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萬紅小學 朱芹芬
以情傳情話美育,拓寬語文新視野
江蘇省張家港市萬紅小學 朱芹芬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美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深入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感知文本人物的形象美,品味文本的語言美,體驗文本的情感美,讓語文課堂以情傳情,拓展視野,變成美的天地。
小學語文 美育 視野拓展
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階段是幫助學生豐富、積累知識的階段,更是讓學生形成能力,提高學生審美情趣的階段。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質兼美的文章,而作為語文教師就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美的元素,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讓學生能夠發現美,甚至創造美,從而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獨特的人格魅力。
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而引導學生對話文本,讓學生自主探究是高效閱讀文本的關鍵。那么,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將解讀人物形象作為重點內容,這樣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引導學生正確審美,深刻感知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例如,在教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將教學重點預設為充分體會文本中彭德懷這一人物形象之美。在教學的具體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整體內容進行體會,然后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探究。在自主質疑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彭德懷為什么一定要殺死大黑騾子呢?”教師抓住學生的疑問進一步引導:“是啊,老師也有這樣的疑問。在文本中的這匹大黑騾子,和彭德懷有著很深的情感,一路上陪伴著彭德懷,形影不離,但是,彭德懷卻下達命令,讓人們將大黑騾子殺死,原因是什么呢?是不是在彭德懷的心理對于大黑騾子并沒有那么深的感情呢?”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學生走近文本,充分解讀,勾畫文本中的相關句子,然后學生們這樣表述:“在我讀課文的時候,我發現文本中有一系列動作非常生動,例如深情地撫摩、背過臉去、緩緩地摘下了軍帽、推開肉湯等,這些動作都能讓我們感受到彭德懷對于大黑騾子的感情之深。”教師抓住學生的思考角度進一步追問:“那么,彭德懷一定是有非殺大黑騾子的理由吧。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考慮這一問題,大家意識到彭德懷是迫不得已殺死自己最喜愛的大黑騾子的,因為他更愛自己的戰士,不能看著戰士們因為饑餓犧牲生命,這樣學生們體會到彭德懷作為一名軍人的錚錚鐵骨。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彭德懷的精神之美深深感動了學生,激起學生的感情漣漪,讓學生獲得了情感的升華。抓住關鍵語句,體會文本中的形象特點,感悟形象之美,這樣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中的語言或者優美生動,或者含蓄雋永,讓人余味無窮。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引導學生深入品味文本的語言美也能讓學生感受文本之美,接受中華文化的熏陶,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安塞腰鼓》這篇課文的突出特色就是語言的精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內容——這篇課文介紹的是一種別具特色的民間舞蹈,這樣的藝術形式具有非常強烈的激情以及張揚的生命力。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的語言進行品味:“同學們,這篇文章不僅內容美,讓我們感知了民間舞蹈的另種風情,同時我們更要關注文本的語言,因為我們得到的美的享受都是作者通過語言文字展示給我們的。那么,你們能根據自己對文本的解讀談一談這篇文本的語言之美嗎?”例如有的學生這樣表述:“這篇課文中作者使用了詞組甚至詞單獨成句的形式,節奏感很強,非常明快,這樣的句式讓我們在讀的過程中也會采用一種急促的語調來讀,讓我們充分體會到文本中描述的后生們狂放而熱烈的舞動。”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那些語言別具特色的文本進行細致地咀嚼,引導學生反復品味、誦讀文本中優美生動的語言,這樣的品讀過程也是享受語言之美的過程。
小學生擅長形象思維,對于直觀的畫面更容易把握,多媒體的使用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情境中去學習,通過耳濡目染獲得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進而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南沙群島》這篇課文時,教師就精心設計了精美的多媒體課件,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直接感受到南沙群島的美景,從而把握文本的內容和情感。這是小學三年級的一篇文章,三年級的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還不強,因此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學生對南沙群島的美麗風光感受并不是很強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將南沙群島的風光直接展示出來,配合聲情并茂的講解,不僅帶給學生視覺上的享受,而且讓學生直接走入真實的情境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去解讀文本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多媒體的最大優點就是形象性和生動性,將抽象枯燥的文字轉變為形象具體的畫面,將文本中描繪的情境再現出來,有助于誘發甚至升華小學生的情感體驗。
總之,小學語文不僅具有工具性的特點,也有人文性的特征,而作為語文教師就要讓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文本情感,接受情感美的熏陶,讓學生走進美的世界,享受美的廣闊天地。
【1】賈捧姣.淺談如何用好小學語文教材之美【J】.教育教學論壇,2011(12)
【2】蔡偉,黃秋月.文學的真實與歷史的真實——對小學語文教材選文批判的回應【J】.上海教育科研,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