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摘要:教學水準不斷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更要體現學生積極動腦善于思考的學習精神,探究性學習方式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能夠不斷的創新,自主地學習語文知識,能夠找到分析問題的方法,具有正確地判斷思路,掌握語文課程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并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06-01
文科知識在分析的時候,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探究,要積極鼓勵學生自己探究學習的精神,通過應用了探究性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自己找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愛學習語文知識,那么如何將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中呢,下面就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1.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意義
語文是一門培養學生積累詞匯,提高語言能力思維判斷能力的學科,更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如果不開展有效的探究性教學,學生就會沒有創新的意識,死守陳規,學習成績不僅不會有突飛猛進的進展,將來就不會有科研方面發展,可見從學開始就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性。
2.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方法
2.1 興趣探究學習法。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好的朋友,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設置多個探究對象,讓學生們對自己的感興趣的題目進行探究,這樣才能夠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更好地進行學習。例如在學習《狐貍與烏鴉》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給學生提供幾個探究的題目"(1)烏鴉的行為反應了什么?(2)狐貍的行為反應了什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探究學習,最后教師在根據學生的答案進指導。通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一些心理,根據針對學生的反應更好地進行指導和幫助。
2.2 師生探究學習法。教師的重要職責就是引導學生具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在探究學習方法中更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1]。例如在學習《坐井觀天》這部分內容的時候,首先,教師提出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做景觀天的人,請問青蛙象征著生活的那種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們開始紛紛舉手發言,然后教師一一進行指導。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與學生打成一片,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結語: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探究性教學進行探討,這種教學方法很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具有自學能力,檢查自己的正確思維,對問題的解決就有堅韌的信心。總而言之,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能夠具有正確的學習方法,達到教學最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梁長玉.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方法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