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財芳
摘 要: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征決定了其實施德育的獨特優勢。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以“識字教學”“課文講解”及“作文寫作”三個方面入手,就小學語文德育的有效滲透策略進行了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識字教學;課文講解;作文寫作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頭戲,在教師的教育實踐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更是在教學基本實施理念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科是一門具有較強人文性特征的學科,教師應當積極挖掘該學科中蘊含的豐富人文教育資源,促進學生語文修養及道德水平等的均衡發展。”這就表明了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一、在識字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
識字是小學生的基礎學習內容,對于學生豐富漢字積累進而推動日后其他學科的更好學習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影響。這就表明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占據的不容忽視的地位。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針對識字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巧妙而靈活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有效滲透。
筆者在自身的教學活動中就進行了積極的實踐,并切實獲取了預期中的理想教育效果。如,在教學“疆”這一漢字時,筆者就將其拆分成了“弓”“土”“一”“田”“一”“田”“一”七個部分,并向學生詳細闡述了其具體含義:一個國家并不是憑空形成的,而是由眾多英雄烈士用弓箭等武器捍衛一田、一田的土地才最終形成的。由于這一過程格外艱辛、格外坎坷,所以我們更要捍衛國家領域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田地。如此拆分記憶法,不僅使得學生深刻記憶了“疆”這一復雜漢字的結構,同時,更是深刻明確了其內涵,而后者很顯然為學生樹立起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識字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存在切實可行性。
二、在課文講解中有機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課文講解作為向學生滲透德育的有力突破口,并以此為基礎對學生進行恰當、有效的德育滲透。相信,此種教學方式既有利于深化學生的課文認知效果,同時,還能幫助他們真正從中汲取到有益的成長價值營養。
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就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如,在教學《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時,筆者就帶領學生著重分析了李麗和林園園對話過程中的語氣態度。如,由“現在可以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了吧”一句可以體會出李麗同林園園商量以及請求的語氣;由“我怕你把筆尖弄斷了”一句可以看出林園園并不樂意借給李麗綠鉛筆的態度……再結合自己平時生活經歷,細細揣摩李麗和林園園對話情感態度的基礎上,學生初步明白了林園園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筆者趁勢啟發到:我們生活在一個集體環境中,需要同他人進行密切的互動與交往。這就需要我們建立一種互幫互助的正確價值觀念,要求我們在別人向我們尋求幫助的時候,積極施以援助之手。養成助人為樂的良好習慣需要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如此,不僅幫助學生深入把握了《藍色的樹葉》這一文本的主旨內涵,同時更使他們自覺樹立起了助人為樂的端正價值觀念,真正起到了一舉兩得的良好教學效果。
三、在作文寫作中有機滲透德育教育
作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了學生大量的語文學習時間與精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抓住作文寫作教學的有利時機,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巧妙滲透。這也是取得良好德育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
對此,筆者深有感觸。如,在某次以“誠信”為話題的寫作教學中,筆者并沒有要求學生直接開始寫作,而是首先組織他們以該話題為中心展開了一次激烈的辯論活動。在該辯論活動中,學生自覺組成了兩大陣營,一方持有“誠信是現代社會背景下必須遵循的基本觀念”,另一方則認為“現代社會條件下誠信已經不再重要了”。雙方結合已有的認知經驗,展開了思維的激烈交鋒。這一辯論活動不僅使得學生明確了現代社會背景下繼續堅持誠信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同時也使得他們內心受到了強烈的情感沖擊,使得他們自覺堅定了日后誠信待人、誠信待物的正確價值觀念。在此基礎上展開的寫作,學生自然更有話說、表達更為流暢,文章質量自然也更有保障。
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其需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領與指導。因此,德育應當始終作為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表明,加強語文教育同德育的有機融合既是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特征的客觀要求,又是夯實學生語文修養的客觀要求,更是促使學生道德素質水平得到顯著提升與發展的客觀要求。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價值及社會意義。
參考文獻:
孫映霞.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探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