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光輝
摘 要:音樂教育目的決不是為了培養一個個音樂專家,而是為了讓學生獲得一定的音樂素質,得到一定的音樂審美陶冶。當從教育學、心理學角度,從學生特點、教學大綱要求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來審視小學音樂教學時,顯而易見,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審美力、表現力及創造力,在感悟音樂中陶冶情操,才是小學音樂教學追求的主要目標。因此,認知活動和技能訓練活動不應成為其主要內容,感悟音樂才是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核心。
關鍵詞:小學音樂;感知能力;創設情境
一、讓孩子用表情感受音樂
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要素,是構成教學活動中豐富而復雜的情感現象的又一個源點。與老師一樣,學生也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他也能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對周圍的同學乃至老師施予情感上的影響。一個人在情緒發生時,會伴以身體外部的相應變化,這種變化就是表情。情感正是藉以表情而獲得其獨特信號功能的。表情在教學中的作用,往往不易被人們深刻認識,似乎是有之者固好,無之者亦可。其實情況絕非如此。
小學三年級下冊中的《小烏鴉愛媽媽》是一首敘事歌曲,通過小烏鴉急急忙忙趕回家喂媽媽進食的情節,在孩子面前展示了一幅動人的反哺圖。這首歌一共有三段歌詞,每一段描述出來的情緒各不相同,速度也在不斷變化。新歌演唱過后,在學生演唱時,我提出了速度上的要求:第一段用中速稍快的速度演唱,表現出小烏鴉的焦急心情;第二段用很慢的速度演唱,表現老烏鴉年老體弱的場面;第三段用中速演唱,表現出對小烏鴉的贊揚。在演唱過程中我突然發現學生的表情會隨著歌詞的情緒與速度的變化而變化,于是我就勢對學生進行了更深層的引導,啟發學生想象媽媽如何辛苦,如何養育我們,通過回憶,孩子們體察到了媽媽為他們的付出,自然地迸發出將來一定要好好報答父母的心愿。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聽新歌,并用自己的表情來表現出小烏鴉愛媽媽的情緒變化。當孩子們聽到第一段時個個表情焦急;聽到第二段時又表現出很傷心的樣子,甚至有的孩子眼睛都紅了;當聽到第三段時一個個都咧開了小嘴表現得很高興。這些簡單、生動、真實的表情正是《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在孩子們心靈中最樸實的形象,孩子們的表情對這一形象做了最真切的表達。
二、讓孩子用動作表現音樂
音樂活動是人類最自然、最原始的行為。人們有感于物、有動于心,便會情不自禁地歌舞起來,用叫喊、動作、敲擊等種種行為來宣泄情感,求取刺激,達到身心的平衡,這是人類的自發需要。音樂教育必須喚起這種人人生來就具有的音樂本能。
在音樂教育中,音樂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應該是為眾多的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著想,幫助他們,使他們也能參加音樂活動,也能成為積極的、有一定水平的音樂欣賞者,能夠從音樂中享受到樂趣。
奧樂夫說過:“讓孩子自己去實踐、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孩子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不應該把音樂放在首位,首要的位置應該留給學生,孩子比音樂更重要。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去實踐,按照他們自己的想象、利用他們自己的各種可能性去安排。老師給他們一個任務,每個孩子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去做他愿意做的事。教學的活動是孩子的活動;教學的最終結果,要從孩子身上體現出來。
在小學三年級下冊的音樂書中有一首欣賞曲《動物園》。在這首樂曲中一共描寫了十種動物,音樂雖然可以利用旋律與聲音表現動物,形象卻不易清晰明確。于是我備課時想這一課一定要做很深入的講解,才能讓學生真正聽出音樂所表現的動物的形態特征。可是當學生第一遍聽到音樂時都不由自主地跟著音樂動了起來。學生的表現讓我有些吃驚,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地理解音樂的美妙之處,也為了讓我更能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到底在什么程度,我放棄了原來的備課預設,生成了新的教學目標,那便是要求學生邊聽音樂邊用動作表現出所想到的是什么。只見學生時而做出大灰狼的兇殘形象,時而做出小貓機靈調皮的模樣,時而是母雞咯咯報喜,時而是公雞引吭高歌,時而是袋鼠歡蹦亂跳的玩耍,金魚悠閑自得地游來游去,時而是嗷嗷嘶鳴的驢子、盤旋飛舞的蝴蝶、忙忙碌碌的野蜂、沉重遲緩的老牛……所有的動物都在學生的動作中栩栩如生,教室一下子變成了一個有趣的野生動物園。在這一課中孩子們活靈活現的動作表演是他們對這段音樂最深刻的理解。
三、用“圖畫”來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感受音樂
如果一位音樂教師還具備一定的繪畫技巧和電教手段,那么在音樂教學中就能更好地利用情境來服務于教學。課上運用幾筆簡單的圖畫和電腦畫面能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感受音樂。在鑒賞《苗嶺的早晨》這首樂曲時,老師可以借助電腦動畫展現一幅美麗的苗嶺晨景圖: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遠處,群山綿延,一條小溪在山谷中靜靜流淌。近處,小樹林里小鳥嘰嘰喳喳地唱起了歌,幾位苗族小姑娘正去山上干活。學生邊聽、邊唱、邊想,充分調動感官,觸景生情,體會樂曲的意境。這樣通過“圖畫”輔助聆聽,使學生能進一步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體驗音樂的美妙境界,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
孩子的心靈世界有多么豐富,語言就有多么豐富,動作就有多么豐富,表情就有多么豐富。豐富的語言總是對生活做出最真實的表述;豐富的表情表達出與生活的強烈共鳴;豐富的動作是孩子對生活最深刻理解的“闡述”;豐富的想象是孩子最自由自在的創造。我們要搭建讓學生自主表演的“旋轉舞臺”和“夢想劇場”,以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需要,使學生在音樂實踐過程中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能力和創新思維都能得到良好發展,讓音樂的靈性在學生心間綻放。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