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萍
摘 要:落實年段學習目標、夯實識字寫字教學,加強語言文字運用,呈現學生學習過程,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最佳途徑。教師要明確目標、準確定位,遵循“識記—理解—積累—運用”遞進的規律,這樣才能切實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有效性;理解;積累;運用
2011版新課標頒布以來,細讀語文課標最為深刻的是這幾點:落實年段學習目標、夯實識字寫字教學,加強語言文字運用,呈現學生學習過程。細想想這幾點正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最佳途徑和有力保障。
在這里我就借人教版二年級下冊《雷雨》一課探討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目標定位準確,合理取舍
這堂課簡單的教學環節凸顯了簡明的教學目標:
(1)建立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識記4個生字。
(2)借助課文插圖,在運用中隨文了解生詞的意思,初步感受文章用詞的精準。
(3)梳理左右結構字的規律并能自主運用在書寫中。
(4)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練習用“ 越來越 ”的句式說雷雨前的變化。
目標定位準確,直指語言的運用這一重點。通常低年級教學重在識字,一般識字環節都在20分鐘以上,《雷雨》一課只有四個生字,從字形、字音上來看難度不大。學生通過預習和課堂上的自主學習很容易就能學會。因此,課堂上教師充分地放手,給學生自主學習展示的機會。老師把教學重點盯在提升低年段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上,在教學內容上大膽取舍,重點突出,直奔語言運用能力增長點——帶輕聲詞語的反復練讀;重點詞“垂下來”的意思和運用;“ 越來越 ”句式的理解和運用;“三看”寫字規律的梳理和運用。目標與內容的聚焦和整合,提高了課堂效率,孩子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在輕松愉悅的過程中識字學文。
什么是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做好合理的劃分,敢于取舍,就是有效的。
二、理解、積累、運用,層層遞進
漢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教學中要讓學生在語境中識字學詞,從而完成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讓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雷雨》這節課教學設計的三個環節都給了我們一些啟示。
1.第一環節互助識字、記字學詞游戲化,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
老師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活動,同學之間抽取卡片互讀互聽,通過這種檢測的方式,同學之間互助學習,在同伴間矯正錯誤,讀準生字的字音。接著,孩子們對“給拼音寶寶找朋友”這一活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學生參與度極高,由個人抽測變為群體展示,帶動學生群體的積極性,借此平臺教師及時鞏固和內化“輕聲”的知識和朗讀技巧。
2.第二環節在理解詞句中培養準確遣詞造句的能力
語言拓展訓練,以學生的“做”為核心。生詞“壓下來”和“垂下來”的意思,是難點。對這兩個詞的區別,老師把生活中習慣的用法聯系起來,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先觀察蜘蛛垂下來的動畫展示,直觀地感知“垂”的含義;接著比較“掉下來”和“垂下來”的異同;再創設生活情境理解運用“在什么情況我們習慣用‘垂下來?什么情況習慣用‘掉下來?”(石頭“掉下來”、小貓的耳朵“垂下來”),這樣的設計,讓孩子們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就是在“運用中去理解。”再讀課文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接下來創設語境(詩句填空)體會表達效果。“看圖,想著意思,選生字填入兩句古詩“萬條( )下綠絲絳”“千朵萬朵( )枝低中”,結合著畫面,孩子們很快就掌握了詞語的意思,這樣的設計就是“理解”和“運用”互相幫助,互相融合。
3.第三環節借助已有的知識幫助學生梳理遷移運用
本課的順序很清晰,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順序寫出了景象的變化,課文中也用“ 越來越 ”的句式展示了不同的景象變化。本課教學中,課文句式“ 越來越 ”,如果單純讓孩子們仿照句式說話其實不難,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但是我們關注一下二年級的年段目標,“引導學生練習說復雜句式,把說話訓練的重難點定位在‘連續說變化上。”從說一句起,到用上好幾個“……越來越……”連續說變化,表達一組完整的意思,在這種變化中感受雷雨這種自然景象的神奇、美妙,并且運用感受到的變化再次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情感體驗。這樣的運用來自文本,又對文本的理解、朗讀有了提升。說一個“越來越 ”不是重點,學生如果無從說起,教師可以直接提示“天空、云、樹……”重點要引導學生說多個“ 越來越 ”。什么是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憑借文本中語言的例子拓展語言運用訓練的空間,恰當運用語境化、生活化、現場化等實踐策略,引領學生走進扎實有效的語言運用訓練活動就是有效的。
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突出“語文味”,打好基礎教學?教師要明確目標、準確定位,遵循“識記—理解—積累—運用”遞進的規律,才能讓詞語在低年語文閱讀教學中“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黃淑琴.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詞語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3(7).
[2]林鈞達.讓語文課充滿“語文味”《劍南文學(經典教苑)》[J],2013(7).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