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城南校區 袁小芬
建設班本課程,推動教育“供給側改革”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城南校區 袁小芬
開發班本課程是基于教育“供給側改革”思維下的一項優化教育結構、推動教育發展的有效措施。
供給側改革 班本課程 國學經典
深挖國學經典中的德育元素,努力營造濃厚的教育氛圍,讓主題德育行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寓教育于活動之中,使學生在新穎的活動中受到道德教育,陶冶學生美的情操。
1.處處經典句,張張圣賢影。在教室中創設班級文化氛圍,努力營造德育陣地。在班級文化宣傳的主陣地后墻的板報上張貼國學中的經典段落,并配上相應的人物畫像,在教室的黑板上方張貼國學文化的核心“仁、義、禮、智、信、忠、孝”,并以此作為班級文化的核心。
2.節節德育課,拳拳仁義心。筆者平時深入研究國學內容,提煉國學中的德育主題,利用晨會課分主題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并要求學生將接受到的教育落實到行動中去;在班會課上舉行國學德育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重溫已經閱讀過的國學經典,在經典中接受了精神的洗禮,讓學生傳承了中國幾千年以來的道德傳統,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國學經典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內涵,在平時的學習中,筆者努力創設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行動,走近經典,在經典的精妙世界中徜徉,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開設國學經典論壇。在誦讀一段時間的國學經典后,讓學生任選自己最喜歡的一段國學經典,自主搜集材料,理解經典的涵義,挖掘其背后的故事,自主組織語言,形成書面文字稿。每周用一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學生先在小組內將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講述給小組成員聽,接著每組推選一個準備得最充分、講述得最精彩的小組成員到講臺前將自己的成果與大家分享,充分展示學生的自我風采。
2.與各學科緊密聯系。筆者是班主任,同時任教語文學科,平時努力與各學科任課老師溝通,力求將國學元素擠進課堂。語文:每節語文課的開始,讓學生背誦幾句國學經典;平時,根據相關國學主題,讓學生寫國學征文、設計手抄報和書簽等。思品:讓學生在相關課堂中鞏固“仁、義、禮、智、信、忠、孝”等方面的德育,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應該怎么做,為自己的形象塑造作出規劃。美術:根據經典句子,繪制相關的小故事,可以是流傳至今的經典小故事,也可以是自主創作的小故事。音樂:可以將國學經典句子融入到已經會唱的膾炙人口的歌曲中,進行“歌詞變臉經典”大傳唱。總之,利用一切有利的學科資源滲透國學文化。
用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解讀和展現國學經典的精髓神韻,讓國學走下殿堂,走進學生中間。
1.用歌聲傳播經典。國學經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根據國學經典創編出來的歌曲約有四千多首,筆者選取其中最優質的資源,在晨會、班會、音樂課上引導學生練習學唱。同時結合各種節日和班級的慶祝活動,讓學生唱響經典、傳承經典。
2.用舞蹈傳承經典。國學經典就是一座文化藝術的寶庫,《木蘭詩》《將進酒》《琵琶行》……這一部部國學經典都適合拿來演繹。在本學期的班級文化展示活動中,筆者聯合音樂老師精心組織學生編排了一臺國學經典舞蹈演出。
筆者在平時的班本課程建設中,就一直堅持知行合一,要求學生將學到的國學經典運用到平時的實踐中。
1.發掘國學元素。在課余,筆者要求學生走出校門、走出家門,去發掘生活中的國學元素。國學中的九大元素有:孔子的為人之道,老子的處事之道,莊子的養性之道,孟子的君臣之道,荀子的學習之道,孫子的韜略之道,管子的教練之道,韓非子的統馭之道,鬼谷子的權謀之道。在了解了有關這些國學元素的知識后,筆者要求學生在生活中,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努力發現這些國學元素,看看生活中的人們是如何為人、如何處事、如何養性等等,有什么可取之處,又有什么該摒棄的地方。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學生通過體察他人,對照自己,讓自己的言行舉止有了參照物,可以使自己的表現更加合乎中華民族的傳統規范。
2.走近圣賢故里。曲阜,古為魯國國都,曲阜有著名的“三孔”:孔廟、孔府、孔林,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筆者向學生大力推薦了去曲阜游學。有的學生跟隨父母,來到曲阜,在旅游的過程中,收獲頗豐,他們跟隨父母奔波游走于這一方圣賢故地,在滲出肌膚的汗水中感受圣賢的情懷,汲取歷經歲月沉淀的人生哲理。當然,還有孟子的故里鄒城、老子的故里鹿邑等等,都是值得前往的好地方。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素養的發展,如學生的創新素養、信息素養、財經素養、國際素養等未來素養,要讓學生將來能夠運用這一系列的未來素養,適應未來社會,為自己和祖國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1.申請國學訂閱號。當今社會,微信的使用頻率很高,人們通過各種訂閱號瀏覽大量的信息。筆者積極申請國學訂閱號,讓孩子們當管理員,自己在學習之余,努力地推送國學方面的文章,還有筆者班級圍繞國學學習自主搞的一些活動過程和成果的照片等,發散國學文化的影響力,同時培養孩子們瀏覽、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比較東西方文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孔子學院”在國外建設起來,我國的傳統國學得到了外國人的認可,那么西方文化與我們中國國學文化的異同在哪里,我們該怎樣看待西方文化與中國國學文化的差異,怎樣在平時的生活中進行揚棄。于是,筆者組織學生到網上學習,同時展開熱烈的討論,每次討論定一個主題,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有所得,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了學生的國際素養。
教育“供給側改革”是一項積極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工程,是一項惠及學生、家庭、社會的教育工程。作為一名小學教育工作者,促進教育的改革發展是我們不可推卸的重要任務。因此,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利用好班級這個主陣地,積極開發和建設豐富、多元、可選擇的班本課程,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教育服務,讓學生在班本課程的熏陶下,享受成長的自信和快樂,獲得人生的智慧和力量,全方位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成長為未來社會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