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偉++關乃龍
摘 要:經濟的快速發展所產生的虹吸效應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大城市中進行工作和生活,從而使得城市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與城市光鮮亮麗外表相對應的是城市排水系統建設落后致使“城市看海”現象在我國各大城市中都時有發生,城市內澇問題已經成為了阻礙城市發展的一個難題。造成城市內澇的原因除了城市防洪系統建設不到位外,城市規劃中對于防洪需求考慮不周也是造成城市內澇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做好城市內澇的防治應當緊抓城市規劃這一契機,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從而將容易引起城市內澇的各主要影響因素發生的機率降至最低,以便更好的做好城市的防洪防澇。
關鍵詞:城市規劃;內澇;風險防范
前言
城市規劃設計是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結合各方發展需求對土地、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所進行的綜合部署和安排規劃。在城市在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藍圖,科學合理的規劃對于確保城市的健康、穩定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城市內澇問題是近些年來在我國各大城市中經常會發生的洪澇災害,造成這一災害的原因中除了城市化的盲目擴張外,不合理的城市規劃設計也是造成城市內澇災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1 城市內澇所造成災害及形成原因
城市內澇是城市在短時間內降水過多或是長時間的持續降水導致降水量超出了城市防洪排水系統的排水能力從而導致雨水等倒灌進城市中的一種現象。城市內澇多發生于我國多地夏季的雨季中,在城市內澇產生時其容易在城市中的低洼地帶或是排水能力不暢的地區形成。近些年來,我國的城市內澇呈現出多發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的各主要城市中,有近6成的城市不同程度的發生過城市內澇災害,其中這些發生過城市內澇的城市多集中在東南沿海、長江流域等雨水較為豐沛的地區。當城市中出現城市內澇問題時將會對城市的發展以及民眾的出行帶來極大的不便及一定的財產損失,嚴重的還會造成人員傷害。
造成城市內澇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綜合作用的結果,城市規劃設計是造成城市內澇災害的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的城市規模急劇擴增,而留給城市規劃所做出的分析、調研及規劃的時間被大為壓縮,加之城市規劃設計理念的落后使得城市規劃與城市發展速度不相匹配,從而導致城市內澇災害的發生。在現今的城市規劃理念中將經濟發展放在了城市規劃的首位,在加上“重地上、輕地下”理念的長期作祟使得城市規劃中對于防洪、排水等城市基礎系統的重視程度不足從而容易造成城市內澇的產生,而當城市內澇問題產生時僅采用“治標”的辦法,即僅僅重視城市排水系統而忘記了城市內澇是由多方面綜合作用所形成從而忽視了城市規劃這一根本性的影響因素。此外,在城市規劃中對于城市內澇問題考慮不到位是造成城市內澇發生的另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其主要注重的是對于城市總體布局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布局,而忽視了城市地下基礎設施體系的規劃建設。此外在城市規劃中對于城市內澇僅僅是從防洪方面進行考慮而忽視了對于城市內澇理性和深入的思考。在城市規劃中對于城市內澇防治缺乏合理的規劃協調,從而導致在城市內澇的防治中事倍功半。
2 做好城市規劃防止城市內澇的應對策略
做好城市規劃以更好的解決城市內澇問題首先需要從思想上意識到城市規劃在城市內澇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在城市規劃中應當加強對于城市現狀的調查分析及人口分布等狀況的調查研究,采用更為積極、穩妥的方式做好城市彈性規劃,彈性規劃是一種動態規劃模式,在城市規劃中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彈性對城市規劃中各種突發狀況實現良好的應對。此外,在城市規劃中要注意生態規劃理念的建立,以生態優先為城市規劃的第一原則在規劃評價中積極引入生態規劃評價指標和體系,以便在城市規劃中合理統籌的完成對于城市土地和空間的規劃。
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要從對方入手做好各方之間的協調統一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城市內澇問題,避免“治標不治本”的城市內澇整治行動的發生。在城市規劃的優化過程中為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應當從城市用地優化、城市道路規劃優化以及城市排水系統規劃優化等多個環節入手共同做好對于城市內澇的防治。城市規劃中對于土地布局的優化應當建立在對城市土地利用現狀進行大量詳細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在對于土地布局及空間利用規劃中應當充分尊重自然環境,做好自然環境和城市發展的協調。此外,在對城市土地的布局規劃中應當理順各類用地的需求和應用情況,通過調查-研究-規劃這一模式以實現對于城市土地的有效利用。此外,在城市土地規劃中要充分注重土地空間的混合利用,做好城市土地和空間的搭配統一。其次,在城市規劃土地規劃中應當注重城市天然水系在城市內澇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在城市規劃中盡可能的保留自然水系,以確保城市對于降水的承載力。做好城市道路的規劃也是做好城市內澇防治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在城市道路規劃中應當盡可能的避免道路出現凹陷地段,如非必要不建議在城市道路規劃中采用下凹式的立交橋、敞口式地下通道等的工程建筑。此外,在城市道路的規劃中要盡可能的使用透水材料,以使得雨水等能夠順暢的流入到防洪排水管道中以避免在城市道路中出現積水等的問題。此外,在城市道路豎向設計編制中,應當確保城市道路的標高要大于道路兩側綠地的標高,從而使得道路上的積水自然的流入到周邊綠地中實現自然儲水。此外,對于城市各地實行豎向分區控制標準,以便更為合理的確定雨水自排區和引導區。在城市規劃中對于城市中多發內澇的區域在城市規劃中應當盡可能多在豎向設計時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進行充分的考慮,以減少城市內澇的形成。在城市規劃中為做好城市內澇的防治應當積極做好城市防洪排水系統的優化,在防洪排水系統規劃的優化中應當積極借鑒國外經典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統的建設經驗,加強對于城市地下基礎系統的重視,在防洪排水系統規劃中應當從點到面從全局進行考慮分析,從而使得城市防洪排水系統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發揮防洪排水系統的整體性作用,避免城市內澇的發生,在城市排水系統的優化中還需要加強對于城市現有排水系統的梳理優化,從全局入手,以點帶面完成城市防洪排水體系的建設。此外,在城市規劃中還應當注意做好對于雨水控制和利用的規劃。雨水是城市內澇的罪魁禍首同時也是極為重要的淡水資源,在城市規劃中應當注意做好雨水的控制和利用,在總體規劃階段,通過合理的城市河道規劃充分發揮城市周邊水系在城市防洪、排水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起雨水調節系統,從而使得城市排水系統的承載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在城市的規劃中需要積極引入LID理念,既通過在城市規劃中采用分散的源頭控制措施,以做好城市發展與周邊環境的自然和諧,形成有效的城市排水系統和自然排水系統的有機融合,從而使城市排水系統發揮出1+1>2的作用,此外,在城市規劃中盡可能的延續城市原有水系的生態空間,并在城市規劃中加強對于透水地面技術的使用以增強城市的防洪排澇的能力。
3 結束語
“城市看海”等問題在近些年來屢見報端,已經成為了阻礙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造成城市內澇的原因眾多,城市規劃是其中的根本原因之一,本文在分析城市規劃在城市內澇防治重要作用的基礎上對如何做好城市規劃的優化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城市內澇發生的機率。
參考文獻
[1]陳巖.淺析醫治城市“內澇之困”的規劃方法——城市規劃體系下的內澇防治規劃發展與展望[J].城市規劃通訊,2013(22):21-23.
[2]逯惠艷.完善城市規劃設計 構建城市內澇災害風險防范體系——以長春市為例[J].行政與法,2015(6):53-58.
[3]賀小虎.當今城市內澇頻發 未來防澇設計先行——城市大雨“淪陷”拷問排水規劃設計——市政排水設施失靈的思考[J].中國勘察設計,2011(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