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鎬
從27歲學畫到37歲自殺身亡,梵高在短暫的10年畫家生涯中,創造出了超過2000幅作品,其中關于麥田的作品高達幾十幅,這些麥田系列的作品充分展現了梵高由灰澀轉向純粹的藝術歷程。梵高的麥田之所以讓我們感動,因為他賦予麥田的是燃燒的生命和自然純粹之美,是作為連土豆都吃不起的失意畫家對勞動者的關懷和悲憫,同時也有他的壓抑、他的孤獨、扭曲與恐懼。
梵高是個固執的人,他不喜歡畫上流社會的燈紅酒綠,除了向日葵,麥田便是他的最愛。1888年在法國南部的阿爾勒小鎮,梵高創作了一系列收獲的畫作后給他弟弟提奧寫了一封信:“收獲時節的景象…變得非常不同,不過,我不喜歡自然風景太少,到處都變干枯了。現在的一切,有金色、青銅,甚至是銅,泛著藍綠色的天空彌漫著奇妙的芳香,特別和諧,就像德拉克洛瓦作品中的斷音一樣……”,此時的麥田就像是希望和豐收的載體,讓梵高興奮與沉醉。
1890年梵高從法國南部來到法國北部的奧威爾小鎮進行治病和創作,不同于阿爾勒時期的是面對同樣熾烈的麥田,此時他感受到的卻是苦難、蒼涼和躁動。日益加重的病痛、從指間滑落的畫筆、即將垮掉的理智伴隨他進行著生命里最后的創作。在給他弟弟的信里,他這么說:“……我時時刻刻維持著神志清明……這些自然如此美麗的日子里,我好害怕壞天氣降臨時,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反動和沮喪。”也正是在這種壓抑著掙扎中的恐懼下,他創作了最后的絕筆《麥田群鴉》。
《麥田群鴉》畫幅高50.5公分,長103公分,這種接近于東方長卷的畫幅很少出現于西方的油畫里,從另一個側面解讀,這或許是因為梵高的創作曾深受日本浮世繪風格的影響。同時畫作包含的絢爛顏色、凌亂筆觸以及對光影的強烈表達,又使它成為印象派畫風的典范代表。
一位英國評論家曾說:梵高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簡單普通的東西,這就是太陽。從思想載體上來看,在這幅長卷畫作里,代表生命的太陽卻被上方大片厚重的烏云遮住了,藍色的天空和金色耀眼的麥田交織在交待得并不清晰的遠處;雖然麥田依舊是一貫的金黃,卻伴著凌亂的筆觸翻飛向遠方,一如梵高拼命解卻解不開的宿命;一群低飛的鴉群帶著生之渴望在麥田上凌亂地四散而去,長期壓抑著的孤寂靈魂攪動著內心不安的吶喊,熾熱的色彩和狂亂的筆觸吞噬著他所有的抗拒與不安,渴望與執著…一切,走投無路。他最終沒能戰勝吞噬自己靈魂的痛苦,這生命最后的賭注,化作一聲槍鳴剖白了自己的生命,以麥田守望者的方式結束了他璀璨的孤獨,留下這幅刺目的遺書——讓他無比沉醉、充滿癡迷,讓他燃燒也讓他涅槃的金色斷音。
從構圖上來看,《麥田群鴉》上下和左右各由兩部分組成,上半部分是陰云密布的天空,下半部分是翻滾的麥浪,麥田空曠無物,三條小路穿越而過,沒入遠方的地平線,消失在畫外,而此刻梵高正站在三條路的交叉處,拿著刮刀,堆疊著內心的痛苦。這三條小路仿佛讓人看到梵高的三段戀情,他渴望被愛,卻又一次次為愛為窮苦的生活所傷;而畫作的左右架構,卻由最中間的小路,以黃金分割的形式,一分為二。黃金分割是世界上公認的最美最平穩的構圖,但是梵高卻用純烈的顏色和瘋狂的筆觸,打破了這個平穩,以扭曲的視角使每一個物體都清晰地成為畫面的中心。對他來講,無論是當時所在的交叉路口,還是大片麥浪,無論是迷茫的三條小路,還是處于大地的任何一個角落,都不再有任何區別,留給他的都只會是無盡重復的絕望,選擇哪條路,怎么走下去,如何結束,已不再重要。
從色彩上來看,《麥田群鴉》運用了對比與互補手法,通過明暗對比強烈的色調來表達他的不安與掙扎。整幅畫作采用了藍、黃、紅的三原色結合少量綠色描繪出單純和簡明。上半部分是冷抽象的深藍黑色的天空,與飛向遠處躁動的鴉群相襯,仿佛要急于逃離這片不安的土地。同時冷調的天空又與其下熱抽象的金色麥田形成對比,田間紅褐色的小路也與路邊灰綠色的雜草形成對比,通過這些極端的對比,營造出強烈的矛盾氛圍。梵高在給弟弟的信中曾說麥田吃掉他很多顏料,他用弟弟提奧給他買面包的錢,一部分資助了那些麥田里勞作的窮人,一部分用留給自己可憐的伙食費換成了顏料,再把一切希望用絕望的色彩,狂放地堆砌在自己的畫布上,以燃盡的生命去描摹自然的美好。那是他渴望著的美好,他為之奮斗,為之努力,卻得不到絲毫認同,2000多幅畫作只賣出過一幅。在無盡的絕望深淵,他只能通過畫刀沾著不羈的色彩來填補內心的不甘。
從筆觸上來看,梵高運用大量的短小硬直的粗線條,這些急促蒼勁的筆觸使天空躁動于沉悶,使麥浪流動著不安,使整個畫面打破平穩的構圖而充滿劇烈的動感。描繪天空、麥田和小路的線條一個自上而下,一個自下而上,從方向上看是矛盾的,但是卻又是非常統一的。其一這兩組線條同時遵循一致從左向右,從而達到畫面統一的效果;其二在這兩組線條的交界處,即畫面中間的水平線處,梵高使用了大量短而水平的線條,這些線條既強調了畫面中心,又協調了之前的矛盾,看到這里,讓人不由不感嘆于梵高的煞費苦心。可以想象得出當時的梵高,是用怎樣一雙驚恐的眼神張望暴雨來臨前的麥田,張望著四散逃離的鴉群,又是怎樣用顫抖的手在畫布上狂猛地堆砌,似乎急于趕在生命燃盡前,來完成他的這幅耀眼的生命絕唱。
梵高的絕筆《麥田群鴉》,描繪的物象并不復雜,筆觸也不細膩,更沒有刻意地經營什么,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了,人們可以去復制他的筆觸、臨摹他的色彩,卻觸碰不到畫中的靈魂和燃燒的生命。
“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體和我的靈魂,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險。”梵高兌現了自己對生命的許諾,把生命燃盡在他深愛著的麥田里。?“一人絕不可以讓自己心靈里的火熄滅掉,而要讓它始終不斷地燃燒。”?梵高卻又食言了,帶著絕望與無奈,留下最后的斷音:by Vincent Van Gogh(悲傷會天長地久)。
作者單位:
鄭州市十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