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紅云
【摘要】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金融行業發展迅猛,全社會的融資總量增長的也很快,融資的結構也日趨完善;我國對于金融行業的宏觀調控體系也在不斷的完善中,金融行業的發展對于資源的配給平衡有著重要作用。當今金融市場的穩定、規范化也使得金融行業的整體實力和抗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成功抵御了國際金融危機并且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態勢。
雖然當前金融業對實體經濟良好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但當前金融對于實體經濟服務的質量與水平仍有著很多不足,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以及“三農”等實體經濟的基層群體、薄弱群體的針對扶助不足,導致木桶效應的出現,短板才是決定整體能力、價值的標桿,只有重視、加強發展力度,才能夠完善當前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與水平。
【關鍵詞】金融服務 實體經濟 股份
一、金融功能的理解
金融的功能主要是體現在以下六方面:一是供交易支付所用的結算方式,便于交易;二是匯集供給資源并將投入資金分化的幾只;三是創造能夠跨時間、空間(國界)、產業之間資源轉移的方式;四是提供風險管理的方法;五是提供資源、產品價格等相關信息來輔助并協調經濟相關部門間的分散性決策;六是對于金融交流、交易時所產生的不對等問題,及時糾正并提供問題引導解決的辦法。
二、我國當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問題
(一)金融服務的不全面性
1.金融服務的覆蓋面不足。正規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出現的偏差,從當前的體制來看,我國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根源在于金融系統以及銀行的結構上存在問題,金融資源不能夠供給急需資金的企業。金融系統與企業間的錯位導致了小型金融機構無法承擔相應的融資功能,從而將其轉給大中型銀行來供給。我國的大中型企業僅占到了企業總體的1%,上大下小的金字塔型結構使得逾六成的國有控股及股份制的商業銀行掌控了當前的金融資源。金融系統的層次間存在嚴重缺陷,金融資源的配置無法對應配給導致了金融體系無法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所謂的“體制內”正規融資又缺乏服務于小型、微型企業,這類實體經濟水平相對薄弱群體的機構。當前非專營性質的金融組織都堅持以“成文-收益”來考量投資標準,缺乏對實體經濟的分散性支持,銀行緊縮時期甚至將其排出正規金融之列。
2.貨幣空轉。我國自2008年至2012年社會融資量達63.5萬億元,新增人民幣的貸款額達到了38.1萬億元,這些數據已經是1998年至2002年的10倍左右,并且反觀最近五年間的融資成本也有明顯降低。金融市場的不斷擴大導致了當前房價的飛升,并將其轉變成了投資炒作的虛擬經濟市場。成本因此難以高效的投入實體經濟,隨著投資潮流涌入了房地產市場,恒大等金融巨鱷紛紛加入房地產投資隊伍,最終導致實體經濟難以降低成本,農業等領域也收到波及。
3.民間的資本缺乏管理與引導。當前我國的民間資本存在多方監管、監管真空等漏洞,小額信貸公司受地方政府的管控,而典當行、拍賣行則是在地方工商局管控之下運作。大型的融資擔保企業則是銀監會以及下屬機構來負責管控,多方監控導致了工作效率的低下,運行的效能也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缺乏引導的民間資金無法幫助經濟薄弱領域更好的加入融資市場,使得經濟薄弱環節的融資成本增加。
(二)金融企業與實體企業間的矛盾
2014年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多次出現在A股市場,并融資入股了很多上市公司。這些上市公司中包含了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科)、中國南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玻公司)、廣東韶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炬高新(600872)技術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且前海人壽已成為了各企業的第一大股東。然而前海人壽與各企業間的合作出現了很多摩擦,以萬科最具代表性。
去年7月起,前海人壽多次舉牌萬科,并占據萬科第一大股東的位置。隨后前海人壽遭到了包括王石、郁亮等萬科管理層核心人物的公開反對,均公開表明不歡迎前海人壽成為新的第一大股東。在去年,萬科方已公開質疑前海人壽寶能系的舉牌資金及舉牌行為的合法性,前海人壽寶能系也曾提請罷免王石和郁亮在內的所有現任董事會成員,雙方關系勢同水火。
但這所有事件都沒能夠阻攔前海人壽持續增持萬科股份的腳步。目前,前海人壽仍為萬科第一大股東。
南玻公司是與前海人壽產生沖突的另一家上市企業。與萬科同年遭受前海人壽股份爭奪戰,然而,伴隨著前海人壽寶能系的增持,南玻公司高管陸續離職,前海人壽與南玻公司的矛盾也就此在董事會會議上爆發。南玻公司方面原高管通過媒體發聲稱,此次管理層集體辭職的具體原因是寶能步步緊逼,故意拖延、刁難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大幅提高業績承諾,公司管理層對公司的未來喪失信心。而前海公司則表示從未干預南玻公司的運營,至目前,兩企業間的矛盾至今仍未解除。
當前金融企業對于大型企業的干預過多,而忽視金融經濟領域中弱勢企業的融資項目,無法達到金融業的生態平衡,不僅如此,與各大型企業間進行的融資也導致了很多矛盾產生。
三、我國當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對策
強化體制以及規范各方監管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根本,金融監管需要借鑒有著豐富經驗的金融大國,盡快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將金融監管的范圍不斷擴大,做到細致入微。因為我國的金融行業當前仍是國有企業或國有金融機構所控制,建立健全高效的金融監管控制體系能夠解決關鍵金融機構的道德風險問題。從2008年的金融風暴可見,系統性的金融風險檢測、預警的重要性,對于金融風險的監控也尤為重要。積極的借鑒國際通行預警辦法,建立能夠滿足我國當前特性的金融危機預警系統,才能夠做到對風險的即使發現,即使應對。
而就“險資舉牌”這類問題則需要積極參與股份分配的協調中,因為保險公司的資金相對豐富,雖然能夠活躍的舉牌吸收企業股份,但不宜過多的干預企業內部運營,這種非理性的干預往往會導致企業間的矛盾頻發,公司必須表明立場,不能夠放任企業大股東個體干預上市企業的管理層正常運營受控企業。
四、總結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整體態勢都有著主導性的影響,具有活性且服務范圍廣泛的金融服務能夠幫助被服務企業低成本便捷的融資,從而全面的發展我國金融以及各行各業。而金融業對于各行業間的關系也應當以和諧發展為目的,不能夠將財務投資企業的決策強加在實體經濟企業身上。一旦出現矛盾導致實體經濟的發展困境,必要時要以合法手段及時終結持股,減少雙方的損失。
參考文獻
[1]胡海峰,金允景.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量和水平[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4,05:101-105.
[2]曹廣偉.新世紀以來中國參與國際經濟體系變革進程的平臺運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高飛.監管引領銀行業著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量和水平[J].吉林金融研究,2012,03:1-4.
[4]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趙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N].湖北日報,2012-1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