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平
摘 要:語文學習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而閱讀則是語文學習的核心內容,有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其他科目的學習。而小學語文高段閱讀則是連接小學和初中語文學習的橋梁,對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因此,老師需要重視小學語文高段閱讀的教學,采用適當的方法和策略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段閱讀;策略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核心內容之一,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點關注。小學高段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此時老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不僅關乎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習,而且對今后的語文閱讀學習有著重要作用,甚至影響學生今后對讀書的興趣,對書籍的理解能力,因此,需要教師不斷地研究教學方法。下面本文就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策略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等方面進行分析。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本身是一個有趣的過程,只不過因為有些教師講課的過程枯燥乏味,一味地強調從閱讀中得到的結果,而忽略了閱讀的過程,讓學生感受不到閱讀的樂趣,自然對閱讀沒有興趣。要想讓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必須讓學生體會到閱讀本身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閱讀和理解課文,讓他們對文章有自己的理解和觀點,然后給予學生互相分享各自看法的機會。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以“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觀點看待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尊重學生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學生各自的想法上進行拓展解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認識。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充分的獨立思考,并且獲得成就感,這些都有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養成。堅持這樣的教學理念,學生就會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在學習過程中享受閱讀的快樂。
二、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策略
1.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式
當學生對于閱讀充滿了興趣,渴望進行閱讀和思考的時候,此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以便能夠對課文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通常來講閱讀方式有朗讀、默讀和略讀等,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應用不同的方式來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例如,略讀一般用來了解文章大意,有感情的朗讀用來品味作者寫作過程中的情感,而默讀則用來思考文章的寫作目的以及所表達的思想等。一篇課文可能需要用多種方式結合的方式來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閱讀方式的把握能力。
2.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就像《論語》中所說的“學而不思則罔”,只讀書不思考是不能夠有深刻見解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有效率”地思考,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找到文章的一個“切入點”,通過這個點挖掘內容的實質,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含義。互相交流也是提升越能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對于小學高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全方面地理解一篇文章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就需要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不同的學生對文章往往有著不同的見解,讓他們互相交流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從而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個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對學生現階段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以后的學習同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方法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徐特立曾經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多動筆,遇到好的句子要注意摘抄,遇到讀不懂的地方要做標記并且及時請教,并且要及時寫下自己的閱讀感悟。養成勤于動筆的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和理解學到的內容,還有助于解決學生閱讀中遇到的困難,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養成熟讀甚至背誦經典課文的習慣,熟讀背誦課文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在遇到相同問題時就可以很容易地解決。良好的閱讀習慣還有梳理文章的邏輯、與人交流讀書的感悟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讓學生以后的學習事半功倍。
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而閱讀則是語文學習的核心內容,尤其是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更是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需要教師的高度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著重培養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讓學生樂于閱讀,享受閱讀。同時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可以對課文有深入的了解,并且提升閱讀能力。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讓學生今后的學習變得更有效率,對于以后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彭益.淺談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7):90-91.
[2]郭元霞.淺談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3(9):124.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