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復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新課改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開來。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在培養學生數學專業素養和邏輯思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小學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啟蒙性階段,為學生初中、高中乃至大學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前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給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創新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增添趣味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從而促進有效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元素;課堂教學;積極影響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模式,即在上課之前按照課程標準進行備課,在課堂上按照教學設計進行講授。這種教學模式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所以,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改變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本文通過分析三種新型的帶有趣味元素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希望為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提供借鑒。
一、設置具體的情境,增添趣味元素
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還比較低下,所以,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設置具體的、合理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可觀的、可觸摸的教學環境中高效學習數學,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促進有效教學。
例如,在講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北師大版)《搭一搭》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自己拼搭各種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學會用一些具體的方向詞去描述立體圖形的相對位置,不斷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和想象能力。在進行本課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各自從家里帶來正方體、長方體形狀的積木,在課堂上進行實際操作。在課堂上,教師先給學生做示范,根據不同的要求搭出不同類型的立體圖案,并帶領學生分別分析從圖案的上、下、前、后、左、右看到的圖形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增加了課堂的有趣性。之后教師指導學生用自己所拿的積木進行堆積,并與同伴之間探討自己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這種設置具體情境的形式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性,促進了學生的有效學習。
二、合理使用多媒體,增添趣味元素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以其特有的優勢,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相關的動態圖畫、優美音樂和形象視頻,給課堂增添了趣味元素,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活躍了整個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歡快、輕松的課堂環境中有效學習數學。
例如,在講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北師大版)《國土面積》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掌握一些大的數據的具體改寫方法,通過組織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逐漸使學生認識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并不斷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較大數據。在進行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展示一幅動態的中國地圖,并標注“國土面積是9600000平方千米”。動態地圖的形式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都在積極思考:“我們所學的內容和地圖有什么樣的關系?老師要教會我們看地圖嗎?”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進入本課的學習,即“9600000作為一個巨大的數字,如果想方便記錄的話,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形式來寫?(960萬平方千米)”教師給學生在多媒體上列出一系列的以“萬”為單位的數據,并進行改寫,讓學生觀察這些數據的具體改寫形式,找出一定的規律。之后教師展示出各個省份的土地面積,指導學生按照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類似的改寫。多媒體教學的形式給課堂增加了很多趣味元素,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有效教學。
三、使用趣味性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生興趣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應用,讓教學生動、有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隨時觀察全班學生學習情緒,更要特別注意觀察學困生的學習情緒,他們往往上課思想開小差、不集中,對教師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無味的語言講課模式聽不進耳,對數學知識也不感興趣。這時,教師應恰當運用藝術性、趣味性的教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教師的語言風格,直接決定了學生對教師的喜愛程度以及對這門課程的學習熱度。幽默風趣的老師往往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困生也不例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學困生除了對老師講授的學習內容不感興趣,老師說的其他東西都很在意。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將知識點,盡可能地編入應用題或者日常的生活經歷中。比如,買菜逛街所涉及的運算都可以用來給學生講解,既實現了知識講授,又能夠吸引學困生的興趣。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引進新型的教學模式,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不斷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整個課堂氣氛,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從而促進教師的高效教學和學生的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鐘菊珍.淺論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與實踐[J].尋烏縣城關小學學報,2013(6).
[2]熊覓.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