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梅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教學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方法以及古詩課文講解等方面,需要更加合理化,適當提升深度,對于學生的古詩理解能力培養會更有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47-01
古詩作文民族的瑰寶,同時在語文教學中也占著十分重大的比重,學習古詩,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塑造學生健康的情操、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語文知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于古詩有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要重視古詩的作者、背景相關介紹,讓學生能夠深入的進行了解,也要引發學生進行感情體驗,實現古詩學習的新境界,此外也要擴展學生的古詩知識,擴充他們的知識量,為他們的以后學習打下基礎。
1.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不在"逆水行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學生學好古詩,首先就要激發學生對于古詩的學習興趣。古詩與現代文不同,古詩大多言簡意賅,在理解的過程中還需要添加一些修飾詞匯進去,這在剛開始的時候會引起學生的不適應,所以就需要教師從古詩本身的特色入手,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認識到學習古詩的重要性以及趣味性。比如教師首先就可以從朗讀入手,古詩都有特點的平仄節律,所以在朗讀的時候就會顯得朗朗上口,很有節奏感,很有藝術魅力,教師就要先從朗讀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也有跟著讀的沖動。其次,教師也要對古詩的教學做一些特殊的準備,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通過教材配備的錄音材料進行播放,讓學生感受到一些新奇的教學模式在里面,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任務驅動的形式,讓學生喜歡上古詩,比如有些課文是需要學生通篇背誦的,而古詩只有短短的幾十個字,這就大大的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通過這些內容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充分設置情景,讓學生變得"書山有路"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符合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有效教學方法,它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能使小學生入情入境,深刻感悟,使學生在虛擬的環境中真實地感知古詩詞中所描繪的意象和意境,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古詩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引學生入"境"。具體方法有很多,主要方法有這幾種: (1)教師要向學生介紹作者及創作背景,介紹作者生活的那個特定時代,特定環境,使學生把握作者作詩時的特殊心情。(2)聯系現實生活,把現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詩中,拉近距離,搭起入境橋梁。(3)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通過出示幻燈片、圖片和錄音等輔助手段再現古詩詞的意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4)指導學生想象詩中的情節、場面,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古詩詞情景,從而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文內容和意境。
3.注重個性理解,讓學生體驗"潤物無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由于每個閱讀者的生活積淀,文化底蘊,審美情趣千差萬別,這就表明,閱讀反映學生個性心理的行為。有位哲人說:正是兒童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即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教師不能以自己獨白式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詩意的理解,只要學生借助注釋大體理解即可,在詩意理解上要充分體現并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詩人寥寥數語要表達的情懷卻在字里行間,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這種意境美最好的表現方式,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如何去展現,誦讀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誦讀,才能體會出詩的真味。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綠""何時還"等,都表達了一種濃烈的思鄉情,學生通過品讀理解,進一步體會到詩人思鄉心切的心情,此時,再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與詩人產生共鳴,這詩與情,情與境的交融,則是古詩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學生領略到古詩詞獨特的藝術魅力。學生吟誦詩文,抑揚頓挫,韻味無窮,不僅可以感受到漢語言的音律之美,詩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還可以積累語言,受到熏陶感染。
4.強化拓展連接,讓學生享受"學海無涯"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古詩詞教學中的拓展,表現出讀的拓展和寫的拓展。一節課只讀一首詩是不夠的,以一詩帶多詩已經成為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升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一是讀詩人的其他作品,加深對詩人思想性格的了解,把握詩人的寫作風格。比如教學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結合"淚"的意象鏈接杜甫的另一名篇《春望》,讓學生在對比閱讀中分析詩人面對國破家亡時的悲憤流淚和聽聞收復失地時的喜悅之淚,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感。二是讀相同主題的作品。例如,學習了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可以拓展學習高適的《別董大》、白居易的《青門柳》等一類描寫送別的詩,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寫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交流的重要方式。在執教《贈汪倫》時,結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兩句,引導學生寫出朋友間依依惜別時的心境。或者讓學生對古詩進行改寫,將原詩改編成故事、抒情散文甚至是現代詩歌。通過改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
總之,"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只要我們教師能夠逐漸培養起學生學詩詞的興趣,就定會將詩詞課上得興趣盎然、有滋有味、搖曳多姿。讓古詩詞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展現古詩詞教學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和豐富內涵,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去思考,呼喚著我們每一位教師去創新!
參考文獻:
[1] 陳向春.試談古典詩歌教學的新思路[J]. 長春大學學報.2013. (4)
[2] 戴寶云.小學語文實用教學90法[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
[3] 余惠玲.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思考[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