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摘要:數學教學是學生與教師之間交往互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從實際出發,創造出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的班級氛圍,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實踐、交流,獲得知識,發展思維,使學生們能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揚民主,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教師也要善于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的構思以及創新;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對于性格各異的學生來說,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發揮出自身的潛力。
關鍵詞:數學教育;教學方法;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98-01
1.明確指導思想擺正教學地位
就當前的教學情況而言, 主要問題是要把以升學為唯一目的的應試教育轉變到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軌道上來。真正把提高全民素質、培養合格公民、為滿足社會主義各行各業需要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礎作為每門學科教學的總目標, 把每門學科放在適當的位置以保證其總目標的全面落實。根據我國的經濟現狀和教育水平, 在今后若干年內我國大多數初中畢業生讀完初中后即要走向社會, 成為當地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者, 其全面素質的高低決定了他們能否很好地為當地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為促進本鄉本土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因此, 在初中階段強調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等全面教育十分重要。否則, 或則思想上不安心. 或則因文化基礎太差等, 而不能適應社會需要。即使是能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學生, 就算智育尚可, 其它方面不合格, 對他們今后的發展也不利。所以, 無論從哪種意義上講, 現在的以僅重智育為主要特征的升學教育是非改不可的,基于上述認識, 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活動都須考慮它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為教師既不能不重視本學科的教學, 也不能不恰當地強調本學科的重要性而擠占其它學科的時間或增加學生學習負擔。
2.因材施教要針對學生
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方法,每個學生都有其個性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地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針對其特點進行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必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他們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一個優秀的教師,會用一千種方法教育一個學生;一個笨拙的教師,只會用一種方法去教育一千個學生。"確實,一個優秀的老師,會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手段去教導學生。班里的幾十個學生是一個差異較大的群體。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尤其是對后進生。后進生因知識基礎較差,他們會自暴自棄,老師要常鼓勵他們,使他們對自己增強信心。教育學生時,教師要和藹可親、孜孜不倦、循循善誘。
3.注意訓練培養學生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做題速度和效果,平時就要給他們做一些練習題。怎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一是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質疑問題。二是多鼓勵和啟發學生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觀察,向多種思路發展。三是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多做數學習題,這是數學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項。當然,訓練學生的能力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訓練學生,要從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入手,也要從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入手。通過訓練,將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機結合起來,加強自學能力。訓練使學生體會到,學好數學對生活是多么有用。
4.將開放問題入課,與中考試題“接軌”
全國各省市的中考數學試卷告訴我們,必須將"開放式問題"放入數學教學內容,必須將"開放式問題"帶入課堂,否則,在中考中就要"栽跟頭"。其實,讓"開放式問題"走進教學課堂,能收到讓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一,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其二,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其三,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其四,有利于培養學生"開放式"的數學思維;其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開拓進取精神;其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其七,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學應用的能力。
"開放式問題"的顯著特點是:(1)思考的空間極其廣闊。(2)思維活動的自由度更大。(3)思維活動易于展開。(4)在思考中能提出的問題更多。(5)解決問題的途徑更多。它與我們過去那種傳統的封閉題型不同。
"開放式問題"的類型及解題方法:(1)條件開放題。這類問題是結論明確,求使結論成立的條件,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一般是從結論入手,逆推其條件,其過程類似分析法。(2)結論開放題。這類問題是條件明確,求相應的結論。(求變化規律;尋求多種結論;尋求可能的結論)(3)策略開放題。這類問題由于沒有教師的權威性結論作為參考。所以學生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個人很難將所有的答案和解題策略窮盡,但又缺乏現成的可套用的解題模式。這類問題需要學生能創造性地解決,最好是個人的獨立思考和積極探索再加上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群體活動。
總之,在新時期,我們教師要勇于創新,大膽探索,結合實際生活改革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為培養21世紀的人才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