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
小學生學好文言文的策略探析
江蘇省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劉 霞
新課程、新理念呼喚教師以小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為出發點,在小學生“最近發展區”內,順應小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情趣,以“讀”入手,讓小學生多讀多誦,讓小學生讀出樂趣,讀出魅力,讀出精彩!
小學生 文言文 策略探析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的“總目標”中倡導小學生能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以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要吸取中華民族文化營養讓小學生學好文言文知識是極其重要的環節。文言文作為當代書面語言的一種形式,本身就頗具一定的藝術價值,小學生如能恰當地學好文言文將會為日后進一步認識、親近并發揚祖國的傳統文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現代使用的白話文本身就起源于文言文,繼承了古代文言文的不少特點。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在平時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或日常學習生活中就應潛移默化地為小學生滲透一些與文言文相關內容的教學。比如,教育小學生如何正確使用偏旁時,就要著力教會小學生明白到帶有這個偏旁的含義是什么。如教學帶有“斜王旁”的一些字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領、點撥、指導小學生自主總結歸納出帶有“斜王旁”的一類字大都是表示古代的一種玉器。也許有小學生會認為這類字為何不寫成“玉”字旁呢?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進一步探究其中的奧秘。原因是因為最早“王”和“玉”都是三橫一堅地寫,“玉”字并沒有一點,只是“玉”字的三橫是等長距離的,而“王”字是上兩短橫靠得緊,下一長橫離得遠,后來為了將“王”和“玉”兩個字嚴格地區分出來,才給“玉”字加上了一個點。所以現在將“玉”變成偏旁時還是三橫一樣長的,只是最后一橫得變成提。諸如此類的造字法的小知識,不僅教會了小學生將字型認識清楚寫美觀,更讓小學生自主體驗、感悟到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奇妙無窮。
教師應以小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為基本出發點,努力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引領小學生從點滴做起,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去努力學好文言文。比如,某骨干教師依據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開發了在不同時節下以“花”為主題的《在農歷的天空下》的詩詞誦讀的語文課程。這位骨干教師引領小學生依托傳統節日去研讀經典、品位經典,用豐富多彩的的,讓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去表現經典,如用繪畫的方式去表現經典,用書法的方式去表現經典等,小學生收獲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對自身語文核心素養的滋潤。
一些耳熟能詳的名言警句、古代詩詞,簡單、易理解,是小學生學好文言文的最佳素材,而對這些內容的學習方式、方法、策略與文言文的學習有相通、相融、相交的地方,當小學生積累到一定的“量”后,再去學習相關的文言文,自然也產生“質”的飛躍,自然會產生一種親近感,而非陌生感。精典的名言警句對小學生進一步去自主閱讀經典文學,能起到有效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教師還可以為小學生適時、適度、適量、適當地講述一些與文言文相關聯的奇聞趣事、寓言典故等,以進一步激發小學生學好文言文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比如,教學蘇教版教材(文本)《靜夜思》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知道日本就有不同版本的《靜夜思》,日本版本中就用的是“舉頭望山月”與我國的版本有區別,為此引發小學生對文言文進行探究的強烈欲望。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對文言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理解,如《靜夜思》中的“床”就可以讓小學生明白到唐代的“床”并非是當代人們睡覺的“床”,而是指“胡床”,那胡人的床又是什么呢?胡人的“床”相當于現在的馬扎。原來是大詩人李白提著馬扎坐在院子里抬頭看月亮,低頭思故鄉。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并沒有玻璃,李白何以能看到“月光”呢?更無需說日本版本中出現的“山月”了。課堂上教師雖說是在于小學生聊些時事趣聞,卻告訴小學生中華悠久的文化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引經據典,深入探究的,但探求起來一定會樂趣無窮,魅力無限的。
文言文的形式大都講究的是句式的工整,或者強調的是長短相間,強調的是節奏明快,強調的是平仄相對等。文言文讀起來抑揚頓挫,瑯瑯上口,能帶給小學生一種強烈的語言上的酣暢。
比如,《三字經》《百家姓》等,小學生朗讀起來唇齒間會鏗鏘有力,小學生之間可以作兒歌似的互相記誦,饒有趣味。教師如何巧妙地合理地科學地恰到好處地抓住這個特征,顯然,就呼喚教師能對小學生的誦讀進行科學的引領、點撥、指導,可以指導小學生讀準,可以指導小學讀正確,可以指導小學生讀出停頓,可以引導小學生讀出節奏,可以指導小學生讀出語氣,可以指導小學生讀出語調,可以指導小學生讀出語感等等。有語文教育專家強調,小學生讀書時,尤其是朗讀文言文時一定要讀得字字響亮,而且不可以隨隨便便的多讀一個字,少讀一個字,誤讀一個字,更不可以牽強附會。專家特別強調小學生朗讀時,尤其是朗讀文言文時應反復朗讀多少遍,便可以瑯瑯上口,達到經久不忘的境界。
古人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憋@然,小學生如果反復朗讀文言文,便會自曉其義。教師對小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要求切忌刻意去拔高、更無需“字字剝碎”讓小學生“生吞活剝”地片面理解。新課程、新理念呼喚教師以小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為出發點,在小學生“最近發展區”內,順應小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情趣,以“讀”入手,讓小學生多讀多誦,讓小學生讀出樂趣,讀出魅力,讀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