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萍
摘 要:美術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早在上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美術的方式記錄著自己的一舉一動,在隨后的人類社會發展史中,每一個燦爛輝煌的時期都有很多優秀的美術作品。由此可見,生活與美術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將生活引入到實際課堂之中,在生活中學習美術,在美術中更好地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趣味。以生活美術作為出發點,重點探討如何更好地透過生活開展美術課堂。
關鍵詞:初中美術;生活化課堂;享受生活
自從有了人類以來,人們最早的記事方式不是文字,而是繪圖,早在上萬年前,原始人們就已經懂得在巖石上繪制各種圖畫來記錄當時的各種活動,隨后地球經歷了上萬年的洗禮,每一個時期的文明都會遺留下很多優秀的美術作品,這些作品所描繪的內容大都是當時人們的生活、工作、戰爭等內容。可以說自從美術被發明出來以后,它就一直與生活有著息息相關的關系,然而目前很多美術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往往與美術相脫節,盡管很多教師仍然引導學生繪制各種生活中的形體,但大部分都是讓學生進行臨摹,很少將生活引入到課堂之中,因此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嘗試將生活與美術結合在一起。
一、從生活中提取元素,在美術課堂中理解繪畫語言
美術源自于生活,但又是對生活的一種概括和濃縮,特別是現代美術更加注重的是對現實情景的抽象描繪,很多時候在刻畫一個形象時并不完全追求畫面的真,相反追求的是畫面與作者情感之間的交流。這是理解現代美術作品的關鍵,然而初中生對于這一原理的認識并不是很深刻,他們判斷一幅作品好壞的關鍵在于作品本身的真實程度,因此他們對于那種深入刻畫的畫面非常感興趣。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作為初中美術教師,應經常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取元素,仔細觀察這些生活中的事物,并嘗試對照繪畫作品理解現實物體與繪畫之間的區別,從而更好地理解繪畫中的獨特繪畫語言。
比如在講授《中國美術的輝煌歷程與文化價值》這一節課的時候(人美版初中美術三年級上),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花鳥畫中的藝術繪畫語言,在上課前沒有直接讓學生欣賞和接觸花鳥畫,而是這樣引導學生:“植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沒有植物我們的環境將會變得特別惡劣,下面大家想一下,我們周邊的生活環境怎么樣,你們能否選取幾個生活中的植物呢?”學生們思考一段時間后回答道:“老師,我覺得我們學校非常漂亮,有很多好看的植物,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荷葉了,它能漂浮在水面之上,而且水滴上去竟然能形成一個球。”教師:“非常好,那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荷葉呢?”學生:“以前拿著玩過,但沒有仔細看過。”教師:“正好我這有一張荷葉的圖片,你上來看看然后把它畫在黑板上怎么樣?”學生:“好的”。教師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對荷葉有進一步的認識,學生看完后再黑板上先畫了一個圓,然后就不知道怎么畫了,教師詢問道:“為什么不畫了?”學生:“上面好多的線,我看不清沒法畫準確。”教師:“誰讓你都畫出來了?好了你下去吧,我們來看看別人是怎么畫的。”教師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明白了繪畫與現實之間是有差距的,隨后教師將清代畫家朱耷的《荷花雙禽圖》拿出來讓大家觀看,并引導道:“大家看看這位畫家畫的荷花,筆法是多么嫻熟,結構概括得多么干脆,更關鍵的是畫面濃淡合情、獨具藝術特色。也就是說,繪畫不用非得求真,而是重在對事物的理解和與心靈的交互。”見大家滿臉疑惑,教師可以給大家結合作者朱耷的生平以及自己憤世嫉俗的心情進行詳細介紹,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美術作品。
二、從生活中創建主題,在美術課堂中實現自己夢想
每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個夢想,有的夢想通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比如考100分、吃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到某地去旅游;有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比如成為仙人、長生不老、長出翅膀在天空之飛翔。正確對待這些可以實現或者不可以實現的夢想,學生們才能漸漸地成長。然而不論實現夢想有多難、多么離譜,在美術世界中,我們都可以幫助學生很簡單地實現,作為教師只要給學生創設一個生活主題,讓學生在這樣的生活主題中進行自由的美術創作,其繪制出來的作品本身就是實現自己夢想的一種獨特方式。因此作為初中美術教師,應積極結合課文內容給學生創設一個屬于同學們自己的獨特生活主題,引導學生在這個主題中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比如在講授《美術可以表現主觀情感》這一節課的時候(人美版初中美術二年級上),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主題并引導學生進行繪畫。教師:“美術不僅可以表現生活,還能將我們的內心世界很好地表現出來,下面這個例子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在我們周邊有很多小生命,這些小生命有的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危害,比如蛇、蚊子、蟑螂,但也有很多我們的朋友,比如小狗、小貓、小兔子等。這些大自然界中見怪不怪的動物,我相信在每位同學心目中肯定有一個與別人不同的動物朋友,這個朋友要么會像哆啦A夢那樣有超能力,要么會像巴巴爸爸那樣能隨意變形,要么會像一只粘牙糖一樣天天陪著你。盡管這些都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我們可以拿起自己的畫筆,將自己想到的。想得到的東西表現在畫面上,說不定你會有很大以外的收獲啊。”至此教師給學生創設了一個主題,即“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情”,要求這一事情是虛擬的,現實生活中找不到的,卻是自己內心極為想實現的。于是大家開始紛紛繪制起來,一位同學繪制了一幅自己與月亮在一起的作品,畫完后他這樣給大家講道:“我非常喜歡月亮,因為每天晚上的月亮都是不一樣的,在我心目中我最想跟月亮一起玩耍,很想見見月亮的真實面貌,這幅畫就是我畫的我和月亮在一起的場景,畫面中摟著月亮的就是我,瞧!我和其他好伙伴一起跟月亮玩得非常開心!”以這樣生活情景為主題進行教學,學生不僅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而且還能畫出更加富有想象力的畫面,教師可以進行借鑒。
三、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在美術課堂中完成創新使命
生活離不開創新,一成不變的生活缺乏趣味。作為初中學生來說,應該要求他們不斷地進行創新,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不斷地接受新的事物,不斷地挑戰新的東西,最終讓學生更好地去享受生活。然而對于很多初中生來說,他們最討厭的東西恰好就是創新,很多學生一聽到創新這個詞語,就會感到離自己很遙遠,時間長了他們更不愿意動腦子進行創新。其實美術本事就是一個創新的課程,作為美術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提取各種生活中的靈感,并用美術的方式將這些生活的情感繪制出來,這其實就是一次很好的創新。在進行靈感尋找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給予提示,但千萬不要打破學生自己的想法,以保證學生更好地尋找到自己的創新點。
比如在講授《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人美版初中美術二年級上)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教師:“生活是一個萬花筒,在這個萬花筒中從來就不缺少裝扮我們周圍生活空間的裝飾元素,它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只要我們用心去挖掘,都可以設計出很多與別人不一樣的裝飾品來,到那個時候,大家也不用再去商店里買太多的裝飾品了。馬上就要過圣誕節了,我們今年也過一次洋節,既然過節我們就需要對教室進行裝扮,我的要求就是所有的裝飾品都要大家在生活中自己去尋找,不能購買,大家看看行不行?”學生們聽說可以過圣誕節,紛紛表示可以,于是大家開始在課下尋找自己的創意生活素材。同學們經過仔細搜索素材后尋找各種生活素材來對圣誕主題進行裝飾,比如一名同學用家中的一些廢布做成圣誕卡通小人,他在介紹自己的作品時這樣說的:“我從小就喜歡這種卡通的小人,我家里有很多類似的小人,以前這些小人的獲取都是我媽媽給我買的,但經過老師的提示,我發現自己也可以做出類似的小人,我在家中找到媽媽做衣服剩下的布料,經過簡單的剪裁和拼貼,就做出了這些小人,我特別喜歡這些小人,我要把咱們教室布滿這樣的小人。”一名同學用碎紙做出了作品,他這樣介紹自己的作品:“一天我在家中看到遠處有一朵小紅花,我走過去一看,原來是幾片碎紙屑,這一件事啟發了我,我發現原來碎紙也可以變成美麗的花朵,于是我用家里的碎紙屑做出了這樣一件作品,希望大家喜歡。”這兩位同學的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在生活中尋找到的靈感,并將這一靈感應用到美術作業之中,從而做出一個優秀的美術作品,由此可見生活中的靈感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在進行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更好地進行美術教學,僅僅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美術繪畫和作品鑒賞是不夠的,教師一定要明白生活與美術之間的緊密關系,并將這一道理以具象的語言告訴學生,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學習美術,在美術中享受生活的真諦。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應努力讓學生明白,美術其實并不是對生活的真實寫照,這一點是它與攝影的本質區別,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從生活中提取元素,在繪畫中概括畫面;其次美術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然而它又高于生活,很多生活中無法實現的東西在美術中可以實現,為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美術課堂中實現自己的夢想;最后美術崇尚創新,缺乏創新的美術作品不是好作品,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靈感,畫出更加符合時代特點的美術作品。
參考文獻:
[1]張朝輝.基于生活化策略的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3,(Z1):97-98.
[2]肖娟.基于生活角度的初中美術教學探討[J]. 美術教育研究,2016,(16):159.
作者單位:
安徽省靈璧縣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