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蕓
摘 要:青年教師已經成為高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絕大多數青年教師能主動改善知識結構、鉆研業務知識。目前高校青年教師整體處于向上發展的態勢,但不可否認,有的青年教師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強,缺乏認真負責的精神,難以成為學生的表率。因此關注青年教師的職業精神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詞:高校管理;青年教師;職業精神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一、高校教師職業精神現狀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問題
高校青年教師有很強的進取心和開拓精神,但是對一些社會政治活動卻比較冷漠,對政治教育和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反感。青年教師中黨員比例較小,入黨積極性不高。
2.現代教育觀念問題
有部分教師不夠刻苦鉆研業務,教學方法沒有創新,教學觀念落后,在教學中沒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學生被動地學習,課堂教學效率低。調查中發現有一半以上的人認為實施素質教育很難做到,有的人提出不知道如何進行創新教育。這些問題的存在,將直接影響高校的教育質量,影響高校所培養出的學生的質量。
3.教育、教學、科研能力的責任弱化問題
有調查顯示,近50%的人提出教學工作壓力大是當前青年教師存在的主要問題,其主要體現在:第一,教學壓力大,教學工作量過大。第二,科研壓力大,課題的申請、論文的撰寫等都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應該將對教師教育、教學、科研能力的培養納入日常工作中,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4.在愛崗敬業方面的問題
部分青年教師工作責任心不強,敷衍塞責,教案常年不更新,試題年年一樣,屆屆不變。
二、影響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精神的因素
1.教師的薪酬待遇將直接影響到青年教師的幸福指數及職業精神狀態
付出與獲得的社會地位、物質待遇的反差,使青年教師容易產生一種不公平感。有調查顯示,89%的青年教師認為薪酬待遇影響其職業精神狀況。這說明當前高校青年教師的價值觀已發生變化,既講求奉獻又看重物質報酬,對他們而言,薪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個人的才能與自身價值。
2.影響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精神的因素還包括教師精神上的滿足
高校青年教師精神上的滿足感包括被社會的認可和對自身工作的制度環境和人文環境的滿意。調查發現大部分的高校青年教師都有自己的職業理想與人生追求,希望在良好的環境下有所作為,實現自身價值。
三、職業精神塑造與培養的措施
1.培養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自尊感,使其熱愛教育,具有高度的使命感
高校要培養教師對其職業的接受與認同、滿足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自豪感。一是要提高高校青年教師在全社會薪酬水平中所處的位置,如此才能保證青年教師在同齡人中的優越感和滿足感,使之產生對工作的熱愛與尊重。二是要求青年教師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培養專業素養,加強職業道德培訓,建設優良師德師風。
2.培養高校青年教師強烈的責任感和職業自律
培養青年教師的職業精神,除了要有教育法律法規的約束,還要建立其職業道德自律。一是要建立教師職業道德的監督約束機制,堅持以公正、公開的原則處理相關教務及不端行為。二是要依托各行業內的組織倡導優良師德和師風,批判學術不端等行為,并在行業內進行通報。三是加大對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者的懲罰力度,使其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
3.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用人機制
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用人機制是做好教師職業精神工作的保障。一是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評價機制要具有導向性,在學校開展職務聘任、職稱晉升、年度考核等工作時,將職業道德作為重要的考核內容,不能流于形式。二是加強教學過程管理,保證青年教師的教學質量。三是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提高青年教師的薪酬待遇,注重青年教師的實際工作量和貢獻大小,發揮薪酬激勵機制的作用,可有效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陳久青,高桂林.高校教師培訓個體需求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4).
[2]魯漢玲.高校教師的職業自我認知及其工作現狀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3(7).