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倩文
摘 要:發展性教學評價關鍵是要求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核心是重視過程的總評價。通過分析基礎數學教育存在問題后以《找規律》為例,一節低年級通過運用介質評價、師生評價、生生評價、語言藝術評價等方面探索有效的低年級數學課堂發展性評價。
關鍵詞:發展性評價;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新一輪教育評價改革中明確提出,“要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教學實踐的功能”。發展性教學評價關鍵是要求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核心是重視過程的總評價。一節低年級有效的數學課堂,發展性評價將會極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動力和潛能。
一、當前我國基礎數學教育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評價內容仍然過多倚重學科知識,仍以傳統的紙筆考試為主,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而忽視了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情緒、態度和習慣等綜合素質的考查;評價重心仍過于關注結果,評價主體被評價者仍處于消極的被評價地位,不能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
二、發展性教學評價在課堂中的應用——以《找規律》為例
1.依據《中山市小學數學教學標準》對《找規律》一課進行教材和學情分析
《找規律》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第一節的內容,主要是發現生活中熟悉事物的隱含規律。縱觀《中山市小學數學標準》的各單元結構來看,《找規律》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找規律的知識。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因此,本節課以最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是本單元的切入點。根據以上學情,結合《中山市小學數學教學標準》所提出的給學生應有的機會及老師提供的幫助,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讓學生情境中找出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并找出下一個物體;(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操作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從中體會規律的美和創造的快樂,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2.課堂教學巧用介質評價
在學情分析方面,學生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由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容易渙散,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因此,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巧用評價介質,給學生分好小組,蘋果組、雪梨組、草莓組、香蕉組,對每組的學習情感、合作態度、學習習慣等方面進行發展性評價,結合本課的學習內容,我給表現積極的小組以鼓勵,并有意把有顏色的星星設計成有規律的排列,為本課小結作鋪墊。對于學生個體的課堂評價,我還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設立了一些具有促進學生發展性的獎項,如“進步之星”“思考小博士”“書寫之星”。評價的內容立體多元化,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生生互評,為課堂教學增添評價的價值
課堂中不應只有老師對學生的言行給予關注和評價,也應加強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反省、自我評價的能力。在《找規律》一課中,我設計了一個環節——創造規律。此環節的目的是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參與評價和被評價,這也是發展性評價教學的重要內容。此環節我給學生提供了圖案不一樣的貼紙給每一位學生,學生利用貼紙創造有規律的現象并展示。學生作品展示到黑板上,并問:“你覺得自己創造的規律有創意嗎?”給予學生肯定的評價后,我展示另一位學生的作品,他把圖形排列成有規律的圓。學生當中立刻發出了“哇”的一聲,我抓緊機會,請學生評價了第二位學生的作品,生說:“第二個同學的作品很特別。”這個環節學生在自我評價中得到進步,在小組評價中得到收獲,在評價他人中獲得提升。
4.語言藝術評價發揮發展性教學評價的促進作用
發展性教學評價,也包括在課堂教學中語言的評價。教師課堂中評價語言要注意適度和科學。有的老師喜歡用“太棒了”“老師太喜歡你了”等語言評價學生的發言,我覺得這些語言有些過了。老師的評價應有針對性和導向性。在教授《找規律》一課中,學生的每一次發言我都耐心傾聽。根據《中山市小學數學標準》給學生就用的機會中,學生合作交流的機會很多,為此,在此課中,我也設計了很多問題和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如,小組內學生代表匯報組內發現的規律,一年級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在不斷培養中,學生表達出意思,我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如:“你回答問題的聲音真響亮”“你的表達得真完整”等。這些語言除了可以讓學生本人感到學習的成就感外,還可以激勵其他學生參與到積極回答的行列,充分發揮發展性教學評價在課堂中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燕.中山小學數學教學標準[J].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李艷瑩.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