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凱
【摘要】眾所周知,語言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人的語言交際能力,只有掌握這一能力,才能在與人交流過程中實現溝通目標,完成交際任務。因此,學校語言教學無論是母語教學還是外語教學都不僅僅影響著學生的高考成績,更多的是肩負著為學生終身發展提供基本能力保障的責任。本文將從母語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高中 英語教學 母語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69-01
當前,英語已經不僅僅是一門簡單的考試科目,而是成為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那么,在英語課堂的教學中,怎樣既能使英語教學達到教學目標,同時也能使母語中的傳統文化,人文歷史,價值觀念等與之相互融合,通過母語文化的滲入使學生真正掌握英語這門語言,這也成為目前英語教學中所需關注的重點。
一、母語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現狀
在英語教學中,無論是單詞、語法,還是句子、短語的學習,都深受母語的影響。英語的學習和母語的學習之間卻存在著許多的差異。那么,在現在的英語課堂上,母語到底扮演的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教師和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對母語的滲入持什么樣的態度,下面筆者將進行一番探討。
現象一:母語應該“回避”
許多教育人士主張,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該盡量避免使用母語,他們希望在課堂營造英語環境氛圍,以便學生盡可能地發展英語思維能力、更多再現英語語言現象,從而更好地掌握地道的英語。從英語學習的角度來看,這一觀點有一定道理。然而,筆者認為他們忽略了大多數中學生在最初學習英語的時候首先是通過母語來理解英語的,之后在已經相當熟悉地掌握了母語的基礎之上再來學習外語。即母語是新語言學習的媒介,通過母語才能將英語和思維緊密聯系起來。很多初學者在用英語交流時,往往都是在心里用母語把要說的話思考明白,然后再翻譯成英語表達出來的。由此不難發現,英語和思維之間是間接聯系的,母語就是中間的媒介。
現象二:以成績為主要學習目標,忽視英語學習的交流目的
在我國,很多學校的培養目標就是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英語只是作為一門學科來教學,成績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在這種教育觀念之下,英語教學往往就變成了“啞巴教學”,變成了老師和學生在紙質卷面上與習題的“廝殺”,沒有任何文化層面上對語言的理解和認識。在課堂上,教師授課的第一語言就是母語,在課堂上對幾十個學生進行同一種灌輸式的講解,最終可以達成學生和老師學到固定的單詞、知識點和語法點的目的,從而提高考試成績。
二、母語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在2010年兩會閉幕后溫家寶總理的記者招待會上,總理引用屈原的古詩“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翻譯人員這樣進行翻譯:“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I woul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事后很多人發現其中翻譯的巧妙地方:漢語習慣說“九死”,英語一般要死上thousand times(一千次)才夠。在會議上總理引用古典詩詞,由于中文和英文的文化背景差別很大,其中深刻的文化內涵很難在翻譯中體現出來,一般都只能翻譯大意,而翻譯者如果沒有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是不能夠在現場短時間內準確翻譯的。學習英語的人都知道,翻譯講究“信,達,雅”,基本要求是忠實于本意,其次要準確、易懂。這就需要學習者在掌握好英語知識的前提下,也要有豐富的母語文化基礎,這樣在交流時才能不但忠實于原文又能文采斐然,贏得掌聲和贊許。
因此,筆者主張,英語教學中應盡量多用英語的同時發揮母語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初級階段的時候。必須注意的是,使用母語只是一種用以提高教學效率的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熟練掌握所學英語,用英語進行交際。所以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摒棄完全排斥母語和過分依賴母語兩種不科學的做法,活用母語,同時介入英語文化語境要素,更好的達成英語教學目的。
三、結束語
本文主要就高中英語教學中母語的重要性,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和探討。首先針對我國目前英語教學現狀進行了簡要的闡述,其次主要分析了在現代社會中母語在英語交際中的影響力及其重要性做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高中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母語與英語的融合的可行性。最終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能夠給予相關的高中英語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母語的滲入的實施,提供一些更具個性化的參考與建議。
參考文獻:
[1]李琳娜.淺談跨文化交際理論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1(16)
[2]龐璐.高中英語教材中文化內容調查[J].海外英語,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