶情操,默默耕耘書壇,讓學生的心靈與智慧同時得到洗滌,因此說校園環境景觀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優雅的大學校園環境也代表著一個學校的人文精神面貌,不僅展示自我文化內涵,也起到提高了本學校的知名度的作用。隨著現代旅游熱朝的出現,許多大學校園環境景觀,已成為當地著名的旅游勝地。通過帶動旅游產業的發展,弘揚和傳播人文精神底蘊,促進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
三、大學校園環境景觀設計原則
大學校園環境景觀設計是綜合了設計學、建筑學、生態學、教育學、環境資源學、環境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的環境設計藝術學科。本著尊重自然規律、尊重生態規律,以人文歷史和學生的心理、年齡為出發點,以低成本創造高質量優美校園,使校園環境景觀設計與大學教育目的完美結合,適應當前培養高情商高智商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校園環境景觀設計具體原則:1)安全性。它是設計、建筑行業必須首要考慮的第一要素。要嚴把質量關選用優質原材料,優化結構性能,避免不穩定的形體。為師生創造和諧安全的校園環境。2)可持續性。尊重自然規律,堅持自然資源循環利用。把景觀和教育,科技和人文齊抓共管,讓生態景觀在校園生生不息代代相傳。3)功能性。校園主體建筑除保證學校正常的教學工作、生活外,要依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根據校園地域環境生態環境及人文教學特點設計建造能啟迪師生智慧的校園景觀。
四、影響校園景觀設計的因素
對校園環境景觀設計產生影響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兩方面。其中自然因素又分為:自然環境與城市環境。人文因素又可分為:校園文化、城市文化及可持續發展因素。
五、校園景觀設計發展的未來方向
旅游人文性校園校園景觀設計要把當地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風情相結合,在開發校園發展的歷史,突出校訓和對人才的培養模式的前提下,把當地的城市文明和現代文明相結合,在校園景觀設計中留下最難以磨滅的印記。在吸引游人觀賞的同時提高校園知名度。可持續發展生態性校園校園景觀設計越來越注重可持續發展、生態、環保。校園環境景觀時建在當下延用于未來。景觀設計以綠化為主題,使得可持續性和生態性相輔相成,相映成輝。
六、結束語
完美的校園環境應該是整座校園象一座整體的生態園系統,其中的建筑設施只是點綴其中的一部分,改變傳統的重建筑輕景觀的觀念,避免校園景觀單一、散亂、空間布局不合理的現象,對校園景觀設計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思考,把植物、水資源都融合到校園生態景觀中,營造出和諧優美人文氣息濃厚的校園環境。隨著社會科技文化的進步,教育的改革發展,大學校園環境景觀設計前景廣闊,大學校園因為有了景觀而更彰顯學校的人文精神、文化品位。校園景觀在學校深層次的文化內涵的襯托下,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為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